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82611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研究美术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研究“创造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进行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的能力或智力品质。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历史。人类步入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江泽民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潜能、提高幼儿创新的兴趣,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开辟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都决定了我们培养的未来人才除了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智力和能力以外,更需要

2、的是要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的人才。“幼儿园美术活动”,是指幼儿运用各种工具和表现手法在涂涂画画,剪剪贴贴中反映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受。美术活动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活动,是最能表现孩子创造性的领域。同时它也是培养幼儿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具备使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认识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等诸多功能,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显示出独特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还是把美术活动看成是一种特长和技能的培养。机械的临摹,照葫芦画瓢,使幼儿的手脚手限制,不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美术活动

3、形式单一,操作材料单调。把美术活动仅限制在课堂上,忽视生活中游戏中的美;其三,现在许多人(包括教师) ,在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认识上有偏差和误区:人们把对幼儿作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还是把美术活动品“像不像”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忽视对幼儿进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培养。因此,目前许多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还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以“传授”和“刻隆”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幼儿的审美力,创造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幼儿的创造不同于成人,它更多的强调了幼儿自身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而不是对社会的价值。幼儿在操作材料时进行直观的感受、联想和想象,其创造缺乏严密性与逻辑性,这种创造没有惊人的表现却能反

4、映幼儿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它的存在对幼儿的成长贡献极大,直接影响到其长大以后的创造性。幼儿生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力和愿望,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我和创造的机会。实践中发现:美术区域活动这种形式为激发幼儿这种需求、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著名学者加登纳说过:学龄前儿童自发地运用美术符号系统创造着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存在着标记、形式、对象、场景及幼稚的艺术作品。谁也没有去教这些孩子如何去干但令人惊讶的是每一个正常的按其自己速度发展起来的幼儿似乎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显然,我们应该承认每个幼儿都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只是强弱程度有所不同。幼儿的艺术创造当

5、然不能与艺术大师们的创作或科学家的发明相提并论,幼儿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自我中心的主观意识以及美术技法的稚拙等等,总是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着不同一般的新鲜感。那么,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有些什么方法呢?一、创设环境法一、创设环境法(一)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是激发幼儿进行创造的首要条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个性不同我们,不能强之以同。 ”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就应该让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取其所欲,玩其所欢,老师尽量减少干涉,为其创设环境,使其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老师首先要提供数量足够和摆放有序的材料,以避免

6、幼儿之间的争吵。其次在活动中也要建立一些必要的规则,如物归原处,安静活动,不能干扰别人等。最后,在活动中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应极力创设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合作的气氛,这样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孩子们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才会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应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伙伴和朋友的身份加入游戏会消除幼儿不安和紧张感。融洽的气氛能使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所以说,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促进幼儿大胆创新的催化剂,是打开幼儿创造之门的动力。2、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生“渴望表现自己,不仅想在自己的学习成果方面表现自己,也想

7、在内心精神世界方面表现自己。 ”因此,我们除了在活动中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外,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大胆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的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由于幼儿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很在乎老师的态度。所以,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老师应以稳定、鼓励和欣赏的方法来激励幼儿的创造行为,使幼儿敢于创造。在活动中幼儿的心理需要是多方面的:需要美的享受、趣味知识的追求、需要理解信任、关心爱护、支持合作、需要表扬鼓励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肯定幼儿长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不能完成一件作品的幼儿应多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感,这样在活动中孩子们才会有真实的表现和大胆地创作。比如美术区域活动的“装饰区”里,孩子们用记号

8、笔在装饰花瓶的花纹。忽然,一个女孩跑过来告诉:“老师,他在乱画。 ”只见男孩紧张地瞪着大眼睛看着我,自然地放下了笔不敢“乱画”,我没有马上做出评判,笑着走进一看,原来其他小朋友都是横向装饰而他是竖向装饰的,多么与众不同呀!我连忙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的创新,他高兴地说:“老师,我还要画好多不一样的呢。 ”通过这件事后,在装饰花纹的时候,再也不是单一的一种方法了,孩子们会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进行装饰。得到老师的肯定,孩子们的胆子逐渐增大,装饰方法逐渐增多。可见在活动中有了良好的宽松的心理环境,孩子才会敢想、敢做,如果老师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孩子的行为,常处于紧张,压抑状态下的孩子又怎么会享受到创作的乐趣呢?

