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标准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184639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标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总第70期) 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标准罗 明 楚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 问题。纵观中外翻译史,翻译实践的存在已 有两千多年,译著浩如烟海,翻译经验层见叠 出,然而,翻译理论构建却很薄弱,尤其在翻 译标准方面,则更是众说纷纭。在国内,主要 是清末马建忠的 “善译标准”,严复的 “信、 雅、 达”,鲁迅的 “宁信而毋顺”,傅雷的 “形似” 与 “神似”;在国外,自俄国语言学家雅可布逊 (Roman Jakobson)首次提出 “翻译等值” 这一 概念之后,西方翻译家们一直把它作为讨论 的中心议题,对其解释更是莫衷一是。60年 代以后,美国的奈达(Eugen

2、e Nida) ,以语言 学、 信息理论及符号学为基础,阐发了 “动态 对等” 的基本理论。以上有关翻译标准的论 述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总有一些局限性,没 有一种理论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 众所周知,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 的准绳 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其意义在于对翻译 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对译文质量的衡量作 用,二者关系到译者和翻译批评者的取向。 翻译标准正确与否取决于翻译标准的逻辑起 点,取决于翻译本质的客观基础是翻译内容 的特性,而翻译内容无疑又来源于文化,因 此,要更深刻地探明翻译的标准,就必须深入 地探明翻译内容和文化的特性。因此,本文 从分析文化入手,对翻译标准作一探讨。 一、 文化具有

3、两重性:同一性和多样性 目前人们比较普遍一致的看法是:文化 是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 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抑或 “文化是人在其历 史经验中创造的观念和事物的复杂总和” 。 人类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创 新着文化的,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特性 是目的性。在人的认识活动或实践活动过程 中,人总是先在头脑里设计出自己将要进行的认识活动或实践活动的预想结果。然后, 通过行动,使预想结果变成现实,即 “外化” 为 认识结果或实践结果,这样的认识结果和实 践结果,便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毫无疑问,人 是利用已掌握的直接和间接的、 感性的和理 性的知识和经验,才不断地创造了和创新着 文

4、化的。不过,人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 具有特有的 “情感” 、“技能” 和 “能力”,实质 上,人类文化的创造和创新,是人的情感、 技 能和能力的结晶。因此,文化作为人类创造 和创新着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实质上是 人类特有能力客体化和对象化的结果,由此 可见,文化的内在实质是人类能力。不同的 文化,虽然为不同种族所创造,但人类能力在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在深 层意义上都反映着人类共同的能力,因而文 化具有同一性。 文化凝结着人类能力,同时,文化又是庞 杂的,一种质地和一定水平的人类能力凝结 在大量的多种文化内容和文化样式里,而不 同国家、 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和不同人群的活

5、动,又都具有多样性和重复性,具有同一能力 和同一能力水平的不同的人创造着大量的多 种的文化内容和文化样式,在此意义上,文化 具有多样性。 二、 翻译是语码化的跨文化交际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积累越来越丰 富,人类个体和一定的群体不能自然地占有凝 结了人类已有的能力种类及已达到的能力水 平的全部人类文化,并将其作为自己生存和发 展的条件,而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客观上又要 求个体和一定的群体占有人类已达到的能力 水平的文化,并将其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条 件。这种矛盾的加剧,伴随着人类群体之间的 不断来往,自然产生了跨文化交际。84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言语和非言语起 着交流信息的作用。人类只有借助

6、语言符号 和非言语符号,才能沟通(其中语言符号尤为 重要) ,因为文化的要素主要是通过言语和非 言语才能反映和传授。而且,一种文化群体 的语言还是文化积淀和储存的首要手段。而 一个文化群体常有自己的语言和非言语的符 号系统,这往往成为跨文化交际中最明显的 障碍,这种障碍的排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翻 译的使命。 翻译是一种语码的转换活动,是将一种 语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码表达 出来,也就是文化信息的传递中的解码和重 新编码活动,以达到跨文化的社会交际、 传 通、 吸收的目的。这样,我们可以认识到,翻 译实质上是语码化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翻译的内容是由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 化,译者作为一种能动

7、的跨文化 “转换调节 器”,首先对一端的语码化的文化进行 “内 化”,即对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进行感受、 分析、 整理、 吸收,并转化为内部智力信息,然后将 内部智力信息 “外化” 为另一种语码,实现文 化信息向另一文化领域传递。 三、 翻译中文化共享和文化亏损共存 文化凝聚着人类能力这一同一性,就决定 了作为跨文化交际形式之一的翻译活动的可 行性。用甲文化中语言表示的信息,也同样可 用乙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最为明显地表现 在不同文化的共享性上。共享性是指人们具 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在翻译中指对同一客体给 予和享有的共同语码,换言之,是指多种文化 特征相覆盖的部分。文化共享性使翻译的操 作过程变得容

8、易,使目的语的语言层次和接受 者理解的效果均与发源语的语言层次和使用 者理解的效果一致,即所谓 “效果等值” 。如 tooth for tooth(以牙还牙) ,to lose face(丢脸) ,aspale as death(像死人一样苍白)等。 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各语言集团不同的 价值观念,以及语言的民族特点和社会特点。 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亏损,具 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每一民族的语言,都是记录该 民族文化映象的符号,因此,各语言编码中词 语的文化负荷是不同的。在翻译中,不同文化 对相同的事物或人的行为有时有着不同的文 化内涵,如将汉语的 “一贫如洗” 直译成as

