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7219345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59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掌握着社会经济的命脉,而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中的重要支柱,多年来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我国原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际性银行,在我国的银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国务院金融改革的要求和为了应对中国加入WTO后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国银行从2003年开始着手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于2004年成立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香港和上海成功上市。 尽管中国银行创造了许多历史的辉煌,也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受到国家金融政策和国

2、内经营环境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传统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加上股份制改革后相关的业务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改、补充,导致了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显现,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发生。因此,如何提高全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全行员工的内部控制执行力,防范内部控制执行案件,增强中国银行XX分行内外竞争力, 已经成为中国银行XX分行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 目前,国际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而我国金融业也已经全面开放,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银行XX分行为了适应内外竞争,正在加速发展。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了

3、保障中国银行XX分行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中国银行XX分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全行员工的内部控制执行力是中国银行XX分行保持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和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行业,为了保障其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和广大存款人资金的安全性,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就难以保证各项业务的正常经营,难以防范各类风险,从而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和内部控制执行力,能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控制各类

4、风险隐患,从而确保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实现中国银行XX分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全行员工的内部控制执行力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金融竞争的需要。 2006年底,我国已经兑现结束对外资银行5年缓冲期的承诺,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他们凭借其在产品、服务、人才、信息技术和中间业务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我国的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银行XX分行除了增加必要的一些硬件设施投入外,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另一重要的选择。因此,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增强全行员工的内部控制执行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

5、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全行员工的内部控制执行力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需要。 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国有控股的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经营规模庞大,是我国银行业强有力的支柱,在我国银行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中国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和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从而引发各类案件的话,势必会引起我国银行业的动荡,影响我国金融稳定。因此,我国银监局于2007年重新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严防各类金融案件,维护我国金融稳定。而中国银行XX分行处在其结构框架的中间位置,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研究中国银行XX分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中国银行来说,有着重要

6、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对相关已有的文献进行了整理、查阅、分析、研究,对相关的理论进行综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2)理论分析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分析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要求和执行力的相关理论,提出对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建设以及执行情况建设有借鉴性的意第一章 绪 论 3 见和建议。 (3)调查问卷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得到了对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第一手资料,并从实际出发,探求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具体的完善措施。 (4)数据研究方法:通过搜集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的一些数据,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内部控制执

7、行与业绩的简单关系,以此作为完善内部控制执行的实践依据。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中国银行的某基层二级分行为研究对象,也就是按照行政规划的地市一级的分行。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内部控制和执行力相关文献的综述,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评述,为下一章的论述打下基础;第三章为中国银行XX分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研究, 对目前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建设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情况,指出了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第四章部分,根据中国

8、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中国银行XX分行内部控制执行力的对策,首先,健全内部控制执行的组织管理机制,提升管理者的执行力;其次,改革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员工的执行力度;第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的运作效率;第四,构建合理的信息系统,保障内控执行力的沟通通达顺畅;最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执行的评价机制。第五章为结束语,进行全文总结,虽然论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中国银行XX分行的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但在现实工作中,中国银行XX分行的内部控制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第二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 2.1 国内外内

9、部控制基本理论 内部控制从人类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发展而来的,是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自我约束的机制。同其它经济产物一样,内部控制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经济活动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内部控制发展逐渐完善,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理论系统,并在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大约经过了五个阶段,即:内部牵制理论阶段、内部控制制度理论阶段、内部控制结构理论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阶段和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阶段。 一、内部牵制理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 内部牵制理论形成于约20世纪40年代。内部牵制理论

10、主要是指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控制措施的过程。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内部牵制阶段最初形成于公元前3600年以前。 “结绳记数”,是在当时极为简单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人们用各种标志(如以绳打结)来记载财物的生产和使用的情况,以防止财物的丢失和私自挪用。凡是经手钱财的人,规定要将相应的付款清单提交给另外一人查阅,查阅后还要按照要求将相关的清单汇总,形成报告。 15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推动了内部牵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以复式记账法为标志,内部牵制制度逐步走向成熟。此时的内部牵制主要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通

11、过实施一定程度的岗位分离,来实现相互之间的牵制、防止共同舞弊犯错的行为。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确保所有钱财和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18世纪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逐步开始扩大,企业的组织形式出现了现代公司制的雏形。最明显的案例是在当时的美国铁路公司,该公司采用了内部稽核制度,以对遍及各地的客、货运业务进行控制和考核,该第二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 5 方法效果显著,因而也成为了各大企业纷纷效仿的榜样。 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组织机制的迅速推广扩大。在该组织形式下,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了分离,于是,不同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同,起到了互相监督的有

12、效控制作用。 总体来讲,内部牵制这一雏形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实物牵制。例如,把保险柜的钥匙交由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保管。除非同时使用这两把钥匙,否则保险柜就打不开。 (2)机制牵制。例如,保险柜的大门若非按正确程序操作就打不开。 (3)体制牵制。采用双重控制措施来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4)簿记牵制。采用复试记账,要求借贷平衡,进行平行记账,定期将明细账与总账进行核对等等。 人们对于内部牵制的认识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的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大大低于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于是,人们建

13、立了“内部牵制制度”,规定有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处理不能由一个人或部门全程包揽,实践证明这些假设是合理的,内部牵制系统确实有效地减少了错误和舞弊行为,因此在现在内部控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有关企业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 二、内部控制制度理论阶段(20世纪40-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初,在内部牵制理论思想的基础上,产生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说是传统的内部牵制思想和古典管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以后,社会化大生产得到加速发展,股份公司机制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西方各国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资本家为攫取超额剩余价值,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14、。一方面,各资本家采用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迫切需要在企业管理上采用更为完善、更为有效的控制方法以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式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为适应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有一定发展水平的国家也纷纷要求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具备相应的真实性并能及时通过财务会计资料进行反映,于是,这些国家出台了各种法律文件来反映对经济活动内部管理的要求。 在这种发展形式下,期初发展起来的内部牵制,因为是与手工工厂相适应的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控制制度,便与对会计事项完整性的要求产生了一定差距。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立

15、了科学管理与组织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使企业管理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经验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注重点转向了工作实施的标准化和组织分工的科学化。企业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在一个企业中,控制的重点在于检验每一件事情是否与所拟定的计划、发出的指示和确定的原则相符合,以发现、纠正和防止重犯错误;控制的对象延伸到了物、人以及行动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程度以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都有了空前的提高,许多产品和工程产生了规模化扩大;出现了分工协作,所需的生产过程也日趋复杂,生产环境以及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管理者一方面实施分权管

16、理,努力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经营、生产过程中采取比单纯的内部牵制更为完善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有效的经营目的。这一控制措施日趋完善,成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欧美企业在传统的内部牵制思想基础上,借助各种事先制定的科学标准和程序,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经济业务授权、处理程序等方面实施控制措施,以追求企业内部的生产标准、质量管理、统计分析、采购销售、人员培训等经济活动及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等基本做到业务处理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业务分工的制度化,达到人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效果,从而达有效防范各种错误,以保护企业财产物资及相关资料的安全与完善,确保经营管理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目的。于是,以财产核对和职位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在经济力的推动要求下演变为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做出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