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1029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试题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2018 年 1 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穿越历史时空,假设你和甲、乙、丙三位同学回到西周武王时代,请判断你们谁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学 A你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后归附周武王B甲同学曾随武王伐纣,

2、立下汗马功劳C乙同学出身于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D丙同学属于西周姬姓王族成员,整日养尊处优2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 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C.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4.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

3、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 ”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 B.采用黄老之学 C.设置刺史 D.酎金夺爵5.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 A内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军机处7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意即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2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A君主制的盛行 B小国寡民 C公民政治的盛行 D民主制的流行8 “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

4、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既被他们左右,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 ”该则材料表明A. 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 B. 直接民主存在着局限性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所有人都有参政权9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10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D革命只是改了改形

5、式,本质未变11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约原则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12. 下列有关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规定中,不能反映权力制约和平衡的是 A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的行为 B国会可以 23 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 C众议院可对总统弹劾D国会可征税、征兵、调整国外贸易和州际贸易13. 25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多次斗争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14.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 ”此馆纪念的

6、应是:3A林则徐 B海龄 C 杨秀清 D邓世昌15.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特点是 A都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主要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D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16.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决定 B国内形势决定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17. 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请问此条约是A 辛丑条约 B 南京

7、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18.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9. 1912 年 2 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20.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其中不包括A与时俱进精神 B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C求同存异的团结合作精神 D社会主义精神21.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

8、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不懂得阶级斗争D. 19 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22.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 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 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在政策上的失误 D. 它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423.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

9、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24.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来却走上了非和平的道路,这主要是由于A. 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 B. 七月流血事件发生C. 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 D. 外国武装干涉25.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时间 1931 年 11 月 1934 年 10 月 1935 年 10 月 1937 年 9 月主要史实成立于 瑞金撤离江西苏区转移至陕甘苏区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A.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D反映了中共在建

10、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26. 如图为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 1928 年至 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27.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三个战役”是指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进攻等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战役C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D渡江等战役28. 之所以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5A. “共同

11、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B. “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C.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D. “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29.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 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30. 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的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31. 2013 年 1

12、 月 1 日,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4 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32.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33.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

13、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式A.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 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C.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 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34.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柏林危机的爆发 D.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635. 在两极格局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形势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产生作用的相应因素有: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综合实力的相对下降亚非国家的发展及联合斗争苏联势力的绝对壮大A B C D36. 1971 年尼克松总统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我们的关系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挑战

14、” 。尼克松演说所提到的挑战指的是A. 苏联的威胁 B. 日本和西欧的竞争C.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 美国的经济滞胀37.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日邦交正常化38.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39. 2012 年 5 月 19 日,法国新总统奥朗德如此评价毛泽东:“曾经有毛泽东这样的政治家,是好是坏历史会有说法。作为一位没怎么出过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