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的生活写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25636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城市的生活写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城市的生活写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城市的生活写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代城市的生活写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代城市的生活写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城市的生活写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城市的生活写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特写FEATURE西安开封杭州南京古代城市In生活2627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幅 100 多米长、6 米高的清明上河图 动画长卷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图上展示的是 12 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 城市生活。画卷在清明时节的汴河两岸展开,城门外,踏青的人群欢声笑语 ; 虹桥上,熙来攘往,人声嘈杂 ; 街市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夜幕降临,东 京城却并无睡意, 满街的灯火和酒楼里的吆喝告诉我们, 这是一座不夜城。 是的, 早在一千年年前,中国的城市就是如此繁华,城市生活就是如此丰富。 倘若宋朝皇帝有幸搭乘时空快车来到 2010 年的上海,他一定会为科技进 步给人类城市生活带来的巨变

2、而震撼。但是,他不一定会留恋这里。毕竟,古 代中国的城市生活,一样美好,一样新奇,一样适合属于那个年代的人们。城 市是否能让生活更美好,就让我们通过一次时空穿梭来回答吧。图 / 全景2728文 深 石古代城市的生活写真1160 年,坐落在长三角地区的华亭县青龙镇。江边千帆云集,有的即将溯江西上,有的准备远赴东瀛 ; 岸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买卖兴隆,尤其是酒馆里,猜拳行令,歌舞升平 ; 坐落在小镇里的两浙市舶司,前来办事的人络绎不绝 ; 日出时分,江岸的佛寺香火旺盛,交相辉映 ; 夜幕降临,小镇低矮的房屋万家灯火,慢节奏的生活无比惬意。小镇一时间人才毕集,经济繁荣,作为朝廷重要的贸易口岸,号称

3、“小杭州” 。当然,距离海岸十里之外的万亩良田,还在提醒着官府不要忘记华亭县仍要以农为本。850 年后,古镇曾经的繁华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是快节奏的生活和洋味十足的娱乐。驻足黄浦江畔,眺望外白渡桥,停步徐汇教堂,品尝豫园小吃。习惯于享受现代都市喜怒哀乐的人们,如果有朝一日可以搭乘时空隧道,来到千百年前,徜徉于古代城市中,面对的将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呢?特写FEATURE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明代苏州的城市生活和江南的风物人情29“城”与“市” :从分离到融合徐徐展开张择端所绘的 清明上河图 长卷 ,两宋时代的市井百态一览无余 : 卖茶水的、算

4、命的、推车的、送货的他们沿街叫卖,将热闹延展到全城的各个角落。 “城”和“市”不再泾渭分明,不必远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只需打开宅门,溜达几步,一切皆可搞定。然而, 宋人享受的便利并非古已有之,“城”与“市”的融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城市” ,原本不是一个词,而是由“城”和“市”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的。 “城”最初指城墙,即在居民点四周所构筑的防御性高墙,后来泛指城墙内供人们生活的区域。因此,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将“城”视为“盛民”的容器,不无道理。郑州商城遗址和安阳殷墟,就是中国最早一批“城”留下的痕迹。手工业的发展和产品交换的出现, 使得“市”作为交易场所应运而生。因此, 说文将“市”

5、定义为“买卖所” 。由于“盛民”之“城”聚集了更多的人口, “市”自然而然地建在“城”里。时间长了,人们就开始把“城” 、 “市”连用。起初, 住在西周国都镐京的 “国人” 和 “百工” ,成为活跃在“城”内的主体。经历了春秋战国废井田、 开阡陌的沧桑巨变, 他们学会了经商,“城” 、“市”的功能随之开始合一。因此, “城市”一词的出现,代表了政治内涵和商业内涵从分离到融合的历史进程。秦汉以降,城市不断增多,且不仅限于中原地区,开始南移。北方城市以政治中心为圆心向四周辐射,南方城市以经济中心为圆心向四周辐射。这样的格局维持了两千年。商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活力,商人的地位却长期卑微。汉朝向商人征

6、重赋,唐朝把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分开。显然,商人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很尴尬。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唐中叶。藩镇割据背景下的晚唐,国土支离,税收锐减。为增加财政收入,国家不得不放松对人丁的束缚和对商业的限制,这样就促进了商业的进步。南北运输枢纽东京开封府,作为一个商业城市,规模逐渐超越了长安和洛阳。进入宋代,北部国土的缩小,使朝廷对东南沿海商贸的开发力度明显加大,从而提升了江南城镇的商业化程度。几百年后的明末,苏杭城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南宋赵大亨的薇亭小憩图 , 展现了宋代的庭院、 床榻, 以及宋人的休闲生活。辽宁省博物馆藏南宋刘松年的斗茶图局部,斗茶是宋代盛行的一种 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和习俗。

