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07920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物世界 wwsj 2009.6北魏太官粮窖遗址 1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操场城北街东侧,遗址北距大同火车站约 1 2 0 0 米,西南1 5 0 米为大同操场城北魏一号遗址 2 。 2 0 0 7 年夏秋两季, 在该地房地产开发过程中,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组成省市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出土的遗物较多, 特别是建筑材料十分丰富, 上迄春秋战国时期, 下至明清时代, 有砖、 瓦和瓦当, 也有柱础、 脊饰等建筑构件。本文仅以该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为重点, 试对其类型特征与年代作一初步论述与探讨。一、 瓦当的类型与特征此次发掘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种类较多, 有素面瓦当

2、、 纹饰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纹饰类型有勾纹、 动物纹、 同心圆纹、 树木纹、 叶纹和卷云纹等。文字内容为 “平城” 二字。根据当面主体纹饰的不同可分为八类。第一类: 素面半瓦当当面为素面。 标本 C 1 , 遗址北约 3 0 米处堆土中采集, 较完整, 泥质灰陶。底径 1 4 . 6 、 当面厚 1 . 2 厘米。第二类: 勾纹瓦当当面纹饰为勾纹, 构图简洁。 标本 T 3 1 7 : 6 , 残存略小于二分之一, 泥质灰陶, 当面施朱彩, 制作不规整。当面残存部分纹饰为两个相背的勾纹, 与边轮相连。边轮略突出当面。直径约 1 6 . 5 、边轮宽0 . 7 1 . 2 、 当面厚 1 . 1

3、 厘米 (图一 ) 。第三类: 动物纹瓦当主体纹饰由多个动物纹组成,当面无界格线,有的当面施朱彩, 皆残, 均为泥质灰陶。标本 T 1 2 0: 1 , 残存约三分之一, 从残存纹饰看, 当面原均匀分布有四个动物, 现残存一犬和另两种动物的头部,由于当面较模糊, 辨认较难, 当背连接有部分筒瓦。直径约 1 5 . 2 、 边轮宽 1 、 当面厚 1 、 筒瓦残长 4 . 8 、 筒瓦厚 2 厘米 (图二 ) 。第四类: 树木纹瓦当当面为树木纹与其他纹饰的复合纹饰,仅出土一件。 标本 H 2 2 1 : 1 0 , 泥质灰陶, 残存小于四分之一,边轮较窄, 内侧饰一周凸弦纹, 当面有双竖线界格,

4、界格线一侧饰直枝树木纹, 另一侧具体纹饰不明, 当心缺失,当背边轮处有与筒瓦粘结而遗留的泥条痕迹, 连接有部分筒瓦。 直径约 1 6 . 6 1 7 、 边轮宽 0 . 7 、 当面厚 0 . 8 1 . 2 、 筒瓦残长 6 厘米 (图三 ) 。大同北魏太官粮窖 遗址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张喜斌 王普军 徐国栋图一勾纹瓦当图二动物纹瓦当考 古 发 掘10文物世界 wwsj 2009.6第五类: 同心圆纹瓦当当面饰三周或四周同心圆纹,当心饰一乳钉。均为泥质灰陶, 有的当面施朱彩。 标本 T 3 1 5 : 3 , 仅部分边轮缺失, 边轮较宽, 其上有一周凹弦纹, 当面饰四道同心圆纹, 当心饰一乳钉

5、。 直径 1 3 、 边轮宽 2 、乳钉径 2 、 当面厚 1 . 5 厘米 (图四 ) 。第六类: 叶纹瓦当均泥质灰陶,残存较小。依当面纹饰的表现形式分为二型。A型纹饰为阳文。边轮内侧和当心各饰一周凸弦纹, 边轮处凸弦纹内侧饰一朵羊角形小卷云纹,其下方饰 “ ” 形纹, 两个 “ ” 形纹之间饰叶纹与当心凸弦纹相连, 因残存较小, 当心凸弦纹内具体纹饰不明。标本 C 4 , 遗址南约 2 5 米现代楼基填土中采集,残存略大于四分之一。 直径约 1 4 . 8 、 边轮宽 0 . 8 、 边轮厚 1 . 5 、 当面厚 1 . 3 厘米 (图五 ) 。B型纹饰为阴文, 当面纹饰与 A型相同。标

