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辽西夏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225148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课件:辽西夏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课件:辽西夏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课件:辽西夏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课件:辽西夏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课件:辽西夏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课件:辽西夏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课件:辽西夏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契丹的建国与北宋的和战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族源:鲜卑族的分支 居地:原住辽河上游生活状况:以游牧、渔猎为主(1)兴起(2)发展唐朝末年原因: 中原战乱,汉民外迁(3)统一与建国条件:包括契丹各部的统一(最主要条件) 农业的推广 对汉族封建文化的逐步接受 时间:916年称帝, 人物: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 国号:契丹国,耶律德光统治时期改国号为辽( 镔铁之意)。统治特点:汉化政策 经济上:提倡农业文化上:接受封建文化创造契丹文字 政治上:蕃汉分治(内容特点原因作用实质)南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 ,统治汉人与渤海人 北官: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北方少数民族 内容

2、: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是一种民族分治 原因: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不同;契丹统治者一时不能适应封建文明 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汉族地区先 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同时也促进了契丹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 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少数民族区域实 行旧制则不利社会进步。-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 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 西夏的兴起(1)族源族源:党项为羌族的一支 居地: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 社会生活:过着游牧生活(2)建国时间:1038年 人物:首领元昊 国号:大夏国 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3)西夏政治制度封建化政策

3、夏宋关系(1)战争(2)和议时间:1044年内容: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 称臣;给西夏岁币 ,重开边境贸易 二 、 辽 宋 关 系1)战争第一阶段:宋伐辽(宋太宗北伐) 目的:夺取幽云十六州 结果:激战后失败,太宗受伤 影响:由攻转守, “守内虚外” 第二阶段:辽攻宋 目的:南下掠夺财富(辽圣宗南征) 时间:1004年 结果:未能达到目的,双方议和,形 成对峙局面 2)和议“澶渊之盟”内容:岁币;,辽撤兵;,兄弟国,各守边界 影响:加重人民负担,加剧财政困难。但它维持 边境长期和平,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保证北宋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思考:1.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 2.如

4、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 3.宋对辽西夏的战争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与“和”的关系怎样?5.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通过学习辽、西夏的历史以及与北宋的 关系,使我们看到了少数民族对我国北方、 西部的开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虽然汉族和 少数民族之间有过不愉快的战争,但更有长 期的和平和民族融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 样的结论: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和 睦相处是主流。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 缔造的。材料1 (宋辽澶渊之盟盟约的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 ,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 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 万

5、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州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 得交侵 材料2 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 ,宋又实行经济封锁,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弄得夏国民 怨沸腾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 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宋册封为 夏国主,每年以“岁币”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思考:根据材料1,盟约内容有何特点?指出其维系的基础 是什么。比较材料2与材料1,指出宋夏和约与宋辽盟约有何 不同,其说明了什么。二次和议的评价:二次和议是指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宋夏和议1044 年、这二次和议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政权的政治腐败,皇帝苟 且偷安,即使在军事上

6、处于有利地位,也屈辱求和,使得 中央政府内部投降派得势、主战派受压。尽管宋朝政府是以屈辱代价换来了和平局面,人民负担 加重,国家财政更加困难,加剧了两宋的统治危机,但是 和议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它客观上结束了辽宋、 夏宋间的战争,使彼此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相对和平安定 的局面,为各方面经济发展和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 件,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强。因此,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和利益上看,和议推动了历史的发 展和进步,应予肯定。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 而应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立场上,对历史上一切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件、人物给以充分 的肯定和赞颂,反

7、之要给以否定和鞭挞。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历 史上站在汉族封建统治者立场上的史学家,在史书 中对少数民族多有诬蔑、丑化之词,要注意摒弃和 批判。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1)社会进程相同。兴起之初社会形态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着游牧生活。(2)封建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3)采取的措施相同。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照汉字创制本 民族文字。(4)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5)和宋朝的关系相同。都曾和宋朝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后又都与宋朝议和,接受 宋的“岁币”,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

8、和平友好局面。彼此 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由秦汉时的东胡 族一支发展而来。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辽河上游的西拉木 伦河)一带,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渔猎生活,逐渐发展为八个 部落。唐朝初年,契丹八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接受唐朝的统辖。 唐朝末年,契丹族势力发展起来。画面上的契丹人 ,圆脸,短发,髡 (kn)发,额前左右各 留一绺头发垂在耳前 。他身穿圆领窄袖长 袍,束腰带,腰间配 一把精致的腰刀。脚 穿黑色长筒高靴,这 是典型的契丹人形象 和装束。 契丹人引马图幽云十六州渤 海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 ,兼制中

9、国(指得幽云十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 ,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 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 宫帐、部族、属国方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 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亦。辽史百官志思考:辽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蕃汉分治”制度?这一制 度有何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评价?)幽云十六州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 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 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 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 呼,声闻数十里。契丹

10、相视惊愕,不能成列。相持十 余日,其统军挞览出督战。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 密奏书请盟。准不从,而使者来请盟益坚,帝将许之。 帝厌兵,欲羁縻不绝而已。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 岁币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宋史卷281,寇准传思考: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给宋朝带来 了什么影响?雄州容城归信县多市马出入边城中,为契丹籍送幽 州。 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公私岁费四十余 万缗。 河北路有铜五十七万九千九百余斤,锡九千八百九 十余斤。乃市易,务于榷场卖铜皆百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7、卷211、卷251 澶渊之盟后,宋辽辽开展了经济经济 交流。 北宋边边境设设置榷场场,贸贸易非常活跃跃,贸贸易的数额额

11、不断 增加,民间贸间贸 易也不断发发展。贸贸易品种逐渐渐增多,连铜连铜 锡锡也输输往契丹。评价澶渊之盟 。 消极作用 : 积极作用 :对宋是一个屈辱和约。这个和约加 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北宋的财政困难。 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此后 的一百二十多年中没有再发生过大的战争,社会得以 相对安定。这就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 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P107)党项是我国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故又称党项羌。南北朝以来 ,居住在今青海、甘肃和四川三省边境一带。党项族以姓氏作为部 落名称,过着“衣皮毛、食牲畜”、“不事稼穑,土无五谷”的游 牧生活,他们“逐水草而居,但候

12、草木以计时岁”。社会形态尚处 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令赋税,也 没有文字。唐玄宗时期,吐蕃强大,党项族在吐蕃的侵逼下,逐渐 向今甘肃、宁夏、陕西西北一带迁徙,开始与汉族有了较频繁的接 触,加速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向奴隶社会阶段过渡。唐末, 党项羌已发展成为一个足以与中原地区相抗衡的夏州(今陕西横山 县西)割据政权。五代时中原多故,王命不及,党项夏州政权充分 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不断进取,经继迁(元昊祖父)、德明(元昊父 亲)两代苦心经营,其势力进一步加强,疆域得以拓展,至元昊时 期,党项政权已发展成为一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完全可以与 北宋、辽鼎足的割据势力。 党项族的起源和社会生活 玉门关萧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