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古代中国的“城”和“市” ,至此已经融为一体。城市的要素 : 衣食住行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的一天, 浙江诸暨。像往常一样,海瑞早早地穿上粗布官袍,吃点馒头咸菜,而后乘轿匆匆赶到县衙办公。直到天色渐暗,他才伸个懒腰,拖着疲惫的身子乘轿回家。一整天,作为这个县城的主宰,他从一睁眼就必须面对四件大事 : 衣食住行。这不仅仅是他和百姓们一天生活的载体,更是这座县城赖以运转的基本要素。那么, 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 “衣食住行”是什么样的呢?衣中国的丝织业向来发达,不仅创造了丝绸之路的美丽神话,而且研制出薄如蝉翼的精美丝衣。然而,这样的高档服饰是贵族专用品。商人就算富可敌国,在汉

8、朝也不准穿丝着棉 ; 妓女就算腰缠万贯,在明代也不准穿华丽服装。有时候,官府甚至可以用穿着来限制某些阶层。比如西晋规定,商人必须戴帽子,还要缝块白布,写上姓名和卖什么东西,脚上穿的必须是一只黑鞋,一只白鞋。穷人起初是穿麻布粗衣,后来拜黄道婆所赐,才穿上了柔软的棉布衣服。在古代城市,各行各业都有特定的穿着打扮,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就拿颜色来说,黄色专属于皇帝,紫色、红色专属于中高级官员,而绿色历来属于下等人。尤其是宋元以后,绿色成了娼妓的标志色,正经人家只好远离绿色。食汉魏时代,农业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下,温饱尚且不易,酒池肉林的做法自然会招骂。有些君王甚至禁酒,理由是酿

9、酒会消耗粮食。唐宋以来,因曲辕犁的普及和均田制的贯彻,粮食产量增加,各种调料出现在百姓厨房,饮食业也迅速蔚然成风。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茶馆饭店比比皆是,高档酒楼门脸开阔,布局雅致,菜肴丰盛,宾客盈门。一些曹婆婆肉饼、宋五嫂鱼羹之类的特色小吃也开始在街头涌现。人们的饮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是明中后期北京城繁华景象的再现。图上是大明门之前的棋盘街,行商坐贾,人流如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特写FEATURE31食观念发生了变化,进得饭馆的主顾,温饱早已不成问题,他们品茶、饮酒、猜拳、行令,要的是一种休闲,一种愉悦。住等级社会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分区居住。比如清前期的北京,满人住内城,汉人住外城。当然,自北宋

10、以后,清朝这样的情况还是个案,更普遍的现象是坊巷制度取消,按照身份贵贱划定的居住界限被打破了。与王公贵族比邻而居的,也可能是几户寻常百姓。当然,贵族和富翁讲究深宅大院、重门套房、华美造型,穷人能有栖身之所就不错了。胡床、茶几、桌椅、屏风越来越多的家具摆设出现在屋里,式样和用料也越发考究。明清时代, 家具已经形成了广式、 苏式、京式等风格流派,一直影响至今。行城里人似乎没有把心思过多地花在出行上,这或许是因为古代城市规模不大,通勤本不是个大问题。骑马自然是最快的,马车虽说可以遮风避雨,但直至 19 世纪,轱辘上还没装备轮胎,颠簸得厉害。一些沿河而立的城市,吃水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中的秤

11、物图,生动反 映了元代城市生活中商人交易的场景 敦煌壁画中也有许多描绘城市生活的内容,图为肉坊里,屠夫正在割肉32清焦秉贞所绘“御览本” 仕女图 , 精细地绘出了清代女子的形象。北京 故宫博物院藏特写FEATURE33不深的船只可以在其中穿梭往返。南宋以后,肩扛的轿子成了官员短途通勤的主要代步工具。乘坐者固然舒服,轿夫却辛苦异常。到了明清,坐轿成了显示身份的象征,轿子越宽敞,配备轿夫越多,显得坐轿人官职越高,谱越大。城市的道路除了比乡间小道宽一些之外,没有本质差别,一刮风就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好在古人早就注意到路边排水沟的重要性,下点小雨,还不至于让城市沦为泽国。城市的生活 :休闲、享

