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109576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 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检测第二单元检测 (共 6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20 题 50 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请回答 15 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 步,与这一相关的是( )A.铁农具 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D.商业的繁荣 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 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 ,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

2、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 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 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请回答 610 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 奖励军功 重农抑商 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分封行县制 实行连坐法A. B. C. D.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 ,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

3、A.宜传法家思想 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 单元测试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C.为田开阡陌封疆 D.重农抑商 8.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 )A.中央集权制 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 D.郡县制 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 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请回答 1112 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 )A 为田开

4、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 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 )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请回答 1320 题。 13.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都具有( )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B.官制改革的性质C.监察制度的性质D.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 14.当时秦国出现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主要是由于( )A.实行连坐法 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 D.改革社会风俗 15.商鞅变法中儒家思想的地位( )A.独尊的地位B.禁止C.与法家思想同等艰要D.

5、任其发展 16.商鞅曾对社会风俗进行改革,其中规定实行的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凡一户之中有 两个儿子到立户年龄必须分开,并对其限制的措施是( )A.加倍征收土地税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 单元测试B.加倍征收户口税C.加倍付劳役D.加倍征收农业税 17.商鞅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的两个统治者是 ( )A.秦穆公和秦献公B.秦献公和秦孝公C.秦穆公和秦惠文王D.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1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上述正确的是( )A.变法使社会生产关系得以改变B.秦国的社会风俗有所改变C.确认的制度有许多影响后世D.奴隶制的残余荡然无存 19.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

6、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 “商鞅虽死,秦法不败” 。 上述现象说明(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变法 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 B.C. D.20.读下图回答:1975 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 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播之事,虽 毋会符,行殹”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的(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非选择题(21 题 18 分,22 题 l7 分,23 题 15 分,共 50

7、分)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孙膑乓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商君书也说:” 国之所以兴者,农也。 ”可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材料二 下图图案为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其中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 右两个图景。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武舞图像,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 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以水陆攻战为主题,本身就是战争作为战国时代特征 的显著反映。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 单元测试请回答: (1)当时孙膑和商鞅分别代表战国时期哪一思想派别?他们思想观点中都非常重 视什么问题?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12 分)(2)结合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实际分析变法改革与诸侯战争有

8、什么关系?(4 分)(3)秦国是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的?(2 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告 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脾) 。宗室非有军 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 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互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三 秦者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

9、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 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提到的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6 分)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 单元测试(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有相同的地方?(3 分)(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你如何评价?(8 分)23.秦国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其特点是什么?如 何评价这一变法?(15 分)单元检测单元检测 1.B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牛形酒容器,主要反映了当时牛拉车或耕作的现象。 2.B

10、春秋时期取名字之所以会以“牛”为主,说明牛耕已经出现,并且在当时社会生 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所谓农本思想并没有确立。 3.C 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的初税亩二者虽然实行的主要目的是 增加政府收入,但实际上都是承认土地私有。 4. D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纷纷进行变革,主要是 采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军事等。因此多数是提倡运用法家思想。 5. A 商鞅变法实行的最根本条件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6.A 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涉及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主要有军功授爵制、废除井田制、废 分封行县制等,而实行连坐法和重农抑商则并非直接

11、涉及。7. D “燔诗书而明法令”主要目的是为以法治国制造思想舆论和环境。主要是为适应中央集权政治而建立的。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8. C 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生产 关系。即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9. B 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制度的是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并非确 立中央集权制度。 10. D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主要是为了管理基层民众。 11. B 图中砖画反映了男耕女织的情景,这是当时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的结果。 12. C 秦国提出“重农抑商”主观目的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即发展封建地主经济。 但为了发展经济,逐步的确立了

12、土地私有制,这并不是商鞅等人的主观目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 单元测试13.D 商鞅行县制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 理,即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 14.C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奖励军功的效果,当然也与法律严酷有关,但最 上要的是前者的作用。 15. B 商鞅变法中“燔诗书而明法令” ,大傲烧毁宣传一些儒家思想的诗书,即禁止。 16. B 商鞅为了维护社会风俗改革实行的措施是加倍征收户口税。 17. D 与商鞅关系密切的两位秦国统治者是支持其变法的秦孝公和下令捉拿他的秦惠 文王,一个使他辉煌,一个使他结束生命。 18.D 关于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社会封建

13、生产关系得以确立,同时有些制度对后影响深 刻。但是其旧风俗、奴隶制等仍然存在。 19.C 符合题目要求的是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损害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并不 意味着变法者大多没有好的结果以及变法者自食其果。 20. B 秦杜虎符是秦国国家权力的象征,也充分反映了当时通过商鞅改革使中央集权 的加强。 21.(1)兵家、法家;(4 分)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都十分重视发站农业和奖 励军功。 (4 分)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 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 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 (4 分)(2)各

14、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 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 对方的目的。 (4 分)(3)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2 分) 点拨点拨:联系兵家和法家思想, 了解该思想和“战胜强立”的关系;从变法改革的目的和内容回答。 22.(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6 分)(2)变法使秦国富强。 (3 分)(3)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否定。作者的观点 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 (8 分) 点拨点拨: 主要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其中(1)问主要通过材料一可知涉及升一伍连坐

15、制、重农抑商、废 除井田制、实行县制等。 (2)问对材料二、三进行归纳可得出。 (3)问主要结合变法的主要内容进 行判断分析。23.根本原因是秦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分)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 (3 分)“农战”和“法治” 。 (4 分)变法使秦国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使中央 集权制度逐步确立,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 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变法带有 一定的局限性。如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剥 削;也未能彻底废除旧制度、文化、习俗等。 (6 分) 点拨点拨:关于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 主要结合当时的生产力因素进行思考,关于变法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即“农战”和 “法治” 。关于变法的影响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