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61533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霸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霸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霸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霸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霸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霸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霸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性质、来源、目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性质: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来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目的:哲学的目的是回归人的,不管什么哲学,都是以人为最终目的的。间接目的:追求真理,进行运用,渐进到最终目的。2、运动与静止等等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 人类社会依赖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4、意识

3、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什么、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

4、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5、6、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条件性1 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联系;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个联系的统一体)2 客观性(不依赖于认得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 条件性(联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4 多样性(有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部分联系等等)7、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第一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 ,

6、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8、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即每一具体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在矛盾的承担者、表现方式、发展过程、 解决方式都是各不相同、 各有特点的,包括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等等区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接、包含、渗透和转化的,特别是矛盾的普遍性富于特殊性中,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9、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量变又称“渐变”.与质变相对 .指事

7、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它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是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因此 ,它具有客观普遍性. 质变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同量变相对 .又称突变 .质变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标志着量的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质变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 .当事物的内部矛盾斗争激化、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使基本矛盾双方主次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原来处于被支配地位的非主要矛盾方面上升为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方面时,一事物就转化为另一不同质的事物.事

8、物的质变瓦解了事物原有的质量统一体,破坏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 ,突破了事物原有的度,从而呈现出显著的、迅速的和剧烈的变化.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也是造成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及其丰富个性的根据. 质变和量变是辨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总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0、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作为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相互区别和对立的两种趋势,又是辩证统一的:第一 ,必然性总要通过大量

9、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第二 ,偶然性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 ,偶然现象中贯穿着必然性的规律. 第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事物存在的范围来看,对一个过程来说是必然性的东西,相对于另一个过程来说则是偶然的;二是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必然性和偶然性也可相互转化(新事物:偶然必然;旧事物:必然偶然)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中,既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而否认偶然),也要

10、反对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只承认偶然而否认必然). 11、认识运动的基本关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中心论点: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基本构架( 1) :实践认识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知觉 2、感觉 3、表象1、知觉:人么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2、感觉: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

11、别方面的反映。(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3、表象:人们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事物的再现和重组。特点:已经脱离了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于人的头脑之中。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 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特点: 抽象性、 间接性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判断 2、概念 3、推理12、有用和真理论证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 ,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l)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

12、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l)从广度上说 ,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2)从深度上说 ,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3)从进程上说 ,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

13、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理论. 13、价值和真理实践中相互统一首先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 ,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

14、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 ,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这是因为实践中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预见性的评价认识,它的确立是以对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真理性认识为依据的.没有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 最后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 另一方面 ,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相互引导表现在: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

15、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人们在哪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一个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 ,真理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方向 ,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 ,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14、生产力与发展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

16、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实际过程和情形是十分复杂的。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但并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不适合生产力状况而阻碍其发展;旧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但也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的调整和改变,能够暂时地、 局部地对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会阻碍其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