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6472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浅谈和谐急诊医护关系的构建一、一、 建立和谐医护关系的重要性建立和谐医护关系的重要性1) 保证医疗过程中的完整性保证医疗过程中的完整性 医疗过程是医、护间不断交流信息的过程,是治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不断循环的过程。在信息交流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阻滞,都会影响整个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医、护关系是保证医疗过程完整性的基本条件。 2) 适应医疗过程中的多样性适应医疗过程中的多样性 由于疾病的不同,治疗的手段和救治的缓、急程度也有所不同。要求医生和护士在医疗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关系,以适应治疗过程中的多样性,如在抢救病人时必须主动配合、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无误。对有思想顾虑的

2、病人在进行解释、安慰和心理治疗时,必须言谈一致,配合默契。医、护关系是动态的,只有在信息交流中才能搞好协作,只有在协作中才能发现“互补点”,并各以其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互补”共同完成统一的医疗任务。3) 防止医疗过程中的非偏性防止医疗过程中的非偏性 由于医、护各自业务水平和医德修养水平的不同,在工作中都可能出现“角色偏差”,并列平等的医、护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使医生和护士不出现或少出现角色偏差,即使出现也能及时纠正。4) 是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的需要是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的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护理工作由护理“疾病”转向以护理“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实现由传统的主

3、导从属型医护关系向现代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的转变。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即医生正确的诊治与优质的护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临床工作得以完善。二、二、 目前影响急诊医护关系和谐的因素目前影响急诊医护关系和谐的因素1) 医生方面因素医生方面因素 医生常不固定医生常不固定 急诊科固定医生常较少,很多医生都是从其他科室轮转来的。虽然轮转医生有专科方面的优势,但由于急诊医学发展较快,轮转医生不甚了解学科进展和变化,很难保证急诊质量。另外轮转医生与护士之间也始终处在磨合状态,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医护合作。 医生相对不足医生相对不足 就现在情况来讲,在所有医院中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由于

4、我国经济、医学在各地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我国局部地区急诊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生不足会影响医疗工作,导致患者和护士都不满意,从而影响医护合作。 医生压力大医生压力大 医生常来自于不同的科室,在急诊时间又短,对急诊环境不适应,甚至一些医生没有接受过急救专科训练就上岗。急诊科医生还面临着人事制度改革、社会舆论监督等问题,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常使急诊科医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急诊科医生在这种“高压”状态下工作,势必导致心理素质下降,使医护之间的合作欠缺默契。2)2) 护士方面因素护士方面因素 急诊护士数量少急诊护士数量少 护士短缺的问题在急诊科尤其明显,护理人

5、力资源更为缺乏,造成护理工作以完成治疗操作任务为目的而不能“以患者为中心” ,使护士负荷加重而护理质量下降,从而医护合作不畅。 急诊护士工作辛苦急诊护士工作辛苦 急诊科护士基本上都是“三班倒”排班,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工作辛苦,而得到的酬劳和社会认可度不能与医生同等。护士心理不平衡,在与医生合作中会出现消极情绪而使医护合作不佳。 急诊护士压力大急诊护士压力大 由于急诊内容不确定性,急诊定位不明确性,急诊模式多样性和患者来诊时间不稳定性,急诊护士比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大,导致工作疲惫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的不关心,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在工作倦怠状态下,就会使医护合作出现很多问题。 急诊

6、护士社会地位低于医生急诊护士社会地位低于医生 “重医轻护”的观念在我国的多数医疗机构中根深蒂固。在我国护士地位低,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承认。有些医生的言谈举止表现出优越感,甚至在患者面前指责护士,挫伤护士自尊心,影响医护沟通合作。 急诊护士的待遇低于医生急诊护士的待遇低于医生 传统观念认为,医生是医院主力军,医院的劳动分配政策一般倾向医生,造成医生护士利益分配不均。随着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劳动分配制度不能体现护士价值,影响医护之间合作。 与医生相比患者对护士的态度较差与医生相比患者对护士的态度较差 长期以来,医护关系主要模式是主从型,护士从属于

7、医生。患者觉得治病是重要的而重视医生,觉得护理工作是次要的而轻视护士。患者对医生护士态度不同,导致医护之间心理不平衡而影响医护合作。3) 相互协调因素 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时反应不一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时反应不一 有时护士缺乏业务知识和对病情估计经验不足,擅做主张导致耽误及时治疗,或医生认为护士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而导致应答不及时而产生医护矛盾。 滥用口头医嘱过后漏记滥用口头医嘱过后漏记 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时或手术中,医生多用口头医嘱,按要求过后医生要在 6 小时补记,但在临床工作中确有各种原因而滥用口头医嘱过后漏记,造成医护之间相互指责引起矛盾。 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医

8、嘱开出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 如病人于下午 6:00 就诊,医生认为病人病情危重立即给予治疗,待病情平稳后于下午 8:00 办理入院手续,入院时间为 8:00,这样给护士造成记录时间误差,同时也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医生、护士对彼此能力不够信任医生、护士对彼此能力不够信任 急诊工作要求医生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技术,较高的临床判断能力,不断学习并掌握新技术、新动向,并有自知之明,当病情需要时及时请专家或其他科室医生会诊,医生的小小失误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而护士要承担着是忠于医生还是忠于病人的内心冲突。 医生与护士沟通不良医生与护士沟通不良 许多因素均能影响医护之间的沟通

