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课课件(鲁教版九年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161796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课课件(鲁教版九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课课件(鲁教版九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课课件(鲁教版九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课课件(鲁教版九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课课件(鲁教版九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课课件(鲁教版九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课课件(鲁教版九年级)(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教版化学教材分析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成分 物质组成的表示 性质活泼的氧气 单元探究活动 (一)单元简介u学习基础:学生已初步建立起宏观物质与 微观粒子间的联系,认识了构成物质的分 子和原子(离子)u 单元设置目的 :1、引导学生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由微观 复归宏观,去认识物质的组成。首先由原子抽象、概括出组成物质的最基本 成分元素,进而有元素符号到化学式, 建立起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化学符号 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觉 看世界,提高其科学素养。2、以学生最熟悉、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物 质之一氧气作为学习的范例,从氧气的 存在、性质、制取、用途四个方面入手,设 计实验较多,

2、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并 从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同时也在实验中 学的一些科学方法。u单元编排的形式: 1、以学生熟悉的空气作为单元学习的切入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组成,关注 空气质量,了解空气的用途和空气的发现 史; 2、由元素符号引入化学式、有相对原子质量 引入相对分子质量及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 3、回到研究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氧气的 制取和性质上。通过以上三点就把“物质组成的表示”这一 教学难点融入到了学生熟悉的、也是最感 兴趣的关于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制取和性 质的探究性活动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 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u单元教学特点:1、采取学生主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2、科学

3、思想、科学方法贯穿始终l定量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l对比实验法(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 空气的区别)l科学精神(空气成分的发现史)1、空气各成分含量: 主要成分: 体积含量 氮气(N2) 78%(4/5) 氧气(O2) 21%(1/5) 其它:稀有气体 0.94% (包括:He Ne Ar Kr Xe Rn又称“惰性气体”)二氧化碳 0.03% 水蒸气和杂质 0.03%(二)单元要点回顾2、化合价:记忆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化合物中各化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通过观察化合价表,总结如下规律:金 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 价某些元素表现为

4、多种化合价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4、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 水 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铁丝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 黑色固体。 注意事项: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铺 一薄层细沙。 目的: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5、空气污染: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粉尘可吸入颗粒物气体SO2、CO、NO2治理治理 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减少有害物的排放: 工业废气要进行消烟除尘和无公害处理工业废气要进行消烟除尘和无公害处理 逐步实行集中供热,将居民用煤逐步改为煤逐步实行集中供热,将居民用煤逐步改为煤 气气 大力发

5、展公交事业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不焚烧垃圾不焚烧垃圾 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提高空气自身的净化能力:大搞植树造林,使提高空气自身的净化能力:大搞植树造林,使 空气净化空气净化6、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化 学反应进行分类,二者之间没有固定的关 系。 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 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8、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 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 改变的物质。 注意:催化剂是反应条件;催化剂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化学性质不 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9、组成与构成: 组成与构成是分别从宏观(不可数

6、)和微观 (可数)角度认识物质的两种说法。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由元素组成,故元 素名称前不能加数量词,因为元素属于宏观 的不可数名词;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基本微粒(原 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如果答每个分子构 成时,必须叙述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10、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误差分析: 注射器中剩余气体偏少(或测量氧气 含量偏高) 装置漏气 活塞与注射器内壁之间摩擦 力过大 盛铜丝的玻璃管内含有一些空气注射器中剩余气体偏多(或测量氧气 含量偏低) 活塞与注射器内壁之间摩擦力过大 铜丝 量不足,未能将氧气充分反应 铜丝被氧 化,未能将氧气充分反应 加热温度不够 加热时间不够长 活塞推动速度太

7、快 装置未充分冷却,便进行观察。11、氧气的制取: 工业制取: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各组分 的沸点不同蒸馏法),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取:双氧水分解(二氧化锰作催 化剂),化学变化。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 H2O2 H2O + O2装置气密性检验: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过一 会儿,漏斗内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 良好。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 木条复燃则证明已集满。 12、化学式的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要求准确无 误 元素质量比:Al2O3 2Al:3O = 227:316 = 9:8 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8、:如: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 100% = 35%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u 教学分析:1、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空气是由氮气和 氧气组成的。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也能 及时了解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当地的空气质 量状况,也一定感受到了空气污染的危害 。2、学生感兴趣的是:除氮气、氧气外空气中 还有那些物质;如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 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与化学有何关系 ; 3、通过学习,学生应增长那些知识和技能?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最感兴趣,收获 最大。u教学建议: 两课时 1、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让学生说 出他所认识的空气组成,空气污染的危害, 然后教师通过设疑,播放空气污

9、染的相关视 频,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本节的一个重 要实验,因为此时学生对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认识较少,因此不必过多分析为何用铜,只 需说明要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即可。(1)不要怕实验结果不准确,正好可利用 误差,激发学生去分析造成此结果的原因。(2)扩展实验引入,红磷在广口瓶(或集 气瓶)内的燃烧。测定空气的成分实验, (1)将燃烧匙中的红磷点燃放入集气瓶中,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 _。 (2)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 _,大约达到集气瓶体积 _为止。 (3)此实验说明集气瓶中_, 大约占_体积剩余_体 积主要是_气。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u教学分析

10、:1、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做好充 分思想准备,避免手忙脚乱,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增减课时。2、学生前面已经知道一些熟悉物质的化学 式,如水、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等,如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含义。(1)从化学式引出化合价,从化合价回归 到如何书写化学式。(2)根据化学式由相对原子质量到相对分 子质量(3)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化合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的着 眼点应该是让学生在记忆化合价的基础上, 会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而不是去花大力气 去明白化合价的实质。4、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化 学式的含义,明确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加强 巩固训练。以避免学生越学学觉得迷

11、糊。u教学建议:三课时1、化学式的意义部分,书上内容较少,建 议增加:(1)单质及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方法(2)复习元素符号,概括化学式的意义, 并举一反三达到熟练掌握2、化合价与化学式:(1)只要让学生明白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 化合物时的一种数值即可;(2) 化合价的记忆可引入口诀,以避免杂 乱引起混淆;(3)增加相应的训练:根据化合价写化学 式及已知化学式求某元素的化合价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重在让学生明确化 学式含义基础上进行学习(1)明确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知道 计算物质组成的关系时可用相对质量代替 实际质量来进行计算;(2)强化学生间的讨论,每学习一个知识 点,及时进行训练;避免

12、将知识点一块学 完,一起进行练习;(3)最后要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 使学生完成有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u教学分析:1、学生对氧气的某些用途已有了初步了解 ,所以在引入学习时可直接提问学生对氧气 知道那些?然后步步递进进入本节学习。2、重视实验在学习中的引领作用,保证实验 的全部进行,尤其是氧气的制取实验将对 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指导和启示作用,要通 过实验引导学生去概括思路和方法。为今 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基础。3、现行教材不再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分 解制取氧气而改为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教师要明确它蕴含的道理: 因为双氧水分解后的产物与催化剂很容易 分离,催化剂可回收再利用;双氧水分解 制取氧气的过程是环境友好的,符合可持 续发展思想。u教学建议:三课时v1、学习催化剂时注意: (1)催化剂是反应条件; (2)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 快,也可能减慢); (3)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4)质量不变;(不是体积不变)2、氧气的制取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进行操 作,教师的作用是进行正确的指导、补充 : (1)归纳实验操作步骤 (2)学会检验氧气、验满方法、收集方 法 3、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从不 同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二者之间 没有固定的关系。网贷论坛 http:/ 网贷论坛 koa253io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