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来完善课堂-解释教学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3530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行动来完善课堂-解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行动来完善课堂-解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行动来完善课堂-解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行动来完善课堂-解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行动来完善课堂-解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行动来完善课堂-解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行动来完善课堂-解释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行动来完善课堂-解释一课的行动跟进研究作者:江苏省溧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32 更新时间:2006-5-31 【引言】怎样上出让学生满意的课?怎样去设计不同学生需求的课?怎样去审视教材来重组教学内容?怎样在课堂上发挥有效的指导策略?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站在校本研究的角度,我对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了诠释和理解。解释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是属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一课,应该说本课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了上出一节精品课,我精心地设计了教案,然后尝试性地将自己设计的教案付诸行动。一、基于“教学尝试”的问题寻找初次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解释:利用书本上的

2、三幅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对照图片解释“猫在干什么?” 、 “这位同学手拿一块毛巾,为何神情如此复杂?” 、 “雪地上的两行动物脚印为何只留下了一行?”当学生进行自己的解释以后,我还让学生讲一讲“观察到的和想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反应】学生在此环节的兴趣较高,认为很好玩、很有趣,思维也十分活跃,想像力超出了成人的界域,大家能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在三个情景创设中,学生对“雪地上的两行动物脚印为何只留下了一行?”最感兴趣。【自我感觉】情景创设的比较好,但用三幅图片让学生来解释,时间花费的很多,虽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思维需求,三幅图片却给人以“异曲同工”的重复感。感觉学生不能很好地说

3、出“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区别是什么?指导学生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通过一个烂苹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围绕“烂苹果”这幅图片的信息:苹果表皮渗出了水;闻起来有异味;捏上去发软;室温有 30;苹果变坏是因为温度太高。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作为自己的判断,找出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学生反应】学生虽然对“烂苹果”的特征有一定的感触,但是面对图片很难有真实的体验,特别是“闻起来有异味、捏上去发软”的现象很难从图片上置信,学生能分辨出事实和解释,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很浓。【自我感觉】从图片中很难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描述“烂苹果”特征的事实不是很丰富,让学生判断的难度太低,感觉学生

4、对“事实”和“解释”还是不能很好的区分。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对墨水彩笔的颜色在滤纸上发生的现象作出解释, “墨笔颜色为什么会在滤纸上不断地向四周化开来?”【学生反应】对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得很盲然,不会在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现象,能用“毛细现象的渗透原理”来作出解释,对解释得是否合理不能说出自己的理由。【自我感觉】只满足了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的需求,没有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的过程,解释的结果过于单一,没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需求。介绍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各种解释:通过图片及文字让学生再次感受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阿尔黑曾等几

5、位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各种解释,让学生思考“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学生反应】学生对这些科学家都比较的生疏,对科学家的种种解释也有些似懂非懂,并不能很好地感受到“合理解释要经历艰辛探索的过程” ,大部分学生是耐着性子学完这部分内容。【自我感觉】只是停留在教师讲为主的介绍,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缺少了让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的亲历机会,教师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整个解释的过程讲清楚。引导学生学会公布自己的某些解释结果: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哪些现象感兴趣?你是怎么来解释的?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解释是否有道理?组织交流与讨论,让大家相互在课堂上公布自己的解释,并

6、引导学生课后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如通过一些板报、网络等形式进行公布。【学生反应】在课堂上,一些学生很难一下子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现象,公布解释结果的形式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交流上,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不十分强烈。【自我感觉】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用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让教师觉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被迫不奈的情况下才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好地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制作纸飞机:先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做一架喜爱的纸飞机,然后将自己的制作步骤详细地记录下来,与别的同学进行交流,看自己是否是按照别人记录的步骤制作出了纸飞机?要让自己把制作步骤看得更清楚,别的同学还应该做怎样的改进?我们在汇报交流

7、一些研究成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反应】都觉得这一环节比较有趣,自己能折出很完整的飞机,而且模样各异,但是按照别人的记录步骤来进行制作却是比较困难的,有的同学不会记录,有的同学看不懂别人的记录,必须得到记录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别人制作意图的纸飞机。【自我感觉】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有许多学生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怎么折出新奇的纸飞机上,并不是很在乎自己的记录,更不关注自己的记录别人是否能看懂。二、基于“调整教学”的行为反思归因分析初次的教学尝试,我是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流程进行的,结果足足用了 45 分钟,才很勉强地将解释这课上完,整节课的节奏非常快,根本就无暇顾及学生的探究

8、自由和个性需求,始终让学生跟着我的预设开展教学活动。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个性需求、时间安排等各个角度来看,第一次教学肯定要重新调整,于是我从下面三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为自己的下一步教学调整找到原因所在。(一)从学生评课中分析上完课后,我首先让学生对上课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评课,主要围绕着这样几个问题:上完这节课你的最大感受怎么样?整节课哪些地方上得最轻松?整节课哪儿让你感到最没有兴趣?认为老师上这节课还有哪些地方不满意?蒋恩达(男):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让我们解释“雪地上的两行动物脚印为何只留下了一行?”这里最有趣,有点像大侦探家在破案。曹 艳(女):整节课我觉得袁老师讲得太多了,特别是