6、本 T 2 1 5 : 3 , 残存略大于四分之一, 边轮上有一周不规则划痕, 当背有切割痕。 直径约 1 6 、 边轮宽 1 . 1 、当面厚 1 、 边轮厚 2 . 2 厘米。第七类: 卷云纹瓦当均为泥质灰陶, 有的陶胎内夹杂有沙砾, 个别当面施朱彩。瓦当表面界格形式、卷云纹走向及当面直径略有不同。依当心纹饰的不同可分为 A 、 B两型。A型边轮较窄略凸出当面,当心饰一周凸弦纹, 当心凸弦纹内均匀分布 4 朵卷云纹, 卷云纹之间由 “十” 字单线相连, 当面纹饰略有差别。 依当面纹饰的差别分为三式。I 式边轮内侧无凸弦纹。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格, 每格内饰卷云纹一朵, 卷云纹末端的两条曲

7、线与界格线相连。 标本 H 2 9 6 : 1 2 , 残存略小于二分之一, 当背有切割痕。直径约 1 6 、 边轮宽 0 . 3 0 . 5 、 当面厚 0 . 6 、 边轮厚 1 . 8 厘米 (图六 ) 。图三树木纹瓦当图四同心圆纹瓦当图五叶纹瓦当图六A型 I式卷云纹瓦当考 古 发 掘11文物世界 wwsj 2009.6I I 式边轮内侧无凸弦纹。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格, 每格内饰卷云纹一朵, 其中一格内卷云纹末端的两条曲线与界格线相连, 内侧饰 “” 形纹。相邻一格内的卷云纹内侧饰“”形纹,似乎是一“木” 字, 卷云纹两端曲线相连呈闭合状。标本 T 3 1 8: 1 , 残存略大于四

8、分之一, 边轮内侧捏成波状, 当背有切割痕。 直径约 1 5 、 边轮宽 0 . 5 1 . 2 、 当面厚 1 . 5 、边轮厚 2 . 2 厘米 (图七 ) 。I I I 式边轮内侧饰一周凸弦纹。 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格, 每格内饰卷云纹一朵, 卷云纹末端的两条曲线与界格线相连。标本 H 2 4 5 : 1 , 残存略大于四分之一, 双竖线界格将边轮内侧凸弦纹亦分为四部分, 当背有明显的切割痕。直径约 1 7 、 边轮宽0 . 6 0 . 8 、 当面厚 0 . 9 厘米。B型边轮内侧与当心各饰一周凸弦纹,当心凸弦纹内两条垂直相交的单线将当心分为四格, 每格内分别饰三重曲尺纹。仅一式。I

9、 式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格,每格内饰卷云纹一朵, 卷云纹末端曲线与界格线相连。标本L 2 0 3 : 7 , 残存约二分之一, 边轮不规整, 当背有切痕。直径 1 5 . 2 、 边轮宽 0 . 5 0 . 8 、 当面厚 1 . 3 、 边轮厚2 . 8 厘米 (图八 ) 。第八类: 文字瓦当文字内容为 “平城” 二字。出土数量较多, 均为泥质灰陶, 制作规整, 个别陶胎内夹杂有砂砾, 边轮处泥条盘筑痕迹明显。部分瓦当背面较平, 边轮突出当面较高。当心饰一周凸弦纹, 内部模印隶书 “平城” 二字, 字体秀丽, 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区, 界格线靠近边轮处各饰一朵卷云纹。均出土于汉代灰坑中,

10、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绳纹板瓦和筒瓦残片。依当面直径大小分为二型:A型体型较大, 直径 1 4 . 7 1 5 . 9 厘米。依字体笔画及线条特征分为二式。I 式“平” 字第二划和第三划弯曲成勾状,“城”字的 “” 从弯折处断开且末端没有小勾, 双竖线基本平行。标本 H 2 9 5 : 5 , 完整, 当背有切割痕, 并连接有部分筒瓦, 筒瓦表面饰绳纹, 内部有布纹, 当背中心处有漩涡状抹痕。直径 1 5 、 边轮宽 1 、 厚 3 . 1 、 当心径 5 . 4 、 筒瓦残长 9 . 2 、 筒瓦厚 1 . 3 厘米 (图九 ) 。I I 式 “平” 字第二、 三划呈直线,“平” 字最后一划末端

11、弯曲,“城” 字的 “” 划呈 “丁” 字形且末端没有小勾, 当面线条粗壮且双竖线不平行。 标本 H 2 9 5 :1 5 , 残存大于二分之一, 当背连接有部分筒瓦。直径1 4 . 8 、 边轮宽 1 . 1 、 边轮厚 2 . 8 、 当面厚 1 . 5 2 、 当心径图七A型 II式卷云纹瓦当图八B 型 I式卷云纹瓦当图九A型 I式平城瓦当考 古 发 掘12文物世界 wwsj 2009.65 . 3 、 筒瓦残长 5 . 5 厘米 (图一 ) 。B型体型较小, 直径 1 1 . 8 1 2 . 3 厘米。 仅一式。I 式 “平” 字第二、 三划呈直线,“城” 字的 “”划呈 “丁” 字形

