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1049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考报告】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 必考加试“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b“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考点一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1)不拘一格,重用太子谋士魏征。(2)扬长避短,提拔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左右仆射。3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方法技巧 歌谣法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善纳谏吸取教训,重人才

2、兴国造福。存百姓休养生息,行均田轻徭薄赋。慎用刑仁爱体现,善科举文德永固。要点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史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贞观政要史料二 (贞观五年)戊申,初令天下决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其日尚食进蔬食,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史臣曰: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徵之日贞观之风,到今歌咏。旧唐书太宗本纪思考据史料一、二,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2提示 存百姓、与民休息的民本思想;吸取

3、隋亡的教训;慎用刑法;善于用人、纳谏。1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在于( )A得益于李斯的不断劝谏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解析 A、B 两项中的人物和史书不属于唐朝,存百姓的思想属儒家思想。而隋朝因暴政而亡,符合题意。答案 C2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革新政治C兴科举以儒为师D “存百姓”的思想解析 材料中唐太宗把百姓比喻为树根,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

4、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体现了“存百姓”的思想,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考点二 “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b)角度表现政治(1)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如对魏征的任用;用人扬长避短,如对房玄龄、杜如晦的任用;善于纳谏,如魏征的进谏和太宗的纳谏。(2)注重民本,制定唐律 。经济(1)马牛布野,粮价低廉。 (2)休养生息,实行均田制,轻徭薄赋。(3)强调“存百姓”思想。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1)战而后和:武力讨伐,随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2)设置机构:在厥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世袭。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3)册封首领:西北

5、各族首领请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他们3的后嗣由唐朝册封。(4)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续表对外关系(1)鼓励对外交往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2)宽容的宗教政策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大量翻译传教经典,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3)重视传播唐文化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艺术、典章制度等在朝鲜半岛上广泛传播,高丽、百济,特别是新罗,大量吸收汉文化。贞观年间,日本在唐文化的影响下,进行了“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要点 “贞观之治”的表现史料一 太宗曰:“吾为官择人,

6、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史料二 唐太宗以民为水,君为舟,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史料三 资治通鉴载:“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史料四 高丽王朝、安南的李陈黎三朝, “参用唐制,历代遵行” 。思考(1)根据史料一,说明唐太宗的用人标准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2)根据史料二,概括唐太宗的安民思想与措施。(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为何能够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和拥护?(4)根据史料四,说明唐太宗推行什么外交政策?提示 (1)标准:才能。例证:魏征原来是太子谋士,李世民任他为谏议大夫、宰相。

7、(2)思想:“民惟邦本” ,强调“存百姓” 。措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3)唐太宗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4(4)推行友好开放的外交政策。1唐太宗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这段话体现唐太宗的统治思想是( )A “存百姓”B知人善任C济世安民D轻刑薄赋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唐太宗。材料意思是国君多厌恶正直之士,或明或暗地诛杀无辜,没有哪一代不是这样;我即位以来,正直之士并肩立于朝廷,不曾贬退、责罚一人。故 B项正确。答案 B2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

8、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A休养生息政策B仁义为本原则C民族团结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表明唐朝时对外交往发达,这得益于开放的对外政策。答案 D考点三 “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唐太宗在位时期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该局面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如下:(1)盛世局面: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民族和谐: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3)开放外交: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封建文化

9、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治国策略: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5)制度创新:完善了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要点 “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史料一5史料二 下图是玄奘从天竺取经返唐,官员、僧侣和佛教信徒在路边迎接取经队伍和经书的场景。思考(1)史料一中唐太宗以什么方式处理与吐蕃的关系?有何意义?(2)根据史料二,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提示 (1)和亲。意义: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2)浅层信息:可据此了

10、解到唐太宗时期人们的衣饰、信仰等习俗,交通、运输工具等状况。深层信息:开明的宗教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1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解析 唐太宗放弃了传统的“贵中华,贱夷狄”的思想,采取民族平等的政策,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 B2唐朝中外交流十分频繁,最根本的原因是( )A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唐朝对外交通十分发达C统治阶级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11、D唐代非常重视对外贸易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最根本的原因” ,即起决定作用的因素。6B、C、D 三项原因都决定于 A 项。答案 A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谁的英明统治(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解析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创造的盛世局面。答案 B2谁当得起“千古一帝”?中国历代帝王吧发起的网上投票活动。数据如下:秦始皇(28.9%)、唐太宗(69.5%)、明成祖(14.4%)。唐太宗高居榜首的依据不包括( )A开创“贞观之治”局面B灵活有效的民族政策C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D罢黜百家,

12、独尊儒术解析 A、B、C 三项都体现了唐太宗的历史贡献,D 项是汉武帝的举措。答案 D3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里的“水”和“舟”是指( )A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B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C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解析 唐太宗所言“水”和“舟”的关系,显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是个普遍规律而非特指,选项 A 更合适。答案 A4唐太宗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继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这段话体现的唐太宗的统治思想是( )A “存百姓”B知人善任C济世安民D轻刑薄赋解析 据“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13、可判断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故选 B。答案 B5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这一制度( )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 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得到了少数7民族首领的拥护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B C D解析 在羁縻府州,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并且这些官职子孙世袭,因此,该制度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答案 B6.右图是坐落在印度的玄奘塑像。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这说明唐朝当时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A重视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B唐太宗崇佛C唐太宗看重玄

14、奘的个人才华D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解析 唐太宗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A、B、C 项表述都是片面的。答案 D7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材料所体现的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的治国思想是( )A治理好国家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具有笼统排外倾向C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解析 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完整理解题干所给的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朕独爱之如一”和“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的意思,A 符合题意。答案 A8 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

15、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析 注意题干限定“实质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B 项正确。答案 B9魏征曾写诗言道:“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表达他深感皇帝与他意气相投,因此为国家做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 “魏征”这两个字总是使我们想起唐太宗的( )A勇猛强悍、机敏智慧8B轻徭薄赋、去奢省费C知人善任、兼听纳谏D兼容并蓄、博大开放解析 可由魏征是著名的诤臣入手分析得出答案。答案 C10贞观年间中外文

16、化交流中,宗教交流成就突出,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在此期间传入中国B朝鲜、日本的僧人来中国求学C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D玄奘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解析 佛教早已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而景教、回教、摩尼教则是贞观年间传入国内的外来宗教。答案 A11假设你生活在唐太宗时代的长安,你可能见到的现象不包括( )A唐政府中出现了鸿胪寺这一机构B一位中国人娶了一名罗马女子C唐政府中出现了金发碧眼的官员D鉴于佛教太过兴盛,唐太宗下令灭佛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唐朝时中外交往频繁,鸿胪寺是专门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唐政府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故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