法家民本思想论略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262475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4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家民本思想论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法家民本思想论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法家民本思想论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法家民本思想论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法家民本思想论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家民本思想论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家民本思想论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庆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九三年第二期法家民本思想论略罗祖墓圈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白古以来流传的一句名言,它集中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说封我 国历史上任 何一个封建王朝,无不在政策实施中首先考虑其统治对象一一民众的生存与生活,这就形成为封建国家的传统国策。由于西 汉而后的君主皆以儒家学说作为其实施统治阿指导思想,因此人们就将这一传统归之于儒家而名之“儒家民本 主义”。根据考察,春秋战 国之 交形成的诸子百家学 说中,也都具有其学派特点的民本理论,他们虽然没有被封建国家尊崇,但这些理 论部分被吸收到封建儒学之 中,法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奠基者二当然不会例外。本 文简论其民本思想渊源、内容和

2、特点。一、法家 民本思想 的历史渊派与传统依据我 国君主制度源远流长,在 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 累了丰富的统治经验,这些经验被意识形态 化后就形成所谓的主道王道一词,早在我国最古老的政治文献一一尚书中就已出现,考其最早论述,当是尧舜 等人在帝位禅让时相互告诫的“允 执其中”,它反映“用中于民, ,参见礼记中斋是部落联盟时牢事首长的治民原则。这种“执其两端而用中”的 统治方法在商周 以后的文献申又被称为啊文武之道”。为什么对它以“文”“武”二字作形容呢除了文武二字的字义互悖 用以表示两端而外,还在 于它们反映了商周二个朝代的政治 倾 向之 不 同。周政尚文,这是人所熟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出

3、于对其“郁郁乎文”的赞佩,采取了“从周”的态度。其他诸家出于对周礼的批判以及同儒家的争鸣,也就必然会一 反其道,从而到周以前的传统中寻找 依据汲取文化营养。商政的 尚武精神也就成为也们的继承对象,这当然包括他们的 治民经验及其有关理论。“执两用中”在 我国,不仅是历代君主所尊奉的王道原则,而且还是社会哲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 表现在 人们对宇 宙本体的认识 上,就是阴阳中和乾神正位,它 反映人们的伦理观中,就是要求父子 有亲夫 妇相顺君臣有义它体现在政治实施中,就形成宽猛相济刚柔兼用文武并举一张一弛,这种思维基本 形式 构成为表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框架。诸子 百家在表述其有关思想 时,不可

4、 能做到绝对的不偏不倚,在他们各有所偏时倾向中,尚文 尚武尚刚 尚柔的不同理论特点,就要求他 们到两个不 同的传统中寻求依据。因此,要探索诸子 百家之 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首先就要对商周二政形成的不 同条件加以剖析。从姬周部的友展看,他们在 氏族制的 全盛 时期,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 方式的影响,当开始进入文明之际就突出发展家长制家庭公社,这种以父系家长为统治的社会结构制度化以后,就形成为宗法制伦理体系,这种体系集中反映于周礼之中,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叽,周礼文 明虽然以其宗法伦理深刻地影响及我 国的传统但由于它的血缘特点以及所 反映的原始公有制财产关系不适应春秋而后生产力发展的要乳因而形成为崩坏的

5、趋势。在春秋与战国时代形成的道墨法各家,也就 展开了对周礼文明的批判,因而就摒弃它 尚文德的特点而提倡武功,这是他们 尚武倾向的形成原因,因此 也就必然到尚武的殷商传统中去汲取文化营养寻求传统依据。从文化特点看,殷商不同于姬周的 内陆特点所造成的封 闭性。他们是濒临东海的夷摘一支,其地缘优势使他们 从狩猎经济转向农牧并举,更由于航海与交通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深化,手工业商业因之得到相应发展,这就导致私有财产的形成和贪鄙欲念的,萌生,对外掠夺的部 落战争之繁频就要求他们提倡 尚武精神,从而形成为传统。根据考察,殷人的尚武传统是确实存在的,它不仅在卜辞的大量伐羌方鬼方记 录中有所反映,而且还可以从

