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年维特的悲剧形象的成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56550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少年维特的悲剧形象的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少年维特的悲剧形象的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少年维特的悲剧形象的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少年维特的悲剧形象的成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少年维特的悲剧形象的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少年维特的悲剧形象的成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05010116 李琳浅析少年维特的悲剧形象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家歌德的早期作品,出版于 1774年,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夏绿蒂两人,全书以主人公不行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遇到的种种挫折这样一根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这部小说采用了书信体的形式,这开创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市民出身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并且希望从事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工作。但是,当时的社会却充满着地位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的市民,还有傲慢的贵族,使他与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这部小说是用日记和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有利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抒发苦闷的心理和惆怅的情感。整部作品像一篇伤感的抒情诗,坦率、真实,袒露心扉,毫无矫饰,毫不做作,无论是主人公爱的欢愉或是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精神上的极大震动。正因如此,这部小说已出版就使年轻的一代如痴如狂,有的与维特遭遇相仿的人甚至模仿维特轻生而死。这部作品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歌德本人就此解释说: “这主要是因为它出现适逢其时的缘故。就像爆炸一只地雷只需一点导火索那样,这次在读者中引起爆炸也是这样。”维特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 完全违背了当时市民社会的规则。市民大众将维特视为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即维特与夏绿蒂的爱情) ,0905010116 李

3、琳一个反叛者,一个无神论者,他与市民大众的管你那完全相悖。最后维特以自杀终结其一生, 从当时的市民的价值标准来看这是不可想象的。 从人物的代表性上看, 维特的形象和故事就是歌德与其感情经历;但是这个形象同时又代表了时代精神,以及新时代的才智。维特的悲剧源于两方面,即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悲剧的内部原因是由于维特爱情上的而失败导致了内心无法解脱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伤感、厌世的情绪。在乡村舞会上的初识,恋情就像凶猛的山洪,一发不可收拾地想维特袭来,然而,夏绿蒂已经同阿尔贝特订婚, 这是维特一开始就知道的事情。在阿尔贝特外出的一个多月里, 两个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随后维特连续遭受了三次沉重的打击,内

4、心的矛盾使他产生了绝望的情绪。阿尔贝特从外地返回是维特所收的第一次打击,这使维特从幻想回到了现实, 他感到自己的快乐已经过去了,对绿蒂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他要走了。 阿尔贝特与夏绿蒂结婚是对维特的又一次打击,他相搭配“阿尔贝特搂住她的纤腰”时就会“全身战栗不已”(1772年6 月 29 日信)当维特以一个第三者的姿态继续执拗的追求绿蒂时,处在两难境地的绿蒂最后下决心与维特疏远。 “这是最后一次! 维特!您不要再见我了!”绿蒂这句话无疑成为了对维特的致命打击,他再也无力承受,最终选择在圣诞夜给绿蒂写完绝笔信后,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阿尔贝特的手枪结束了自

5、己的生命, 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他的葬礼甚至没有祭祀来送葬,阿尔贝特也为绿蒂的生命担忧。0905010116 李琳造成维特悲剧命运的另一个内在原因就是他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好走极端的德意志民族思维方式。维特的感情过于纤细, 性格过于脆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青年,似乎患了忧郁症,刚到他地“隐居地”就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饱尝了可望而不可得的爱情之苦,作为排他性的爱情让维特很难接受却又不得不面对绿蒂与阿尔伯特的结合。这对任何人都绝对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何况维特本身又经受着社会的排挤与苦痛, 再加之好走极端的民族思维方式影响,维特演绎了这样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 “要么你有希望得到绿蒂, 要么根本没

6、有。好啦,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你就努力实现它,努力满足自己的愿望;否则,你就振作起来,摆脱那该死的感情,要不然它一定会把你的全部精力都吞掉。 ”这是维特的好友威廉劝说维特的话,也是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维特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因为他得不到却又不愿意失去绿蒂,最后只有通过消灭自己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最终解决矛盾。可见爱情对维特的打击是极其巨大的。维特悲剧的外部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维特曾经想通过事业上的发展来摆脱爱情对他造成的心灵创伤。但是当时德国社会十分鄙陋,那些拘泥刻板的人,因循守旧、虚文俗礼,公使对标新立异的维特很是反感,周围的人全都精神匮乏,空虚

7、无聊,虚伪奸诈,社会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就连冯? B 小姐的那位“除了仰仗门第的隆荫”之外一贫如洗的姑妈,也对维特这个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极为鄙视。他到公馆任职, 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0905010116 李琳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 唯恐别人超过自己, 这一切都使他产生许多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 C 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博学多才,对维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了一丝安慰。 一天伯爵请他到家中吃饭, 不料饭后来了一群贵族,他们带着高傲鄙视的神情看着维特。连和他认识的人

8、也不敢和他说话,伯爵前来催他赶快离开这里,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听到讥讽的话语,他一气之下终于辞了公职。由于在社会上四处碰壁, 维特对前途不抱任何希望, 然而爱情却又没有给予维特以光明。如果有一个适合维特发展的社会环境,他完全能干出一番事业,从而摆脱对绿蒂的苦恋。 但是德国鄙陋的社会的封建制度把他推向了毁灭的悬崖。维特这个形象的蕴含了18 世纪下半叶德国的社会阶级内容和时代思潮,维特身上带着德国资产阶级软弱无力的深深地印记,是他成了反叛的受难者。 维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对于一个像维特一样的人,在这个虚伪黑暗的社会是根本无法融合的,格格不入的。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