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61538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国家发改委调研汇报会材料) 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市委政策研究室(2009 年 9 月 16 日)宝鸡市辖 9 县 3 区, 137 个乡镇, 12 个街道办事处, 1729 个行政村,全市常住人口376 万,总面积1.8 万平方公里,其中,县域人口238 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县域土地面积1.46 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0.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连续五年召开县域发展现场研讨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县域经济作为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决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经过全市上下共

2、同努力,目前,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一、基本情况(一)发展成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08 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为309.34 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 43.3%。县均生产总值为34.37 亿元,较 2007 年增加 6.27 亿元,是 2004 年的 1.96 倍,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3 县 GDP超过全省县域(42.25 亿元)平均水平。县域人均生产总值13013 元,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68.5%。GDP总量最大的凤翔县为73.30 亿元,在全省83 个县(市)排第10 位,并连续两年

3、跨入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人均 GDP最高的是凤县32728 元,在全省县域中排第13位。处于贫困山区的陇县、麟游两县,突破发展,跨越发展,在全省县域排名测评中综合进位都在10 位以上,荣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2008 年,县域工业总产值达到409 亿元,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较上年提高1.5 个百分点,凤翔县、岐山县、凤县3 县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 50% ,分别为 73.0%、53.8%和 50.6%,其中凤县占比高出全省县域平均水平(56.4%)16.6 个百分点。全市创办县域工业园区30 个,入园工业企业1498

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5 户,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 户。县域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增长点。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有力地带动了县域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县均城镇化率达到35.7%,保持年均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有2 个县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最快的岐山县为48.4%,在全省排在第7 位。财政收入明显增长。2008 年, 全市县域财政总收入20.75 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 26.9%。县均财政总收入2.31 亿元,凤翔县财政总收入达到6.54 亿元,居首位;有3 个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最高的是麟游县为55.6%。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8 年县域合同

5、引资339.47 亿元,到位资金112.78 亿元。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73.4 亿元,是 2002 年的 5.32 倍。县域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 亿元。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08 年,我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3395 元,比上年增长24.8%,增幅高于全国(15% )、全省( 18.6%)、全市( 21.2%)平均水平。凤翔县和岐山县突破4000 元,分别达到4311 元和4202 元。宝鸡市 9 县在全省( 83 个县)的排名情况县区2004年2005 年2006年2007 年2008 年全省位次市内位次较 07年进退位较 04年进退位凤翔县18 22 20 10 10 1

6、 0 8 岐山县17 16 16 12 12 2 0 5 扶风县38 39 37 25 28 5 -3 10 眉县31 30 30 20 26 4 -6 5 陇县51 50 51 55 45 6 10 6 千阳县57 42 49 52 50 7 2 7 麟游县72 72 69 75 64 8 11 8 凤县36 31 31 13 13 3 0 23 太白县65 59 82 79 78 9 1 -13 注:2004 年-2006 年监测范围为全省83 个县(市)及农业成分较大的10 个市辖区; 2007-2008 年监测范围为全省83 个县(市)(二)保障措施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我市出台相关扶持政

7、策,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把加快县域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明确县域工业发展重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 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采取贷款贴息或无偿补助的方式,扶持县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安排3000 万元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市财政安排5000 万元的园区建设基金,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贷款贴息。支持“两区多园”加快发展。鼓励全民创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创业企业注册门槛。对外出务工回乡创办企业、安置农民工达 100 人以上的,除享受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外,一次性奖励5 万元。对新办的个体工商户、私

8、营企业和再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有关税费。2、把加快农业产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突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市财政预算每年新增3000 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业优势产业,加快畜牧业和果业突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扶强做大龙头企业。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金融贷款、税收优惠、项目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成员教育培训、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每个贫困村一次性补助15 万元,积极扶持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00 万元,整合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等项目

9、资金600 万元,按照每个园区100 万元的标准,重点支持12个市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3、把提升城镇化水平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市财政从本级城市维护费中拿出200万元,各县区安排一定资金分级实施镇和村的建设规划编制。着力抓好重点镇建设。在全市选取15-20 个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前景好、有一定基础的建制镇,支持其成立城镇开发建设投资公司,以省市县财政投入的300 万元为资本金,融资贷款 1000 万元以上的建设资金,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列支不少于300 万元支持一般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0、抓住灾后重建和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每县选取1-2 个重点镇,进行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试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城镇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城镇延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三大“振兴工程”,做大做强县域旅游名片, 集中实施旅游精品项目。各县区也积极开展乡村游、文化游等旅游活动,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开发。4、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全市积极抢抓中央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确立项目建设年,加大项目储备、包装和争取力度,积极向上