9、poor as washing ,则英美人不知所云。为了达到沟 通,只好丢掉发源语的文化模式,按照目的语 的文化模式重新处理,译成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但是,在语言形式的层次上,发源语的 文化形象完全丢了,汉语的 “如洗” 意味着 “像 水冲刷得干干净净”,英语as a church mouse , 意味着 “像教堂的老鼠,沾不到一点油水”,英 汉两者的文化形象截然不同,经过这样的翻译 处理后,就存在着文化亏损。又如,在中国文 化上,龙含有褒义,龙在中国被作为帝王的象 征,而在基督教文化里,dragon的涵义与中国 的龙正好相反,是邪恶和恐怖的象征,由于龙 (dr

10、agon)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中国人所 说的 “亚洲四小龙”,在英文中为 “Four Little Tigers of Asia”,直译为汉语为 “亚洲四小虎” 。 其次,作为文化信息载体的语言符号具 有模糊性,如语言形式、 语法结构的缓慢变异 性、 歧义性等反映着语言符号的模糊性,它必 将导致某些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给解码造 成困难,总要进行筛选淘汰若干文化信息。 第三,翻译的过程是译者进行跨文化的 “内化” 和 “外化” 的过程,从认识角度看,人的 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还 要受到各种客观条件诸如思维方式、 文化价值 观等的制约,在译出语信息的解码理解与译入 语的编码表

11、达上,使文化信息有所增损。 “语言相对论” 的沃尔夫假说的观点,从某 种程度上形象地说明了翻译过程的文化亏损 现象:语言像一块带有一定颜色的不甚干净的 透明眼镜,人们透过这副眼镜观察客观现实, 客观存在通过语言到达这副眼镜时,玻璃中的 一些部分,如词汇量、 词汇分类、 句法等使客观 实在的形象发生扭曲,色彩发生了变异。 四、 翻译标准应该是一个具有多种价值 取向的多层次体系 翻译标准是对翻译成果的一种价值判94断。翻译标准明确,才能起到导向、 激励、 推 动和改进翻译事业向前发展的作用。正确的 翻译标准,必须有其客观依据。翻译标准的 客观依据是翻译活动的目的、 内容和方式。 从翻译活动的目的看

12、,翻译的标准应该 具有信息的等价性和传递性,即等值传递。 翻译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跨文化交际 的终极价值在于一方文化的信息完整无缺的 流畅传递到另一文化当中,进行对等转换,达 到沟通的目的。 从内容上看,翻译标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 性。作为语码化的文化一方面反映着人类的 共性,以致文化之间存在着共享性,为可译性 和 “等值” 提供物质基础,科勒曾经说过:“如果 说每种语言都能表达所指的一切,那么,从原 则上说,某种语言所表达的一切都能被译为另 外一种语言” 。这正是翻译标准的绝对性。另 一方面,文化所特有的多样性和跨文化交际过 程的不可避免的文化亏损,又使翻译标准中的 “信” 、“忠诚” 、

13、“等值” 成为相对的。 从方式上看,翻译标准具有模糊性和层 次性。参与翻译活动的主体是人,客体是文 化,媒介是语言文字。翻译实际上是语言活 动、 思维活动和审美活动的综合和统一。由 于自然语言、 人类的思维,以及人们的审美活 动都具有典型的模糊性特征,翻译活动的这 种模糊性质决定了翻译标准也是一种模糊侧 度的定性的价值判断。从翻译的对象性看, 翻译标准应该有层次的。西方学者纽马克 (P. Newmark)用下图比喻外语的翻译犹如 通过 望镜来观察一种外国语言,译员通过 类似由X、Y、Z三种翻译的层次组成的 望 镜译成A、B、C三种文体的原文。X为附注 式(referential)、Y为本来面目

14、式(textual)、Z 为主观臆想式(subjective) ;A为表达情感性 (expressive)文体,如诗歌等文学作品,B为资 料知识性(informational)文体如科技论文等, C为通讯性(communicative)文体如广告等。 译者透过Z、Y、X三个层次进行翻译工作,有 时聚焦在A上,有时聚焦在B上,有时聚焦 在C上,或者停留在其中两者之间。A B C表达情感 性文体资料知识 性文体通讯性 文 体X附 注 式Y本来面目式Z主观臆想式综上所述,翻译标准可以归结为一个多 维度的相互联系的体系:等值标准 最佳近似标准 具体标准。等值标准是理想层 次的总的标准,它在很多情况下虽

15、不能达到, 但等值的提出,作为对翻译质量的要求和目 标,对翻译起着定向、 激励的作用,有了这一 标准,翻译正如人有了理想家园一样,不管能否实现,但有动力和活力,能促使译作尽可能 靠近原作,所以等值标准实际上是标准的标 准,是翻译的上帝;最佳近似标准和具体标准 是现实层次的标准,最佳近似这个标准是一 个模糊测度,判断译作的质量真正要靠具体标准,具体标准当然有很多,必须依据文体的 不同和读者层次而定,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从以上翻译标准体系的构建看,翻译标准是 绝对性与相对性、 统一性与灵活性、 一元与多 元的辩证统一体,它体现着跨文化交际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书目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 钱冠连:“从文化共核看翻译等值论”,中国 翻译,1994年第4期 李树辉:“翻译的本质、 标准及其基本问题”,语言与翻译,1993年第2期Newmark ,“The theory and craft of tgransla2tion”, inL anguage Teaching and Lin2guistic Abstracts ,1976 ,9(1) :5 - 26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