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发展的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4853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5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发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发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发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发展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发展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发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发展的研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和城市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从 1984 年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行业转移由“松动”到“放开”,再到“鼓励”加“引导”,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得到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农业高速发展,我国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我国农村社会快速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在推动农村劳务输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体制、机制以及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如,二元结构对农村劳务输出的束缚,农村家庭的“空巢”现象等,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将极大的制约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

2、际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农村劳务输出现状、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分析了农村劳务输出对农业发展、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及对农村社会进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非农业以及城乡之间的不同流向组合,将农村劳务输出划分为三种模式,并且以此三种输出模式为基础,给出了发展我国农村劳务输出的策略;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只有将农村劳务输出三模式并重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务输出反映在输出地的问题,才能达到促进输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输出模式IAbstractTh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

3、ces transfering toward the non-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thecity is the inexorable law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the realization of our countrys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rom 1984, thetransformation of the surplus labor force of our countryside have tra

4、nsfered from “loose” to“release”, and to “encouragement” plus “leading”, output of rural labor-service in Chinahave got a fast development. In this process, the agriculture of our country was developedwith high speed, living quality of our countrys village residents was improved notablely,the progre

5、ss of our rural society was quickly. Bu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ourcountry, the several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system,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such asoutput of rural labor-service tied by dual structure and “empty nest” phenomenon of villagefamily,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pushing the

6、rural labor-service output. If these problemscan not be resolved availably, the progress of our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ill berestricted badly, and the issue of “ARF”, an abbreviation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farmers”, will not be resolved successfully.The methods used in this text a

7、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analysis and of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actuality, function and existent problem of rurallabor-service output are carried on system analysis in this paper firstly. It is emphasis toanalyze the function of rural labor-service output towa

8、rd accelerating agriculturesdevelopment, toward improving the living quality of village residents and towardpromoting the village social progress. On this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ansfercombination of the village surplus labor forc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non- agriculture orthe city

9、 and the countryside, three kinds of modes of rural labor-service output are formed.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ee models”, there is the outputs strategy of the rurallabor-service in this paper. As a resul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ree models” of rurallabor-service output simultaneously, then ca

10、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aboutrural labor-service output in the output region, and can attain the goal that the economicdevelopment and social advancement are promoted.Keywords: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output of the labor-service, output models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11、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 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

12、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日日期: 年 月 日1绪论1.1 研究背景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至 2005 年末,我国总人口数为 13 亿,其中约 7.5亿在乡村。而美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只有 2.7%;法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只有 4.2%;英国农业人口比重只有 1.8%。1 我国耕地总面积在世界排名第 4,而人均耕地面积却排在 126位以后。我国乡村人口人均拥有耕地面积只有 2.6 亩。而作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的美国,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 57.4 公顷,相当于同期我国的 287.0倍,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

13、面积分别为 114.2 公顷、4.0 公顷和 17.1 公顷,分别相当于同期我国的 571.0 倍、20.0 倍和 85.5 倍。2我国如此分散拥有的土地是无法达到现代农业的要求,更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如何将多余的农村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如何解决近 60%的乡村人口的致富问题是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逐步放开,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非农行业转移,农村劳务输出得到空前发展。这期间,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严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农村劳务输出处于停滞状态。大约在1980 年到

14、1983 年之间。这期间,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加强了户口和粮油的管理,严格控制农民外出务工。第二阶段,从“松动”到“放开”,农村劳务输出得到较快发展。大约在 1984 年至 1992 年之间。这期间,中央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自此,长达 30 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出现了松动。后来又发出了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通知,农民进城务工的高潮到来了。椐统计,1983-1988 年,乡镇企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 6300 万人。1984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首次出现“农民工”一词。到 1989 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八十年代初期的 200 万人增加到 30

15、00 万人,并1开始在每年的春运期间出现了“民工潮”。第三阶段,“鼓励”加“引导”,农村劳务输出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从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至今。1993 年 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行地区间有序流动。200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引导农村富余人口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最近,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 年 12 月 29 日温家宝总理关于当前

16、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2006 年 3 月 27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强有力的举措使得农村劳务输出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1.2 与本研究相关概念“劳务”是指不以实物形式而以劳动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效用的活动3。劳务又称“劳动服务”,“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4。”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般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劳动力。当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劳动者创造的产品能自给有余,农村剩余劳动力才可能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随着耕地面积、机械化程度、科学技术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隐性或不充分就业的剩余。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表现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二、三产业尽管也产生剩余劳动力,但由于农民兼业性强,产生剩余后仍回归农业生产,最终表现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又以种植业劳动力剩余为主。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这些劳动力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