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生版)

上传人:h****u 文档编号:4706222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生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题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生版)(考生版)试卷题量:1题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限时:180分钟 测评/引用码:0kU5WPz 一、申论试卷一、申论试卷 1、给定资料 12012年7月9日半夜12点,北大未名BBS上,一名硕士毕业生匿名发布的一则帖子道出了自己辛酸又无奈的遭遇:因为自己 找到的工作月薪仅有8000元,父亲竟对他恶语相向,还不断打电话对他进行骚扰。父亲觉得作为北大毕业生,“一年挣上百万 应该毫无压力”,因为曾经对亲戚这样夸过口,所以现在面对他月薪8000元的现实无法接受,觉得很“丢脸”,不惜和他撕破 脸。“爸爸,对

2、不起!我北大毕业,但我没能挣大钱、当大官!”这名北大硕士毕业生这样表达对父亲的“歉意”。倍感辛酸的同 时,他也不禁向大家发问:“你们的父母也都是这样吗?” 虽然是在半夜发出的帖子,但这名学生的经历却引起了一众北大学生的共鸣。“我家里认为北大毕业的应该去当市长、当省 长”“我老爸说北大毕业的应该进中央”“我奶奶一直说,北大毕业的,当个小小的省委书记就可以了”在众多的跟帖中,这样 的“雷人雷语”不断。一名北大学生说,自己的父亲极希望自己能当公务员,“认为这样能提升我们家乡的声望,给他长面子, 同时也借着我的声望给家里做点贡献。”一名北大博士生跟帖说,“我爸说我如果月薪拿不到1万以上,北大就算是白上

3、了。”另 一名北大学生曾和父母说,自己毕业后年薪应该不会低于七八万,没想到父母说:“北大毕业的年薪至少得有几十万才行吧!” 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学府的“天之骄子”,父母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够光宗耀祖,希望他们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至少也要当个 公务员,而有些人毕业后不过是“泯然众人”,这让很多父母无法接受。在一些家长的眼中,培养孩子上北大是他们最大的一笔 投资。“我家里人总是说,人家养猪挣钱,我们培养孩子。”一名学生说,从小到大父母都为自己感到骄傲,但到大学之后他就 很平庸了,父母也就对他失望了,上大学后他跟父母吵过很多次。 北大学生的集体“吐槽”连日来在微博上也引起热论,有网友调侃道:“原来北大毕

4、业生还有这样的烦恼!” 虽然大多数网友认为“父母太自私”,但也有网友对父母表示理解。闵行知青周远科就说:“不能怪父母,他们那代人(特别是 在农村)的观念是,上名校就是要当官、挣钱、光宗耀祖,他们辛苦一辈子供我们读大学,不就盼望着子女能过得比他们那代 好吗?你读了硕士博士,父母亲戚对你的期望值高很正常。” 不少网友认为,父母应该转变观念,“考大学又不是古代考科举,进了北大不一定要当官”,“就算要当官,也不可能人人都进 中央”。还有网友认为,文凭并不能说明什么,“现在大学扩招那么厉害”,“进了社会拼的是智商和情商”。 2暑假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门口又出现了游客爆棚的场面。网上流传的一组图片中,

5、北大门口遮阳棚的立柱都被挤弯 了。记者现场体验发现,散客排队挤进北大至少要1个小时。 根据北大规定,2013年7月15日至8月18日,每日准许散客登记人校的时段是8时30分至11时30分和14时至17时。某日13时20 分,当记者赶到北大东南门,此时门口已有约50人,排成了两队。 记者在队伍中发现,很多游客都是带着孩子来的。排在记者后面的一家三口来自辽宁,其中小男孩刚上初一。爸爸一边给孩子 扇风,一边对他说:“北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年叫京师大学堂,进去要好好看看,回家后写篇作文。”排在记者前面 的是16岁的高一男孩小卢,他是独自一人从河北保定来的。谈起为何要参观北大,小卢只说了“向往”

6、两个字。他还说:“爸妈 叮嘱我,来北京了,就得看看北大、清华。”排队的游客们谈起北大,也是充满敬意,还有人说“你看北大门口捡瓶子的都文绉 绉的”,引来一阵哄笑。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P说,在中国,很多人总是把名校和功成名就联系起来,这种观点在现实中是要受到挑战的,“清华、 北大产生了很多富豪,但很多富豪并没有上过清华、北大。”P说,家长应该调整好心态,不要太急功近利。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2指出,目前青少年学生身心压力过大,主要源于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取得更高 的分数,这让孩子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当中。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轨迹都被父母和社会普遍的成才标准所制约,没有自己选择的权 利

7、,始终按照父母制订的人生规划来学习、生活、成长。当下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具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情结,这种情结包 含着家长的经验教训,把子女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3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胸前都曾飘扬过红领巾,人人都知道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旗一角”,对 于初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向往。然而没有想到,在某地的一所小学,竟然会由此派生出一条惹眼的“绿领巾”来。 “绿领巾”本身并不惹人厌憎。有不少城市在尚不到入队年龄的一年级新生中间试行“绿领巾”,将它作为少先队“预备队”的标

8、 记,衬着一张张稚嫩笑脸,像新长出的苗苗一般可爱而充满希望。但这一次,这一小学的“绿领巾”被老师当成“激励没戴上红 领巾的学生”的手段,被学生们解读为“差生”的身份标志,因而格外触目惊心。看见孩子们一离开学校就赶快摘下“绿领巾”藏进 书包的动作,听见系“绿领巾”的孩子说“不戴怕老师说”、系红领巾的孩子说“你学习差,只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 巾”时,这样的触动尤其强烈。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人格健全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却 恰好相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度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