6、上古 文献中获得证明。例如,史记殷本纪就记述其开 国之君商汤自号武王之事实,尤其是诗商颂在歌颂“昔彼殷武,挞伐荆楚”赫赫战功 时,公然炫耀其“自 彼氏姬羌姜,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雄威,这都反映这个氏族遗存的 尚武成风和掠 夺成性之部落和野蛮特点。就是到了其亡 国之君 帝辛时,左传犹以,“封之百克,而卒无 后”宣公 卜一年为教训,说明了他的穷兵默武。综观有商一代,战争的频繁反映其民族的掠夺成性,这种 尚武精神就完 全与周人的“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的特点不同。当周礼文明衰落 时,这种尚武精神不仅影响春秋战 国各国诸侯,从而形成与王道相悖的霸政特点,而且 也影响到以周礼为批判对象的道法诸家,

7、从而形成他们崇尚功利与提倡武功的理论特点。从形成 于春秋战国之 交的诸子学说看,他们适应于周礼文明衰落的历史需要,在发挥本学派的学说 时无不以周礼为批判 或改造对象,儒家孔子虽然从周却要求对周实行部 分 改革即损益,墨子倍悖周道而 用 夏政,道家老子继承了商容之 学,因而对周礼严厉批评。法家虽 然晚起,但人们在祖述 其学 说时,皆上溯到齐相管仲,说明这一学派的理论是对春秋 霸政的总结,它反映 了各国诸侯向专制君主转化 时的,国弧兵要求,由于他们在实现这一要求时主张实施严刑峻法,这 就 同周礼尚文德的温情脉脉特点相角氏 梧,殷商传统 中的尚武精神、重刑主义和专制倾向就成了他们的继承对象。商政尚武

8、,前已详论。至 于他们的重刑传统,后人记述也是不胜枚举的。例如,荀子正 名称“刑 名从商”,衍韩非子内储说 上更记 述“殷之 法,弃灭于公道者,断 其手”这充分反映出严酷。尤其是商封作炮烙之 刑与罪人以族,史为尚书史记所辗转记述。这种重刑 主义,根据考察,也来源于部落战争中的野蛮遗风。从我国刑制起源看,刑之一字源 出于井,本意为猎取野兽的陷井,后来就衍伸为对待异民族的一种残忍处罚。故而有“刑以威四夷”左传嘻公二 十五年之说,而周语鲁语称“大刑用甲兵”,则反映刑的最高表现是使用武 力灭绝一个种族,说明刑源起于兵,这就 从历史洲源 上找出重刑和尚武的一 致性,它们都属于殷商传统。法家为专制君主设

9、论,主张君权至 上,这 又与殷商政治的专制倾向有继 承关系。商王的白称“余一人”,表示了他的至高无 上权威而商封盯“昏弃城遗王父母弟”参见尚书牧誓,则 又与周的“父兄子弟补察其政”参见左传襄公十四年的监督制约君权特点相反,表现了一人独裁的 专制特点。总之,商政的 尚武精神、重开住义 与专制倾向,是适应子向专制君主转化的霸政诸侯需 要的,他们在行为上不自觉地加以继 承,而法家在总结霸政的经验并进而将他上升为专制主义理论时,则自觉地运用这种传统作为理论 上的依据,这就必然影响 到他们的驭民理论。法家民本思想是其 政洽学说的 组成部 分,他们要求富 国强兵必热要利用民众,也就会到尚武的殷商传统中一寻

10、求根据。关于商代的君民关系,尚书有所记述。根据考察,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是以军事需要为特点的。如,民非后,圈克否匡以生、后非民,阁以辟四方。丈商书太甲下,礼记表记加以引述后非民,圈使民非后,阁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 自尽,民主阁克成厥功。商书成有一德,这些记述,既反映民众对君主的 依赖,、更说明君主对民众的利用,尤其是当他们“辟四方”“成厥功”时,如果没有民众 冒死拼杀是不能克敌制胜的,、这就同法家“凡兵之胜也,必得民之 用”管子重令的理论逻辑相一致,说明把民众视为富国强兵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们共同的观点,这也是商鞍韩非等人提倡农战重视军功的理论出发点。由此可见,殷商的 尚武精神重刑主义所

