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11019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理科)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卷共 5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 符合题意。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行政区 自然带 热量带 干湿地区 三江平原 山东省青岛市A B C D 2.下列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内蒙古东部干旱区温带草原 B.江南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 黄土 C.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黑土D.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生 长期长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

2、开发四类区域。据此完成 35 题3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 ) A单一指标 B自然指标C综合指标D人文指标 4这四类区域( ) A区位特征相同 B优势特色相同 C开发措施相同 D各有相似的内部特征 5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区的 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据此回答 68 题: 6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 )

3、A春小麦、高粱、玉米 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油菜、柑橘 D春小麦、棉花、梨 7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 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 )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林业基地 牧业基地 A. B. C. D. 8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 ) 位于东部沿海南部 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水稻土 水田 水稻种植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旱地耕作业A. B. C. D. 9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 、同属温带地区 、气候的大陆性强 、同属东部季风区 、都是平原地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

4、异,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 也有差异,据此回答 1012 题 10. 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洋流影响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地面状况 C.黑龙江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海陆位置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纬度位置 11.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 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 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

5、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 稀 12. 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 ( ) A.农业 B.工业 C.金融贸易 D.服务业 1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 14.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地势平坦,河湖密布 肥沃的水稻土 人口稠密,劳力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A. B. C. D. 15造成我国南北方楼房房间距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太阳高度 B地形 C降水 D建筑材料 16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耕地中旱地

6、所占比重大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水稻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 1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 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 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 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 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18为提高旅游观赏质量

7、,临行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目的地,对有关 资料了解应通过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网络与虚拟技 术 19.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遥感 进行判读、分析的是( ) 判断水体的污染 判断人口的分布 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估计工业生 产总值 A. B. C. D. 20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 旱情 水灾 森林火灾 农林病虫害 A B C D 21下列哪项不能正确表述全球定位系统( ) AGPS 就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静态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BGPS 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

8、设备部分 CGPS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DGPS 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之中新浪网消息:2010 年 8 月 1 日 5 时 30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中国“北斗”的问世和不断完善,将逐步打破美国 GPS 一统天下的局面。据此回答 2223 题。22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23下列不属于卫星

9、定位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密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中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 D为无线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服务 GIS 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 以分析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 24-25 题。 24.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城市规划方向 C.了解城市结构的变化 D.估计工业产值 25.对 1980 年与 2005 年城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地图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变化 C.了解城市结构的变化 D.预测

10、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强烈地震,政府相关部 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 2627 题。 26.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 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 “数字地球”系统27.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GIS,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三大功能。GIS 不仅可以象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

11、析,据此回答 2829 题。28如果将 GIS 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用来 ( ) A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火灾方案 29. 有的渔民已利用 GIS 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普遍引用这一技术 ( ) A可以使捕鱼量持续增长 B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C绝对会增加渔业生产成本 D会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渔业生产持续发展 30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技术 A B C D 31、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

12、是( ) A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B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C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 D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 32-14 题。32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33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3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

13、质沉积物 C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D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35.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地区的土地沙漠化 B.我国东北地区是土地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区C.荒漠化主要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造成 D.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下材料是 20 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 3637 题。时间50 年 代60 年 代70 年 代80 年 代90 年 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3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 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3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 效的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 读图,回答 3840 题。38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