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校知识培训[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69849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校知识培训[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编校知识培训[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编校知识培训[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编校知识培训[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编校知识培训[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校知识培训[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校知识培训[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校知识培训一、编校的几个基本原则1在编校前,要对全书的规划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如出版图书的目的,图书的版块内容、 版式、语言风格等。2对图书版块内容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调整与他们生活、性格更接近的语 言风格。3校对符号规范统一。 4编辑修改时字迹工整;避免线条交叉。 5形式统一。(内文版式:相同栏目格式基本统一) 6能不改的尽量不要改 (小学新话题P10、P22)7对一句话有多种修改方法,取最简单准确的一种。 8不要越改越错。二、基本编校知识 (一)标点符号1.句号。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是句末点号,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而不能用在句子的里面。句号的 误用主要有两种情形。 (

2、1)是句子而不句断。常见一段文字一逗到底。例如: 已经 25 岁了,我终于成为专业歌剧演员,遗憾的是,没唱几年歌剧,领导却让我改唱评剧,由于唱法路子不对而毁了嗓子,终于被迫离开我喜爱的舞台。(这一段文字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 “演员”和“评剧”后的标点应改为句号。)( 2)不是句子而用了句号。常见把一个句子拆成几个句子。例如: 电视短剧荷花通过一个卖扇子的小女孩同小偷勇敢斗争的故事。表现了小女孩的纯洁、善良、勇敢的性格。反映了小女孩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这是一个单句,句子中间的两个句 号应改为逗号。) 产生经费紧张的原因,一个是实在缺得多。另一个是在经费使用效率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是一个

3、复句,句中的句号应改为逗号。)2.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逗号的误用: ( 1)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顿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如:笑声,歌声,嬉闹声,响彻了山谷。(前二个逗号应改为顿号,第三个逗号应删。)( 2)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应当用分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如: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要靠理论来指导。(“来源于实践”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3)不该停顿的地方用了逗号。例如:总之,这部文集,触及了当代一系列重大的学术问题,相信有心的读者,会从中得到深刻的启 示。 (“文集”和“读者”后面的逗号应删。)3.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判别分号用法正误

4、,要掌握三个原则:从层次上看,句 号分号逗号顿号;分号不用在普通单句中;分号一般用在并列复句里,被分号隔开的各 分句中,至少应当有一组内部有逗号。分号的误用主要有四种情形。( 1)并列词语间误用分号。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要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茶馆中人物的对话;红旗谱中环境的点染;创业史里的铺叙议论,都十分富有特 色。 (并列短语作主语,短语内的两个分号均应改为逗号。)4.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用顿号隔开的并列词语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并列词语间的停顿,也可以用逗号。停顿较长时用逗号,停顿较短时用顿号,难以分清长短时,一般 用顿号。顿号的误用主要有六种情形。(

5、 1)没有停顿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例如: 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牛马”是合并式简称,没有停顿,不应用顿号。)( 2)不同层次的停顿都使用顿号,混淆了结构层次。例如: 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体委顾问荣高棠、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钟师统等应邀参加十佳运动员评选揭晓和发奖大会。(三位领导人的名字,构成第一层的并列关 系,荣高棠的两个职衔构成第二层的关系。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不能都用顿号。)( 3)并列成分中又有另一层次的并列成分时,不能都用顿号。例如: 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禁毒决定,对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 麻等原植物、引诱、教唆他

6、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严厉的处罚规定。(“非法持有毒品”和“原植物”后面两个顿号都用错了,均应改为逗号。)( 4)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一个概数,不能用顿号隔开。例如:我们曾经去过六、七个这样的购物中心,看到二、三十位老人(“六”、“七”连用表示 概数;“二三十”即“二十以上三十以下”,也表示一个概数,都不能用顿号隔开,隔开了就变成“六和七个”、“二和三十位”,意思就变了。)( 5)在一些题序后面误用了顿号。例如: 第一、第二、首先、其次、(顿号应改为逗号。) (一)、(二)、(三)、(1)、( 2)、( 3)、(这些序号既然用了括号, 就不必再加顿号。)1、2、3、A 、B、C、(顿号应改为

7、下脚圆点号。)5.问号(?) 问号的误用主要是把非疑问句误作疑问句。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谁”、“哪”、“什么”、 “怎么”、“怎样”等疑问词和带有“是, 还是”疑问结构的句子里。例如: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怎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路?(第一个问号应改 为逗号,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前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他独自走着,低着头,分不清天上下的是雨,是雪,还是雪珠儿?(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 号。)6.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冒号的误用表现为五种情形。( 1)“某某说”插在引文的中间,“说”字后面用了冒号。例如:“

8、唔。”老张一面听,一面应,一面伸手过来说:“你给我吧。”(“说”字后面的冒号应改 为逗号。)( 2)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例如: 我跳下车来,说了声:“忠爷爷再见!”就往家里走去。(“说了声”后面的冒号应删去。)( 3)在一个句子里出现了两重冒号。例如: 也还有另一种观点:当作品涉及某些阴暗现象的时候,有的同志会说:“你写的现象虽然是真 实的,但要考虑文艺的党性原则。”(第一个冒号应改为句号。)(4)该用冒号的地方没用冒号。例如: 企业长期亏损,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提示性话语“出路只有一条”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 号。)( 5)冒号(:)误为比号()。 现在时间是2015。(表示时间用冒号,