9、(二)提供充足的物质环境是促进幼儿创造的必要条件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充足的、难易适度的材料是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保障。如何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呢?1、空间的提供孩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获得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幼儿活动是提供环境中首要条件之一。然而每个教室的活动空间有大有小,有好有差,如何充分利用活动空间是创设环境的关键。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氛围呢?瑞吉欧教育理念和实践告诉我们:幼儿园应该像一个“家”。家庭般的舒适,温暖,愉悦的环境,对于心理和生理尚处于幼稚水平的年幼儿童来说,有助于他们获得幸福和安全感,有助于他们在团体中学会与他人交往,有助于他们的建构式学习的顺利进行

10、而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愿意创造的前提。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把一个教室划分成好几个不同的活动区域,并利用一些橱柜,积木等把空间隔开,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空间、用他们喜欢的姿势,或卧或坐,或立或走,自由自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活动中。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充分的真正的“动”起来,老师们充分利用空廊、阳台和角落,让幼儿在活动中既有个别活动,又有一定的小范围交流,而且不会互相干扰和影响。2、材料的提供能否充分发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材料的提供很有学问。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其物质材料方面是丰富多彩的,富于变化,是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的需要,能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其想象力、创造力、思考力、引发解

11、决问题过程的。首先,材料提供要充足,避免幼儿之间因物质材料不够而引起争吵。比如老师在活动中投放新的材料时,肯定会吸引较多的幼儿加入游戏,这时老师应多准备一些同种的活动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其次,在材料提供上老师应根据本班幼儿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上幼儿发展的需要。比如在拓印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蔬菜心、水果、瓶子等)让幼儿把这些材料相互结合使用;而能力较弱的幼儿老师可以相应提供 12 种容易拓印的材料供幼儿使用,这样能使每个幼儿有获得发展和成功的机会。另外老师提供的材料不能过分精细和复杂,应使幼儿不用太复杂的技巧就可以获得满足感。同时,材料还要能吸引

12、幼儿更多的直接参与活动,富有变化性的材料往往能引发幼儿的创造。幼儿的创造一般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模仿经验内化后的改变。而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正是幼儿创造的特点。比如:在“制作区”里,可以提供瓶盖、金鱼外形、金鱼眼睛等材料。幼儿摸索出“瓶盖金鱼”的制作方法以后便不在满足于此,面对一大箱应有尽有的材料,有的孩子从百宝箱里找来圆筒薯片盖贴上皱纸条尾巴做成“薯片盖金鱼”;有的孩子找来三角形药盒再插上几根毽子上的鸡毛做成“药盒金鱼”丰富合适的材料使幼儿饱满的创造欲望一触即发。幼儿在富有变化的材料中找到了灵感,进行着创造,获得了满足。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材料以各种笔(记号笔、水彩笔、毛笔

13、、蜡笔)各种纸(皱纸、绘画纸、挂历纸、包装纸、报纸、手工纸)各种盒、袋、瓶(一次性塑料饭盒、纸盒、纸杯、塑料薄膜、筷子、碎布、雪碧瓶、酸奶盒、药盒等,其他还有基本用具(剪刀、双面胶、浆糊、橡皮泥等) ,大至纸箱,小到纽扣、绿豆,但凡是就要丢进垃圾筒的干净废品都要考虑是否可以进幼儿的“百宝箱”。这些材料都会让幼儿感到如获至宝。我们主张大量使用一些简单而又朴素的废旧物品。因为往往废旧物品能让幼儿有更大的启发性。因此,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充足的,难易适度的材料是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保障。而材料的来源不仅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是由孩子收集而来的,而材料的多样性往往能引发幼儿的创造。这些材料在孩子们的手中又有

14、了新的含义,创造性的火花也在幼儿身上闪耀起来。二、激发兴趣法二、激发兴趣法兴趣是活动的前提,能否充分的激发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发展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我的关键。如果我们只是把幼儿当作消极的接受教育对象,生搬硬套的传授活动中所需掌握的技能知识,而不理会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必然会使幼儿的潜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从发挥。因此在活动中老师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手段、活泼的内容形式去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情感。首先我们在活动的内容选择上要下一番功夫,一是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活动内

15、容。比如在“玩色”活动中,对小班幼儿我们提供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枕头作为被幼儿玩色的对象,使幼儿好奇心顿起,必然引起幼儿玩色的兴趣;在中班我们利用各种塑料袋制作服饰,让幼儿自由在塑料袋上“玩色”,时尚而又新颖,当然孩子乐于参加了!而大班我们则是提供了许多油彩化妆品让孩子亲自尝试化妆,化妆品本身就使幼儿产生了浓厚兴趣,当然会迫不及待的来参加活动了!其次,在活动中,老师要用各种游戏形式来吸引幼儿。避免枯燥乏味的操作。比如在小班玩色活动中,我们提供了许多小汽车让幼儿沾上颜色进行玩色活动。“开汽车”的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当然能很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寓教于乐,在玩耍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最后幼儿的兴趣还直

16、接受老师的影响。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在活动中他们的作品可能是歪歪斜斜的,比例不正确的,造型不完整的。这时作为老师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支持,使幼儿感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能保持和促进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促使幼儿主动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我的关键。三、引导发现法三、引导发现法(一)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幼儿的创造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要激发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的创造力,我们要尽可能引导孩子关心周围事物,发现身边的事物变化等,只有让幼儿积累丰富的日常生活知识与经验,才能使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例如在使用废旧物品进行拼搭车辆时,我首先让幼儿收集了许多车辆的图片和玩具,让幼儿在充分的感知和讨论,在认识车辆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使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由于有了感性的认识,孩子们能掌握车辆的主要特征,所以再创作时他们不会感到特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