12、且末端没有小勾, 边轮突出当面较高。标本 H 2 9 5 : 1 7 , 较完整, 当背较平, 不见有连接筒瓦的痕迹, 当背边沿处为一周不规则凸棱。直径 1 1 . 8 、边轮宽 0 . 9 、 边轮厚 2 . 8 、 当面厚 1 . 5 1 . 8 、 当心径 4 . 5 、边轮突出当面 0 . 8 厘米 (图一一 ) 。标本 H 2 9 5 : 2 0 , 残存大于二分之一, 当背较平, 从断面看应是先模印当面然后泥条盘筑边轮。 直径约 1 2 、 边轮宽 0 . 8 0 . 9 、边轮厚 2 . 8 、 当面厚 2 、 当心径 4 . 5 、 边轮突出当面 0 . 8厘米。二、 瓦当的年

13、代以往平城地区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数量不多,而且种类也很少,这批瓦当中很多都属于首次发现, 除 “平城” 瓦当和部分卷云纹瓦当出土于汉代灰坑外, 其余均出土于明清灰坑或近现代扰坑, 所以对这批瓦当的断代只能通过与周边地区出土的战国秦汉瓦当相比较来进行。第一类素面半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早使用的瓦当种类之一, 也是春秋时期较为流行的瓦当样式。在扶风召陈西周遗址 3 、 秦咸阳城遗址 4 、 侯马东周遗址 5 、 闻喜大马古城遗址 6 、 洛阳东周遗址 7 、 临淄后李东周建筑遗址 8 、 燕下都 9 等遗址中均有较多发现。秦汉时素面瓦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距平城不远的内蒙古托克托县云中古城遗址 1

14、 0 中就出土有汉代素面半瓦当。由于在平城地区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未曾发现过这类瓦当,我们认为这件素面半瓦当的年代下限应定为西汉时期。第二类勾纹瓦当纹饰构图简洁,但由于残存较小而整体纹饰不明,其他地区亦很少有类似的瓦当出土,我们推测该瓦当的时代应不晚于秦代。这种当面主体纹饰构图比较简洁的瓦当在河南、陕西等地区均有出土。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出土的一件爪形纹半瓦当 1 1 当面正中一条单线将当面分为两部分,左右各饰一爪形纹,纹饰较简单。凤翔县高王寺遗址也曾采集一件秦代饕餮纹半瓦当 1 2 , 当面纹饰简洁明快, 富于图案化。第三类动物纹瓦当当面不设界格线,主体纹饰为复合动物纹。动物纹瓦当是先秦时期陕西地区

15、较为流行的一种, 且颇具地方特色, 其纹饰从单体动物纹发展为复合动物纹,当面区间从不设界格线到出现扇面形四区间 1 3 。陕西地区出土的单体动物纹瓦当, 其时代约在战国前期和中期, 瓦当当面没有区间界格的复合动物纹瓦当,其时代略晚于单体动物纹瓦当,可能流行于战国中晚期。这件动物纹瓦当当面布局与陕西地区出土的复合动物纹瓦当有很大差别, 而与扇面形的四区间动物纹瓦当相近, 所不同的是当面没有界格线。我们推测可能受到陕西地区的影响, 其时代应属于战国中晚期。第四类树木纹瓦当当面饰直枝树木纹与其他纹样的复合纹饰。该类瓦当应属于战国时期,仅出土一件, 但由于残存较小而整体纹饰不明, 从残存的直枝形树木纹

16、来看,与临淄地区出土的战国直枝形树木纹瓦当相近,二者年代亦应相近。树木纹瓦当是图一A型 II式平城瓦当图一一B 型 I式平城瓦当考 古 发 掘13文物世界 wwsj 2009.6山东临淄地区出土的齐国瓦当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当面纹饰通常是曲枝或直枝形树木纹与其他纹饰的复合纹饰 1 4 , 在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第五类同心圆纹瓦当当面饰三道或四道同心圆纹, 当心饰一乳钉。大同地区先秦时期曾先后分属于代国和赵国 1 5 。战国时同属赵国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和卓资县城卜子古城遗址 1 6 、 河北蔚县代王城遗址 1 7 均出土过同心圆纹瓦当, 所以这类瓦当应属于战国时期。在山东泗水汴桥镇东周古城遗址 1 8 、 辽宁铁岭市南郊邱台遗址 1 9 亦出土有类似的同心弧线纹半瓦当。第六类叶纹瓦当的 A型和 B型,二者纹饰相同, 但一为阳文、 一为阴文。其中阴文瓦当这种表现形式在其他地区发现较少, 燕下都出土的双兽饕餮纹半瓦当和云山珠纹半瓦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