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4355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板铜琶继东坡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 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 ,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 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 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 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1)辛弃疾字 ,号 ,山东 济南人, 时期爱国词人,其词抒 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与

2、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幼安稼轩 南宋 苏轼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 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收复中原,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 高望远,指画山河” ,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 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 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 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21岁参加抗金义军曾经 是踌躇满志的意气风发少年,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

3、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 )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 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

4、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 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 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 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 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 昂的抒情词。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 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 乡。 晋书张翰传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 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 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 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 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 子”的真情流露。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刘郎

5、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 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 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 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 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 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 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 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三国志陈登传(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 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 飘

6、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 愿不能实现的忧惧。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 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 ,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 不老呢?(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从“休说”“怕应羞见”可以看出辛弃疾对 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 失地,抗击金兵,洗雪国耻。用桓温的典故 ,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渐渐衰老,可是祖国 仍处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 却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 3.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 的典故想要说明什么?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

7、“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否定) 许汜 谋取私利(否定) 刘备 雄才大略桓温 时光流逝乡思、仇恨 、激愤 为国为民控诉当朝、哀叹虚掷年华 思考-鄙夷自私自利、胸无大志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归纳总结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8、 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二、体悟感情、揣摩意图“英雄 ” 一词表示作者对他的敬仰和向往。 “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词人感慨眼前萧索、凄凉之景,笔调转为哀怨、舒缓 ,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 者昏庸无能。 刘裕其人: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 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想当年” 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 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表明抗敌救国的决心和 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刘义隆是

9、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 ,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 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 震恐。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 :借古讽今,讽喻执政的韩侂胄急于事功,草 率出兵,含有委婉劝阻之意,伐金必须做好准备 ,不能草率从事。 宋文帝宋文帝“ “佛狸祠佛狸祠” ”景象:景象: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 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 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烽火扬州路”到处是金 兵南侵的战火烽烟,但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社 鼓”,如果不迅速谋求恢复,民族就会安于异族统治 ,忘记

10、了自己是宋朝臣民。抒发了作者对个人命运, 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朝廷昏 庸无能,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廉颇廉颇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 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 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效命疆场,击破强秦 ,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 马,以示尚可用。”但“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 毁之”,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 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 再起用。以廉颇自比,抒发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1、的豪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一腔悲 愤溢于言表。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 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 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 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 ,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今江 苏南京)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期望的抗金 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 。词人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 下此作,呈送建康行宫留守史致

12、道,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 虑,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文本疏通: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抒发内心感 情基调。 然后再围绕主题,一层一曲地舒展开来。 “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 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 极多。“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 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 愁。 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 落到实处。“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 昔的悲凉。据金陵图经记载:“石头城在健康 府上元县西五里。诸葛亮谓吴大帝曰:秣陵地形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正因为 如此,健康曾经

13、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辛弃疾看 来,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 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击 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 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 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柳外斜阳”五句,是健康眼前的景象,把“兴亡满 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 :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 ,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 飘落下片片黄叶;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 淮河中,匆匆地向西边驶;不知何人,吹奏起悲 凉的笛声。映入词入眼帘怎能不勾起作者忧国的 感叹。同时词人独选此景,也正是意

14、在表达自己 内心的情感。从构思而言,上片三个层次,采用 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笔法,衔接极为严密。而 各个层次,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强化主题 。“却忆安石风流”五句,用谢安(安石)受谗被疏和 淝水之战等典故。前三句写谢安早年寓居会稽,与 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渔弋山水”、“言咏属文”,风 流倜傥逍遥洒脱。 “泪落哀筝曲”,是写谢安被疏远后,孝武帝有次设 宴款待大将桓伊,谢安在座。桓伊擅长弹筝,他为 孝武帝弹一曲怨诗,借以表白谢安对皇帝的忠 心,和忠而见疑的委屈,声节慷慨,谢安深受感动 ,泪下沾襟。孝武帝亦颇有愧色。词人在此借古人 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曲折隐晦地表达未见重用 志不得伸的情怀。“

15、儿辈”两句,写谢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谢 石和侄儿谢玄领兵八万,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九十 万大军的事。当捷报传到健康,谢安正在和别人下 棋。他了无喜色,仍下棋如故。别人问他战况时, 他才漫不经心的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这段历 史,本来说明谢安主持国事,沉着与矜持。可是, 辛弃疾改变了它的原意,把词意变成:建立功名的 事,让给小儿辈干吧,我只须整天下棋消磨岁月! 不难看出,这里包含着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 愁苦,同时也给予议和派以极大的讽刺。宝镜”三句,笔锋又双从历史转到现实,词人用寻 觅不到“宝镜”、夜幕降临、无人劝酒,暗喻壮志忠 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宝镜”,唐李濬 松窗杂录

16、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 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这里借用此典,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报国之才 无人鉴察。1了解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2联系诗人自身或联系当时社会情况,体 会诗人情感3 结合全诗情感,把握典故中蕴含的情感如何把握典故中蕴含的情感3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含意义, 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 实意义。这样答案才能完全而准确。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此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分析:用典,借屈原和白居易两位古人,来表达 自己谪官的愁思,正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 解的苦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