9、压 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够 拥有适度的自尊自重意识、不以对立的情绪看人处世;也很难想象,一个仅因学科成绩优秀或拥有了“红领巾”“五道杠”就被娇 纵的“优等生”,即便日后成为“精英”,便会陡然懂得平等待人、体恤弱势人群。一位16岁的“神童”博士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说自己应当做“王者”“人上人”,且要求并不富裕的父母付全款为他在北京买房,此等表现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种单薄教育理 念的缺失。 4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最终有152万人审查合格,平均每个岗位有77人竞争。其中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

10、过 1000:1,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1。早在此前,为了能让“有志者”顺利“闯关”,不少公考培训机构大显身手,甚至有“好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http:/ 公考培训究竟可不可以“入课”、该不该“人课”?尽管当事的学校声称有助于学生就业,应该提倡。但大学当以培养学生“独立自 由之精神”为己任,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过分讲求从现实需要出发,过度“工具”“理性”,难免会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淖,最 终迷失对大学理想的坚守和追求。 作为大学,要有“超脱”气质,大学教育最终让学生获得的,不应是某些知识、某种技能,更不是某个岗位,而应是深植于学生 内心和骨髓的理念、情怀和气质。

11、占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开设公考培训选修课、必修课,岂不是有对学生的职业选择进行“诱 导”之嫌?此举之下营造出的“全民考公”“考公为荣”的氛围,岂不是为已显畸形的“考公热潮”推波助澜? 毋庸讳言,大学教育不能脱离实际,而要关注现实、融人现实。但这种“实际”和“现实”,应是各个学科最新的理论成果、最鲜 的研究动态、最准的发展趋势,而不应是瞄准当下的某种流行、某个热门,进而急功近利教授学生某种谋生的技能。高校公考 培训进入课堂,说到底是迎合现实的“短平快”行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初衷,都难掩其背后的功利心态。 柏林大学的创办者、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寂寞与自由是高等学术机构范围内起支配作用的原则。面对强大

12、世俗力量的挤压, 大学不能一味“入乡随俗”,相反更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唯有如此,大学存在的意义才愈发彰显,人类文 明的精神之光才愈发闪亮。 5高考在中国素有“第一考”之称,每个省都有“状元生产线”和“一本考生生产车间”。最著名的是人大附中,据说北京市这些年 来的文理科状元,一半以上出自这所中国最牛的中学。河北的衡水中学也是一所状元名校,不仅垄断了状元,甚至在全省能够 上重点大学的考生当中,它占了一半,其他的上百所高中加起来才能跟它相比。从宁波镇海中学网站的“高考榜”上可以看到, 自2007年起,每年该校的一本上线率都超过90%。对高分、对状元的追求,让学校和学生都倍添压力。

13、“我并非排斥学习,而是希望我们大家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习,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更不是学校 为了提高升学率的机器。”这番言辞犀利的话,是江苏省一名高中学生在数千名师生众目睽睽下的演讲。事后这名学生的演讲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热议,表明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众多学子的共鸣,反映了受教育者的心声。 作为浙江省高分考生最多的学校之一,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Y坦言:“如果这种吃苦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也就罢了,问题是 初三和高三的复习是对学习行为的一种扭曲,因为是通过不断地做、不断地记、不断地刺激,然后形成所谓的正确率的再现, 跟现代学习刚好相违背。现代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方法的,而我们在低水

14、平重复的只是一些工具性的内容。”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J表示,当前的教育模式以中高考为“指挥棒”,培养了一批擅长考试的学生,为学校争取荣誉、增加效 益,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功利性可想而知。这种教育模式是将教育设定为竞技场,使青少年为个人命运以 及成功进行竞争,同时将所有受教育者区分为“成功者”和“失败者”,改变了年轻人本应该拥有的平等、关爱。 今年读高二的小贺已经戴上了400度的近视眼镜。文学这个曾经令他激动不已的梦,在这些年里变得渐渐模糊起来。上小 学的时候,他对文学和历史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进入初中后,他尝试着写了很多尚不能称之为“小说”的故事,用电脑打 印出来,还装订制

15、作了封面,拿到亲友中传阅,煞有介事地过了把作家瘾。但现在,小贺早就没时间去做这件事了,他已经被 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一位北京市民说:“许多学校加入到对成绩的争夺战中,而压缩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和双休日用来做习题是竞争的关键。” 浙江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监测所副所长G在接受某报采访时说,自己女儿所在的小学把一天两次的眼保健操改成了一天 一次,他和几位学生的家长一起去找学校反映,学校却说:“把做眼保健操的时间拿来继续上课,一个学期也能利用不少时间 呢。” 实际上,中国教育部门并不要求校长们追求升学率,并且明文规定各地不得对高考成绩排名,对校长的考核里,也绝对没有对 高考成绩的任何要求。但是家

16、长们认为,高考是决定孩子命运的考试,考上好大学才有好前途。因此从名小学、名中学到名大 学,这已经成为中国孩子们的第一选择。“当下流行的一些口号,诸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改变命运等,都是教育极端功 利化的结果。”研究员J说。 “有些地方高考不好,县委书记出来道歉,其实是因为老百姓比较关注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 标尺。”教育专家熊丙奇说,“地方官员非常在乎一年有多少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他们认为这象征着教育实力,这种思维就 是教育GDP主义。” 这一切都似曾相识: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地透支资源和发展潜力换来经济的增速,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地透支孩子,为学校争 光,为地方争光。“GDP主义的毒害太深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L说。 6新华社等媒体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单论工资,在全球28个国家的老师中,中国 几乎排到了垫底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