9、。如性别和威望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男女之间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同。医生的权威影响沟通的质量,护士因畏惧医生的权威及知识水平有限而缺乏自信,故医生对护士提出的问题常常反应消极或粗暴地予以回绝。4) 环境方面因素环境方面因素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工作的前沿,是面对社会的窗口,是一个24 h 对外开放的科室,人员流量大且频繁,工作环境嘈杂,噪音不断。医护人员经常受杂乱环境的噪声刺激,导致感觉超负荷,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易使医护间出现矛盾。三、 建立急诊科良好医护关系的对策建立急诊科良好医护关系的对策1)1) 正确把握各自的位置和角色正确把握各自的位置和角色 医生和护士虽然工作的对象、目的相同,但工

10、作的侧重面和使用的技术手段是不相同的。医生主要的责任是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护士的责任是能动地执行医嘱,搞好躯体和精神护理,向病人解释医嘱的内容,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但 不是盲目地执行医嘱,如果发现医嘱有错误,有责任并主动地向医生提出意见和合理化的建议,协助医生修改、调整不恰当的医嘱。2)2) 真诚合作,互相配合真诚合作,互相配合 医生和护士在医院为病人服务时,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工作高、低、贵、贱之分。医生的正确诊断与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配合是取得最佳医疗效果的保证。医、护双方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真诚合作,不发号施令与机械执行的关系。3)3) 互相关心,加强友谊互相关

11、心,加强友谊 医、护双方要充分认识对方的作用,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支持对方的工作。护士要尊重医生,主动地协助医生,对医疗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认真执行正确医嘱;医生也要理解护士的辛勤劳动,尊重护士,重视护士提供的病人动态情况,及时修正治疗方案,共同携手为解除病人痛苦,缩短病程尽各自的职责。4)4) 互相监督,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相互制约 任何一种医疗差错都会给病人带来心、身健康的损害,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医、护之间应该相互监督对方的医疗行为,以便及时预防和发现,杜绝或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应该是不护短,不隐瞒,不包庇,要给予及时纠正,使之不致铸成大错。5)5) 相

12、互平等相互平等, ,主从有序主从有序 医护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其关系的优劣,对治患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医护双方各有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和业务优势,故医护关系的背后就是诊断、治疗与护理的学科合作。一个病人的就诊、治疗、康复的过程,就是医护双方的一种合作的过程,两者在学术上有着相互平等的关系,医护之间只是职责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孰重孰轻之别。但在医疗过程中,医护存在着交替变换的主从关系。据有关资料记载,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一般需要 19 个环节,其中诊断、拟定治疗方案、综合分析病例等 4 个环节由医生独自完成,其余 15 个环节都离不开护士的劳

13、动。特别是在病情变化、拟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搜集整理临床资料、解除病人痛苦方面,护士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站在为医学事业负责,向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高度,自觉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起医护双方的相互平等、在不同环节有主有从的和谐关系。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不仅是业务上的学风问题,也是一个医风问题;不仅是调节医护伦理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医德高尚的标志之一。6)6) 相互信赖相互信赖, ,分清责任分清责任 医护之间相互信赖, 维护团结。从人格上相互尊重、从业务上相互关心。在医疗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这是作为医护人员的基础道德,不仅是做医生、护士,也是做人的道德

14、标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还要分清各自的责任。对病人的诊治过程,是一个医护协作的过程,但由于医生和护士因学科划分和担负的任务不同,各自主管不同环节、不同方面的医学任务。医生的工作复杂、劳神、责任重大,需要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诊疗过程中,担负着直接和首要的责任;护理工作具体、繁重、紧张,需要极其细致、耐心和一丝不苟的直接操作,在护理中担负着主要和直接责任。医护双方要理解对方的工作特点,分清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责任,尊重对方的人格,信赖对方的能力。不要出现轻视一方现象。特别是防止轻视护士的倾向和苗头,也不能出现老护士看不起年轻医生,老医生认为养活护士的观念。在这里作

15、为护理人员由于接触病人机会多,交流多,也有在患者面前指责医生医疗缺陷和上级护士看不起下级医护人员,在基层医院上转或治疗过的病人面前,随意指责基层医护质量低、医疗条件差的现象,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影响医患关系。作为合作者,要善于发现对方的困难,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在发现医生出现差错时,护士应有善意指出并帮助其纠正的义务,而绝不能有意无意地诋毁医生。同样医生应主动关心护士的成长进步与业务的提高。通过相互体谅与帮助,可以使医护关系更加默契,不断提高互相合作的层次。7)7) 相互支持相互支持, ,共同提高共同提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为护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护士认

16、真执行医嘱,对医疗工作提供了护理支持。这是医护双方互相支持的重要方面。此外,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性,护理人员还可以利用自己接触病人机会多,观察病人比较细,听到病人家属反映多的优势,及时对诊疗工作提供信息和建议,甚至及时发现医疗上的差错,如个别开错方,用错剂量等情况。因此,护士绝不能轻视自己的工作,不要满足于机械式地执行医嘱,按吩咐被动工作。医生则做到尊重护士的劳动,无私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同时也应学习护理知识,取长补短,戒除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这样不仅能提高医疗质量,也能建立起合理的、科学的医护关系。四、 急诊医生对急诊护士的期待急诊医生对急诊护士的期待1 1)忠诚于护理事业,具备良好的医德忠诚于护理事业,具备良好的医德每一个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首先要忠诚于护理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致力于护理事业的发展。伟大的导师马克思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重负所吓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而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