9、不是比号,2015 应改为 20:15)7.引号 ( 1)引文末尾标点位置混乱。例如: 古人云:“多行不义必自毙”。(整句引文,末尾的句号应置于引号里面。)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局部引文,末尾的句号应置于引号外面。)( 2)转述的文字加了引号。例如: 老太太说,“她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抚顺。”(删去引号,或将引 号内第三人称的“她”改为第一人称的“我”。)( 3)带有特殊含义(比喻义或贬义)的词语未加引号。例如: 自私,不听从合理的指导,没有自尊心,都是性格上很大的弱点。这些弱点都是

10、老牌的慈母送 给她们孩子的恩物。(“慈母”和“恩物”都带有贬义,应当加引号。)( 4)有一种情况:同时引用几段话,一般是段首加引号,段末不加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加反引号。8.书名号() 是表示文化精神产品的专名号。书名号的误用主要是使用范围扩大化。 ( 1)书名(包括篇名)、报纸名(包括板块、栏目名)、期刊(包括栏目名),以及其他文 化精神产品(电影、戏剧、乐曲、舞蹈、摄影、绘画、雕塑、工艺品、邮票、相声、小品等)的题 目可用书名号外,非文化精神产品不能使用书名号。例如:物质产品名、商品名、商标名、课程 名、证件名、单位名、组织名、奖项名、活动名、展览名、集会名、称号名等等,均不能使用书名

11、号,用了要计错。( 2)丛书名一般使用引号;习惯上多使用书名号,也不算错,但要注意:丛书名称为一个词 的,连同丛书加书名号,如五角丛书;丛书名称是短语的,只把短语加书名号,如当代农村 百事通丛书。( 3)书名号里面的名称要与实际名称相符。如人民邮电报,求是杂志。9.括号() 括号的功能是对正文的补充和注释。括号的误用,除了不配套外就是位置不适当。( 1)句内括号放在了句外。例如: 唯心论历来反映剥削阶级的利益,代表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反动派的武器,反动派的宣 传工具”。 (列宁:我们的取消派)括号应当放在句号前面。( 2)括号离开了被注释的文字。例如:不久,国民议会迁到法皇的内宫凡尔赛去(

12、在巴黎城西南18 公里)。 括号应放在“去”字 前面。10. 省略号(, ) 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文字。省略号的误用,除了形状不合规定(不是六个连点)外,还有两种 情形: ( 1)省略号前后保留了顿号、逗号、分号。例如: 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那壮丽的廊柱,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均应删去。)( 2)省略号与“等”、“等等”并用。例如: 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省略号后面的 “等等”和句号,应当删去。)(3)省略号可用感叹号、问好和句号。 省略号前用句号主要是在不完全引用

13、一段话时,引用的部分有省略。如:“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 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原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 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 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1.破折号() 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的误用有四种情形。 ( 1)破折号

14、的前后两部分所指不相同。例如:他久久地凝视着庭园中央这张X光片子的主人。(“庭园中央”与“这张X 光片子的主 人”所指的概念不相当。)( 2)把补充说明误作并列分句而未用破折号。例如: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合成车间”就是“叶绿体”,且语义的重点在后者,所以,“合成车间”后面的逗号应改为破折号。)( 3)破折号误为两个一字线(一)、四个半字线(-)或一个化学单键号(一)( 4)破折号不能误作一字线或半字线。12.省年号() 又称高撇号,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符号,中文只用于省年形式。例如:“98”替代 “1998”年。省年号的误用有两种情形。 ( 1)高撇号()

15、的位置误置于年数后面。例如: 98春节联欢晚会。( 2)省年号后面误加了“年”字。例如: 98 年春节联欢晚会。(二)语法 句子基本结构:(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宾语三拼音的拼写规则(一)轻声1.名词叠用,后面一个字标轻声。如妈妈、亮亮、星星 2.动词叠用,后面一个字标轻声。如跑跑、跳跳、看看 3.“子”、“们”、“头”作词缀时读轻声(“水龙头”除外),如:孩子、同学们、里头 4.句尾语气词读轻声。如“啊”、“呀”、“吧”。 如果语气词在句子前面,标原声。如“啊,天真蓝!”5.助词“的、地、得”标轻声。 6.名词 +“里”、“边”、“面”等表示方位,一般标轻声。如家里、里边、上面

16、、里面 (“外面”除外。)7.“一”字在重叠的动词之间,“一”标轻声,如:看一看、读一读 8.动词 +“上 ”、“下”,“上”、“下”标轻声。如:穿上、拿下 9.名词 +“上”,“上”字标轻声。(“天上”除外。)如:桌子上、墙上(二)变调 “一”、“不”的变调(注意:表示序数时“一”标原调,如“第一”) “一”字后的声调如果是第一、二、三声,“一”读第四声;如过其后声调是第四声,那么 “一”读第二声。 “不”字的变调规律和“一”一样。(三)大写 1句子开头的字母和诗歌每行开头的字母大写。( 举例略 ) 2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笔名、别名等,按姓名写法处理。 L Hu ( 李华 ) Wng Ji ngu?( 王建国 ) Dngf ng Shu? ( 东方朔 ) Zhg Kngm ng( 诸葛孔明 ) L X n( 鲁迅 ) M?i L nf ng( 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