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163503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7.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7.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7.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7.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目标v1.解释品德与道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v2.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 v3.理解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的主要特征; v4.理解并记住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水平中 个体道德推理的主要特征; v5.理解并掌握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v6.理解并记住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v7.理解并运用中小学生品德的教育扶起老人前,先扶起道德扶还是不扶?扶起老人前,先扶起道德18名路人见死不救 拾荒阿姨救起遭碾压女童 v 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天空渐暗,小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v 两岁的小悦悦(化名)刚从幼儿园回来

2、,妈妈收衣服去了。像往日一 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运突然降临,一辆迎面 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 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v 痛苦的悦悦已无力大声呼唤妈妈,更无力挣扎。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 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 。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 次从她身上碾过。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 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 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

3、有人 出来看一眼。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v 生死关头,一位身材矮小的捡垃圾阿姨发现了悦悦,她立刻放下手上 的麻袋,试图扶起悦悦,但悦悦已经瘫软。阿姨只好把悦悦从路中间挪 到路边上,然后向四周呼救。仍然没有人出来,阿姨向巷子里跑去,几 秒钟后,悦悦的妈妈跑过来,惊慌失措,她抱起血泊中的悦悦,疯一般 地冲向了医院。v 悦悦毫无意识地躺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她 的眼珠没有任何活动迹象,面部肿胀,瞳孔散大,处于深度 昏迷状态。 v ICU的医生说,小悦悦为特重度颅脑损伤,接近脑死亡, 预后很不好,最乐观的估计是植物人状态。据医生介绍,最 致命的是第一次被车猛烈撞倒后头部着地造

4、成大脑减速伤。 v 佛山警方通报称,事发当晚9时,民警抓获了第二辆肇事 逃逸司机蒋某。第一辆肇事车的司机胡某投案自首。目前, 两人已被刑事拘留。v 在与死神抗争了9天后,小悦悦在21日凌晨零时永远离开 了我们。就在噩耗传来的前一秒,网友们还在微博上为小悦 悦祈福,人人都在期待生命的奇迹。 v 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亲赴医院探望小悦悦,并要求有关 部门组织“谴责见死不救行为”主题座谈会,弘扬见义勇为 ,让社会变温暖。 v 震惊、沉痛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省:是法律有缺口 ,还是道德已滑坡?v 佛山女童被碾压 十八路人见死不救“见死不救”频频发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必选) A没有法律保障,害怕

5、被诬陷 B没有救援技术,不知该怎么做 C社会人心越来越冷漠 D“见死不救”仅为个案,社会整体还是好人多 减少“见死不救”,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必选) A立法惩罚见死不救者 B立法惩罚诬陷者 C立法表彰见义勇为者 D提供救援知识培训 E媒体舆论提倡助人为乐 F培育公民意识,形成助人为乐社会风气v 佛山女童被碾压 十八路人见死不救 v “见死不救”频频发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必选) v 没有法律保障,害怕被诬陷 286,968 (65.24%) v 没有救援技术,不知该怎么做 4,932 (1.12%) v 社会人心越来越冷漠 124,462 (28.29%) v “见死不救”仅为个案,社会

6、整体还是好人多 23,527 (5.35%) v 减少“见死不救”,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必选) v 立法惩罚见死不救者 33,008 (7.50%) v 立法惩罚诬陷者 156,291 (35.53%) v 立法表彰见义勇为者 56,811 (12.91%) v 提供救援知识培训 11,107 (2.52%) v 媒体舆论提倡助人为乐 7,763 (1.76%) v 培育公民意识,形成助人为乐社会风气 161,113 (36.63%) v 其它: 13,796 (3.14%)扶还是不扶?让座还是不让?品德高于智慧。-拉尔夫 沃尔多 爱默生要想成功,必先行善。而要行善,自己必先是个善 人。-史

7、蒂芬柯维生活就像是一段道德和精神的旅程,为此我们需要可 靠的内在准绳。思考:你心目中的品德和道德是什么?第一节 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v一、品德与道德,品德的实质v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品德的实质 (一)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行,是个 体在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去处理个人与 他人、群体和社会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具有稳定性和个别性。 品德等同于道德吗?品德与道德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 ;而品德是个体现象,其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 制约外,还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