9、向我们介绍“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各种解释”这个地方,我感觉很乱,甚至不知道老师讲得是什么东西,这个地方我一点兴趣也没有。潘奕竹(女):我觉得老师最后面让我们折飞机,并没有用到什么“解释” ,而且时间很紧张,我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思考怎么来记录制作飞机的步骤,当我拿到别人的记录来折飞机时,也没有取得成功,我觉得好失败。席潇夫(男):我还是不能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应该找一个实验让我们体验一下真实的“解释过程” 。马姗姗(女):嘿嘿,袁老师上课还不错,就是有许多时候还不相信我们的能力,一个问题只要有两个人回答不上来,就会放弃或自动公布结果了,其实有几个别人不会的问题我都会,只是袁老

10、师没有给我机会回答。【调整对策】看来要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内容的面不能铺得太广,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来重组教学内容,学会合理的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直观的现象让学生充分感知,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相信学生” ,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二)从同伴互助中分析课后我又让听我上课的几位科学组教师进行了点评,并让他们对我下面教学行为的调整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汪 云(科学教师):整节课的设计流程比较清晰,但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些浮于表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许多学生的探究欲望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在“烂苹果”那个环节中让学生判断“哪

11、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有些脱离学生的直观感受,建议到水果摊上找一些烂苹果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到存在“烂苹果”身上的一些“事实” ,然后再进行“解释” ,这样学生就不会发生概念混淆的现象了。蒋志娟(科学教师):时间非常的紧张,我建议解释这课要分两课时进行,另外我感觉解释这一课与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假设有雷同的地方,可以借用魏格纳的故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从世界地图上发现秘密,并提出自己的解释,然后用“板块拼合”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合理解释的过程,这样学生对怎么进行合理解释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体验过程,学习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严 丰(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有二个小小建议,第一是多留些时间

12、给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解释并不一定都是事实,宏观世界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会去寻找合理解释的重要证据。第二是要及时得给学生一定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的学习激情能持续高涨。【调整对策】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本节课只要让学生学到“如何进行合理解释”的层次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并要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三)从自我反思中分析反思一: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到位。反思二:预设成分过多,设法让学生钻进自己设计的意图,特别是不能考虑学生个性需

13、求层面的差异,过于依赖教材的内容,不能结合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来重组教学内容。反思三:教学策略不够灵活,特别是很少用评价的手段来激励学生。【调整对策】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摆脱“教教材”的教材观的束缚,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探究活动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运用恰当的评价机制来激励学生的长期学习动机。三、基于“有效教学”的行为跟进再次教学【前期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设计交流实验卡、寻找相关的故事资料、准备奖励的小礼品等。【教学过程】(一)由“观察”到“想象” ,感知“事实”与“解释” 。出示:大、小脚印图。提问:大家看屏幕,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大脚印、小脚印) ;通过你们观察到的内容,你又想

14、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思考:观察到的和想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观察到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称之谓事实;想到的只是我们头脑中的一种推理)观察到的和想到的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推理)板书:观察到的(事实)想到的(推理)解释讲解:解释就是我们根据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所做出的推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一学这种方法,大家有兴趣吗?(二)从“烂苹果”中找出“事实”与“解释” 。谈话:昨天,老师在家中的厨房间里找到了一箱苹果,将其中的一些带到今天的课堂上来了,下面我们就一起从苹果身上来研究,大家乐意吗?分小组观察:请各小组将苹果从桌肚里拿出来,大

15、家仔细观察一下,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并将你们观察到的记录的实验卡上。观察前,老师想问问大家,观察中除了用看的方法以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方法吗?(摸、闻、捏、切等)讨论:通过刚才大家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一些坏苹果。那么苹果为什么为变坏呢?根据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能从刚才大家对坏苹果的研究过程中,找出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吗?(学生判断)你们认为,你的解释一定正确吗?(板书:假设性解释)讲解:解释不一定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三)从“大陆漂移学说”学会“合理解释” 。讲述:如何让我们的解释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了做出正确

16、的解释,我们常常要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合理解释”的科学家。展示:魏格纳故事的图片(多媒体,教师讲相关的故事情节)此环节可引导: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到了什么?根据观察他会怎么解释(想)?(大陆是一个整体)有什么办法知道他的解释是正确的呢?(学生说方法)学生分组活动:用剪刀将地图上的“南美洲”剪下拼合到“非洲” 。提问:通过大家的剪拼,将“南美洲”剪下拼合到“非洲” ,基本吻合,这说明了什么?凭这一个证据就一定能确定以前大陆是一个整体了吗?媒体展示:“多块拼合” 、 “两岸调查”提问:在这么多证据面前,你能提出一个解释来说一说看“大陆为什么由以前的一个整体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大陆漂移学说)学到这儿,大家来说说看,一个科学而正确的解释需要经历一个怎样的探索过程?讲述:所以说,只有面对充分的事实,我们才能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