12、乐和安逸相对于乡村单调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城市的生活本就应当休闲惬意、丰富多彩。早期的城市,一切的休闲都属于统治者,老百姓在城市里扮演的角色苍白无力。一旦夜幕降临,全城宵禁,老百姓必须关门闭户,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唐宋以降,随着城市商业活动逐步面向寻常百姓, “休闲”一词也开始平民化。夕阳西下,北宋各大都市的休闲生活才刚刚开始。大型娱乐场所“瓦子” ,可以容纳数千人,里面分出名曰“勾栏”的各种演出厅。南宋临安的瓦子多达二十余处,不但演出的剧目繁多,而且配套百货、药品、算卦、赌博、饮食、剃头、纸画等服务项目,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有钱人可以到戏园子或茶楼,泡上一壶好茶,要上一盘蚕豆,边看、边听、

13、且食、且饮,悠哉游哉。如果你是穷人,去不起戏园子,也可以驻足街头,听人说书讲古、插科打诨。凑个热闹,没准还能学点东西。如果不想置身其外,还可以亲显身手。汉代有足球(蹴鞠) , 唐代有马球, 甚至可以组织联赛,一比输赢。走钢线、爬竹竿、舞盘、活人避刀枪等杂耍令人拍案叫绝,角抵、戏车、斗鸡、秋千、侏儒戏、击弹、投壶、六博和傀儡戏(木偶戏)等游戏令人流连忘返。一年一度的庙会,各色人等咸集,卖东西的、算卦的、 表演的, 应有尽有, 简直是个超级娱乐场。而它最初的祭祀功能早已被淡化。春节、元宵灯节和冬至节,街上人头攒动,店铺生意兴隆, 男女老少, 都可以上街宴饮、 赌博、游玩。早春踏青,中秋赏月,更是百

14、姓乐此不疲的保留项目。休闲生活的大众化,是以大众服务业的兴起为载体的。隋唐时代,商业业态由贩运逐渐向店铺转型,出现了帛肆、鞋肆、酒肆、书肆、柜坊(钱庄)等专业店铺。北宋以来,大众服务业日臻完善。行业越分越细,从行医卖药的、箍桶的、掌鞋的、刷腰带的、补角冠的,到修扇子柄的、淘井的、做司仪的,应有尽有。公共服务的项目也开始增多,东京城有公共浴室、军巡捕屋、望火楼(相当于巡警队和消防队) ,值更的僧道还兼作天气报告。在大众服务业的支撑下,城市终于形成了有西汉帝陵阳陵博物馆用出土的车马和陶俑模拟了汉人出 行的情景 图 / 张恺欣 / CFP34别于乡村的灵魂追求精神享受,信奉享乐主义,以安逸舒适的休闲

15、生活为理想。城市的主角 : 从皇帝到市民我们这里所说的“市民” ,是在城市居住和劳作的居民。与现代意义的“市民”相比,除了缺少公民的价值意识外,一个更显著的特点是,他们与乡村并未完全脱离关系。不少市民在乡村有宗亲,有田产,有妻室,死后要葬在乡村。城乡在血缘和经济上的界限似乎有些模糊。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会在城市为他人提供服务,同时也在享受着他人的服务。即便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要以勤政和决策的方式为他的国家和民众服务。只不过,不同阶层的市民,服务和被服务的方式差异显著。可以说,他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让我们回到康熙五十四年 (1715 年) 的北京,看看古代城市里不同阶层市民的生活情景。和往常

16、一样,康熙帝一大早就主持听政,处理奏折。丰盛的膳食并未勾起他的食欲。太子的狂悖作为,令他无比失望,不得不做出废黜的选择。被人前呼后拥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他似乎有些厌倦了。这一天,也只有下午在圆明园见到小孙子弘历的那一刻,似乎才感到了片刻的轻松。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最不幸的老头,可天下百姓没人相信。张廷玉,刑部侍郎,康熙帝着力提拔的能臣。作为拥有北京户口的外地汉人,他没有资格在内城置业,只好每天天不亮,就从位于外城的家里坐轿赶奔刑部衙门上班。这一天,案件很多,卷宗堆积如山,为了加快办案进度,张廷玉甚至顾不得吃午饭。直到暮色降临,张廷玉才结束了一整天繁忙的工作,准备回家。就在他即将到家的时候,一名太监骑快马从后追来,宣他火速入宫,皇上有要事部署。看来,对他来说,这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旗人李成,住进了朝廷在西四给他祖父分配的房子。他虽是功臣后裔,却既不会骑射,也没有谋生技艺,只能靠朝廷的俸禄度日。他是这个城市最闲适,也最空虚的人。斗鸡、遛鸟成了他为数不多的业余爱好。当康熙帝由于用兵西北而挪用了本该发给他的俸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