11、影响的君民关系,正是霸政 条件下适应争霸 战争要求的典 范,它为法家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传统依据。二、法康民本周想的游本内密法家,是诸子 百家中形成较晚的个学派,作为一种完整的学说出现,全少是战 国中期,集中反映在这时的各国变法运动之中。至 于他们的代表人物,根据刘劲人物志的记述是“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鞍是也”流业篇。把 管商列为法家的 代表,原因在于管子商君书的流传,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管子并非管仲所著,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在齐相桓 公霸诸侯实现富国强兵事业的言论与措施。所以,我们在论述法家民本 思 想时,则主要以管子商君 书和集法家思 想之大成的 韩非子为依据。法家的民

12、本思想是对霸政理论总结的一 个重要组成,综观春秋霸政的基本特点在于富国强兵,以武 力实行霸业,这正如孟子所表述“以力假仁者,霸”参见公 孙丑,因此。法家著作管子指出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得兵胜者,霸故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一兵法从而把以武力作为实行霸业的必要 条件。墓子这一 认识,他们都重视民众这个因素,把民众视为提供兵源和 洽养的重要保证。所以无不提倡重 民。对此,管子认为“凡兵之胜也,必待民之 用”重令。商君书指出“圣人之治人也,必得其民心,故 能用力”靳令,只有民众用力于农战,方才出现,习待 农战而安,主待农战以尊, ,农战的局面,因此提倡“壹民 以战分画策。实行“举

13、国而责之以兵”。这种民为兵本的观点,是法家民本 思想的 自要 内容。其 次,基于民为兵本的认识,法家 要求调动民众进行 农耕踊跃参战的积极性。如何调 动呢他们 从民众的趋利避害的本 性分析出发,提出了信贾必罚这个方针。恋生伯死、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商君书对此的论述是民之性也,饥者求食,劳者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性也算地基于这种特点,他指出“民,生则虑利,死 财求 名”。至于管子更对民情作了反复的剖析,他指出,二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 死,莫不欲利而避害形势解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禁藏,死 与不食者,天下之所共恶也。七臣七主基于这些分析,管子方主张“赏之 于其所善、罚之 于

14、其所恶”禁藏,而商君书鉴于“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慎法,贝主张“劫以刑”“驱以赏”,尤其是“欲战其民者犷必重以法。赏则必多,成则必严。”“民见赏之多,则忘死见不战之 辱,则苦生。赏使之 忘死,而威使之 苦生。”内外他们都主张执赏罚之二柄,来调动民众的农战积极性。在这种理论指 导下,商鞍在秦的变法 就采取了如下两方面的措施。其一是“拼 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史记商君列传,奖励极积农事的 民众,真二是“外劝战死之赏罚”史记秦本纪,实行授 军功赐 爵,尤其上斩首功。与此同时,还 对怠而贫的农民与避死降敌的战士实行严厉处罚,用他们理论说,就是良勇,则赏之,以求所砍民怯,则杀之以求所恶、

15、故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商君书说民这就 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它反映了法家的 民本思想为霸政诸侯的 富国强兵政策所作的巨大理论贡献。第三,在以赏罚并用调 动民众积 极性的方针下,法家尤其侧重于刑 治而主张严刑。法家的重刑以治民的理论,也是以对民众情性的分析为依据的。例如,商君书就指出夫民之情,朴则 生劳而易力。穷则生知而权利易力则视死而乐用权利则 畏罚而易苦,”一算地这一分析说明,法家是从民众的愚昧而推论其本性的质朴的,这种质朴的本性就导致他的胆小伯事从而畏惧刑罚。基于这一认识,他们认为要使民众安于农耕之苦和 勇于兵战之死,

16、只有采用 严刑峻法才 能达 到,因而就主 张强国而弱 民,于是就提出国家以法胜民的 主张。关于胜民主 张,无论管子还是商君书都作过详尽论述。管子认为“为人君者,莫贵于胜”。什么是“胜”呢他的 解释是“法立令行之谓胜尤正世。这充分说明专制国家 民众的对立 特点。对此,商君 书更作了较明确的论述,他指出“民胜法,国乱法 胜民,兵张”说民。这种以法胜民的理论,就导致法家重刑主义主 张的提出。关于实行 重刑,法家各派 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例如管子主 张于令在于严 罚”重令,只有严罚才能保证令行禁止,因此他反对赦小过,认为“上赦小过,则 民多重罪,积之所生 也”法法,因而提倡必诛以达到无诛的目的。他说“天下无诛者,必诛者也有诛者,不必诛者也”禁藏。至于商君书,在重刑主 张 上就更为明确。首先,他提出“赏一而罚九”去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