8、约。(2)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 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3)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社会对其 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 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联系: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 身上的体现。个人品德是在社 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影响下发展 起来的。个人的品德及其行为 表现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 一、品德的实质1、从品德的特性来看,品德是一种内隐和稳定的心理倾向或特征2、从品德形成的过程来看,品德是个体道德价值观念不断内化的结果, 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3、从品德的心理构成来看,品德是复合体4、从品德的表现形式来看,品德体现在个

9、体的一系列道德行 为中。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品德道德 认识道德 情感道德 行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三种基本心理成分品德道德认识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二、品德的心理结构v(一)品德的心理结构:v 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其中的共同成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v 道德认识简称为知,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对 社会现象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评价与判断。v 道德情感简称情,是指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 、爱憎、

10、好恶的情感体验。v 道德意志简称意,是指人们自觉地执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v 道德行为简称行,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二、品德的心理结构v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间的关系v道德认识在道德行为中起定向作用,道德情感是 道德行为的推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感结合 在一起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时,就成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内部依 据,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外部手段。二者之 间的沟通有赖于道德意志。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v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v二、苛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v三、品德形成的影响

11、因素1. 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 (25岁)道德实在论阶段 (510岁)道德相对论阶段 (10或11岁之后)儿童没有真正的 道德概念,也不 能把自己从他人 分化出来,道德 认知不守恒、分 不清公正、义务 和服从。道德绝对主义观点 看重行为的客观后 果,不大关心行为者 的意图好坏 主张抵罪式的惩罚 存在内在公正道德绝对论变为道德 相对论 是非判断的依据是行 为者违反社会规则的动 机,而不是行为的客观 后果 赞成汇报的惩罚 不再相信内在公正(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甲儿童因偷吃东西打破了1只碗,乙儿童因帮助妈妈洗碗打破了5只碗。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乙儿童的行为更坏”的儿童

12、处于_阶段。A 前道德阶段 B道德实在论阶段 C道德相对论阶段 分析超速行车是错误行为吗? 甲儿童说是错误行为。 乙儿童说超速行车如是为了急救病人,那么就不是 错误行为了。 v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阶段理论,分析两个儿童 的道德认知各处于哪一阶段?为什么? 分析2. 道德发展的原因(1)道德实在论或他律道德发展的原因 一是年幼儿童的道德实在论倾向,即儿童具有服从外界法则的 一种自然心理倾向; 二是年幼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具有从自己的观点去看 待世界,而不考虑别人会有不同观点的一种自然心理倾向。(2)道德相对论或自律道德发展的原因 一是个体认识上的成熟,削弱了自我中心主义的心理倾向; 二是个

13、体社会性的发展,削弱了道德实在论的心理倾向。3.皮亚杰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 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 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1)通过发展一般认知能力来为道德思 维的发展准备必要的条件。 (2)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道 德教育(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 发展理论的创立者。 在皮亚杰的影响下,通过实验创造性得出:“道德思维能 力是内在于个体身上,并随着个体的成熟而发展。”这一 革命性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道德仅仅是社会道德灌输 结果的传统观点。 “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做出道

14、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 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 。”也就是说,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决定其道德行为的最根 本因素,而道德判断的水平又取决于儿童的道德认知。 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 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 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道德两难法”即 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 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 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城里有个药剂师 ,他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

15、但要价极高, 每剂要价2000美元,海因茨家穷,他变卖了 家产,从亲友中借贷,总共凑到1000美元。 他求药剂师降价卖给他一剂药,药剂师不同 意,他请求分期付款,药剂师也不答应,在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海因兹感到绝望并考虑 砸开药店为他妻子偷药。于是他在晚上撬开 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结果,他被药 剂师告到了法院。问题v1、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v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v3、海因茨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v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 重要?为什么? v 5、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 错误? 为什么? 1.前习俗水平 (10岁前的大多

16、数)2.习俗水平 (11-15岁的大多数)3.后习俗水平 (16岁以后的部分人)()避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3.柯尔伯格的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1)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被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2)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3)社会环境对人们的道德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第二节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v (二)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v 吉里根(Carol Gilligan)对科尔伯格的修正v 1.在道德判断和推理中存在公正和关怀两种典型的道德 取向。女性是典型的关怀取向;男性是典型的公正取向。 v 2.男性更重视诸如公平和尊重他人权利这样的抽象、理 性的道德原则,而女性更加关注人类的幸福。 v 3.女性关怀道德的发展一般要经过自我生存定向、善良 、非暴力道德三个发展水平。v(二)科尔伯格理论的启示鉴于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