11、争取项目资金,使更多的项目能在国家和省上“进盘子、入册子”。2008 年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21 亿元,比“十一五”前两年的总和还多。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建立了产业主管部门与各县区开发区联动的招商机制,建立上下联行动机制。部分县区招商引资局与工业园区管委会交叉任职,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新机制,实现了外源性投资项目与产业承接地的有效对接。每年下达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县区,完成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年度目标考核。优化投资软环境。设立市政府政务大厅,对区域外投资企业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集中职能部门设立窗口,联动服务, 在招商引资项目入驻过程中提供产业准入预审、环评、

12、用地“绿色通道”、授权登记等创新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5、把优化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开展项目建设年、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服务发展意识。以推进政务公开为抓手,进一步促进“阳光政务”的开展。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打破常规办事,改进工作方式,全心全意为项目建设服务。二、存在差距和制约因素宝鸡虽然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但经济发展中市强县弱、城强乡弱的不平衡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市整体经济的快速提升。(一)存在差距1、综合实力不强。与全国、全省相比,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没有能与中国百强县、中国西部百强

13、县相齐并论的大县、强县。2008 年,县域经济总量增速虽达到了14.7%,但县均经济总量比全省的平均水平(42.25 亿元 ) 少 7.88 亿元;县均财政总收入2.31 亿元,低于全省4.88 亿元的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超过省均水平的仅有凤翔县;县域工业化水平为46.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6.4%)近 10 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的县是空白;只有2 个县的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麟游县的城镇化率仅为20% 。全省“十强县”中,我市仅有凤翔县1 家,并处于末位。2、发展活力不够。 经济结构是反映地域发展活力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我市目前的县域三产结构为20:54.5 :25.5 ,

14、二、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三产占比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了 3.2 、7.4 、14.6 个点位,发展相对滞后,带动县域活力的能力不强;第二产业比重虽高,工业也已成为推动县域发展的助推器,但只是低基数上的快发展,县域工业整体布局分散、块头不大,高效益、高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总量规模、质量效益都明显滞后于先进地市,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后发优势不够明显。3、地域差异明显。川塬四县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山区五县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川塬四县。川塬四县 GDP 总量为 228.30 亿元, 占全市县域GDP的 73.8 而山区五

15、县 GDP总量为仅占全市县域GDP的 26.2 。山区五县均生产总值仅为川塬四县的1/4 多。川塬四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占到全市总量的60% ,山区五县县均地方财政收入(2.5 亿元)仅为川塬四县的56.8%。川塬三区四县经济总量占全市的90% 左右, 五个山区县仅占11% ,山区县域内发展也很不平衡,凤县 1 家就占山区县总量的41% 。4、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依然明显。相对于城市经济而言,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农民收入来源有限,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跟进不够,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依然较大。2008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3.8 :1,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为6504 元,较 2000 年扩大了

16、 1.4 倍,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二)制约因素一是县域发展阶段性转型步伐不快。如果说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工业就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三产服务业则是县域经济的活力所在。目前,全市、全省、全国农业占比都在11% 左右,而我市县均农业占比为却高达 20% ,由于农业产业内部挖掘潜力不够,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升级不同步,向二三产业转型速度不快。加之我市产业集群起步较晚,发育时间不长,企业之间大多是一种松散的配套和联合,缺少严格意义上利益联结机制,导致园区有集群、关联度不高,有企业、科技含量较低。二是县域发展投入严重不足。由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多数县区财政困难,相当一部分财政支出要依靠国家转移支付,弥补县域经济经费支出和经济发展资金缺口。2008 年,全市 12 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 46% ,而财政供养人员却占到全市的80.6%,可用财力极为短缺。在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和利益驱动下,商业银行普遍收缩县以下的分支机构,大额贷款审批权上收, 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减弱,贷款额度逐年下降,大批县域资金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向大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