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8780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中考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中考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中考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中考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二章第二章 声现象真题体验声现象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把脉中考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017长沙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 340 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也能传声【解析】选 C。本题考查声现象内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 A 错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只有一部分能被我们听到,超声和次声我们都听不到,故 B 错误;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 C 正确;真空不能传声,故 D 错误。2.(2017内江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

2、“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 59944015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解析】选 A。本题考查对声的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 正确;人说话时可看到光点在动,说明纸杯在振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B 错误;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

3、实现的,C 错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D 错误。故选 A。3.(2017邵阳中考)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 传播到客船上。- 2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答案:空气(气体)4.(2017济宁中考)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做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评论: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

4、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答案:(1)错误 (2)错误5.(2016娄底中考)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 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解析】本题考查声的传播及声速的相关计算。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

5、26.75103m=1.35104m,由 v= 可得接收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 =9 s。答案:液体 9【知识拓展】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声现象(1)婉转的鸟鸣是靠其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的。(2)清脆的蟋蟀叫声、响亮的蝈蝈叫声都是靠两翅摩擦引起振动发声的。(3)会鸣叫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在腹部,其腹部下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 3 -动,便产生了声音。所以雄蝉靠腹部发音器发声;而雌蝉没有腹部发音器,所以雌蝉是“哑巴蝉” 。(4)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其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发声。考点 2 声音的特性6.(2017黄石中考

6、)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听觉宴” 。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 ( )A.音调 B.响度C.音色D.声音频率范围【解析】选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多种乐器合奏时,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音色。7.(2017东营中考)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解析】选 B。本题考查对声音特性的认识。声音的大小是声音的响度,利用了扩音器目的是

7、增大声音的响度。8.(2016益阳中考)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解析】选 A。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征。根据声音的波形,甲、乙、丙三者纵轴的高度相等,即三者的响- 4 -度相同,B 不正确;水平轴表示时间,甲、乙、丙三者相邻波峰的间距相等,即三者的音调相同,C 不正确;甲、乙、丙三者曲线的波纹不一样,即三者的音色不同,A 正确,D 不正确。【方法归纳】从一些词语和波形判断声音三特性(1)词语:高、低、尖、细、粗描述音调;强、弱、大、小描述响度;优美、

8、美妙、好听、婉转等描述音色。(2)波形:在示波器上,波形的疏密不同,音调不同;波形的高低不同,响度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9.(2017安徽中考)在音乐中,中音 C 调“1(do)”的频率是 262 Hz,D 调“1(do)”的频律是 294 Hz,由此可知 D 调“1”比 C 调“1”的 (选填乐音的三要素)高。【解析】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来决定的。由题意可知,D 调“1”的频率比 C 调“1”的频率高。答案:音调【知识拓展】声纹识别技术所谓声纹是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语言信息的声波频谱。语言的产生是人体语言中枢与发音器官之间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讲话时使用的器官在尺寸和形态方面,每个人的差异

9、很大,所以任何两个人的声纹图谱都有差异。因此人的声音就像每个人的指纹、虹膜一样,可以作为一个人的识别标志。考点 3 噪声及其控制10.(2016广安中考)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解析】选 B。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激动之举,不是噪声,故 A 不符合题意;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故 B 符合题意;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

10、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故 C不符合题意;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1.(2017天津中考)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 5 -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解析】选 C。防治噪声的途径:分别是在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纺织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 C 选项正确。12.(2016江西中考)“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

11、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调小音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1)声源 (2)传播过程【易错警示】乐音和噪声的辨析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比如有时候你不喜欢听音乐,这时音乐对你来说也成了噪声,所以乐音和噪声具有相对性、时效性、地域性。而噪声的振动永远是无规则的,故噪声不可能成为乐

12、音。考点 4 声的利用13.(2017武汉中考)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解析】选 C。本题考查声的利用。地震的方位属于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A 项错误;导盲仪探测障碍物是信息的反馈,B 项错误;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的是超声波具有能量,可以击碎结石,C 项正确;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情况来分析金- 6 -属工件的内部情况,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 项错误。14.(2017东营中考

13、)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 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解析】本题考查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声音的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工作的。答案:振动 超声波【考点综合练】15.(2017聊城中考改编)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59944016(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选 B。本题综合考查声现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

14、音叉因受力大小不同,所以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A 错误;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凭此区别出熟悉的人是谁在说话,B 正确;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 错误;双层玻璃中间部分被抽成真空,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 错误。16.(2017德阳中考)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解析】选 D。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 A 正确;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故 B 正确;看电视时调节音量,声音强弱发生变化,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 C 正确;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 D 错误。故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