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9112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2 2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 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 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隋唐时 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 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 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

2、”,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 散佚。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 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 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 官私递藏。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明末清初之际,流 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 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 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

3、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清自入关后经 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 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 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 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 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 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 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乾隆

4、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 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乾隆皇帝后特 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 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 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 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 集中的殿阁。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 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 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

5、编。全书的编纂过程 前后长达 74 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 (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 行而发展。 B.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 书画藏品散佚了很多,“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佚。2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一直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 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D.清代宫廷书画

6、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臣民的进贡是 最主要的来源。 解析:A B 项,“大量散佚”错,原文第一段为“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 部散佚”;C 项,“一直颇为可观”有误,信息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说“元代宫廷收藏 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D 项,“臣民的进贡是最主要的来源”错,原文 是“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只是强调了组成部分,没有说是 “最主要的”。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的第一段说明中国书画收藏的历史及概况,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是收藏发展的前提。B.书画收藏有

7、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这是分类论说,在第二段的分类论说中,也以梁清标、高 士奇、安岐为例论说“官私递藏”的情形。 C.以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为例论述了很多朝代 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 D.论述清宫书画的收藏主要是以“三希”和“四美”的情形以及清室的对书画藏品的分类 编目为点加以支撑介绍。 解析:C “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于文无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 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 完全。 B.书画收藏总

8、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 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 C.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 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 D.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 74 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 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 鉴定。 解析:C “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无中生有。A 项,据 原文第三段“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得出结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46 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 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 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 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 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

10、,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 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 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3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 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 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 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

11、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 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 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 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 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 六边形的,纱的,玻 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 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

12、以知道 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 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 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 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 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 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 了,那也没

13、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 过!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 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 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 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

14、明白作者正是从那 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内涵领悟及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 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正确,从原文最后一段“不管你走到哪里,你 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可见“获得深刻的认识”的结论是错误的。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 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学作品(散文)中的形象物象的特征的能力。考生仔细阅读原 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从文本来看,这篇散文中的“窗子”既指现实中的窗 子,又指心理(精神)上的窗子文中提到“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的失败,即可理解这点。4答案:指具体的窗子,

15、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指“无形的窗子”,即 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 隔膜。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 分析。(6 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文学作品中,叙事的人称不同达到的表 达效果也不同。短篇作品一般采用一种叙事人称,而本文采用了两种叙事人称交替的形式, 使表达更灵活,也更富于表现力。 答案: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 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 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7.8%,较 2012 年上升了 2.9 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76.7%, 较 2012 年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 2012 年下降超过 5 个百 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 10 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 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 2007 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 4.77 本,比 2012 年增加了 0.38 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 70.85 期(份)和 5.51 期 (份),与 2012 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 2.48 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