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4175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浅谈“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届届 别别 20152015 届届 系系 别别 政治系政治系 专专 业业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姓姓 名名 王艳丽王艳丽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王彩蓉王彩蓉二二一五年五月一五年五月Comment B1: 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 之提升,可否加个副标题:从山西大 学城几个高校的调查谈起Comment B2: Comment B3: 一些针对性的建议Comment B4: 一种教学模式Comment B5: 能Comment B6: 之Comment B7: 去掉要Comment B8: 去掉Comment B9: 间第 0 页“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学

2、生:王艳丽 指导教师:王彩蓉【摘要】 时至今日,信息化高速发展。在信息时代中,大学课程迎来了属于自己 的新形式和新走向,即网络课程。而在信息时代中,铸造优秀大学的基石却亘古不变, 依旧是伟大的大学精神,因此,促进大学精神与网络课程的有机融合便成为了信息时 代中铸造优秀大学的必由之路。所以,本文主要从对网络课程的了解和对大学精神的 认知等方面着手,探讨网络课程与大学精神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针对如何实现网络课 程与大学精神的有机结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得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的同时能够体 会到名校大学精神,感受名校风采。【关键词】 网络课程 大学精神 相关性 结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以迅雷不及掩

3、耳之势的速度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 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教育领域,网络也当仁不让的建立起了一个属于自己 的平台,无论是在普通中小学教育中还是在高等学府的教育中,网络课程早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 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这毫无疑问地打破了传统课程时空的局限,成为知识大爆炸年代里最具代表 性的一角,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网络课堂中,我们除了学习其 固有的知识,是否能进一步体会到他校大学精神呢?又是否能因此而领略其强大的“软实力” ,从 而在精神上、心理上、在思维方式上走向卓越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对网络课程、大学 精神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有更

4、加深刻的理解与探索。 1、信息时代中大学课程的新走向众所周知,大学是生产知识的圣地,大学课程是传播知识的载体。自古以来,凡是优秀的大学, 必定拥有紧跟时代步伐的大学课程。所以,在信息化日益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时,精彩纷呈的大学 课程也不约而同地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形式和新走向,那就是逐渐风靡全球的新型课程网络课 程。 (一)网络课程具有独特特征 网络课程,顾名思义,它仍属于“课程”的范畴,只不过它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支撑环 境为依托而表现出来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仍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精准的课程定位,科学的教学设计乃至标准的评价体系。 从网络课程的定义中,我们将会发现网

5、络课程与传统课程之最大的差异便是它的网络平台与 技术需求,这也就决定了网络课程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独特特征。首先,网络课程具有技术性。网 络课程的技术性特征集中体现在:网络课程的进行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硬件以及相应软件平台的支持;网 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离不开技术思想和技术工具的支持;网络课程还集中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简称 IITC,Integrat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的思想,它是典型的技术 制成品,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范例。1其次,网络课程具有虚拟性。网络课程的虚拟性主要体现在 网络课程开展环境的虚拟,课堂实验活动的虚拟

6、以及师生互动环节的虚拟。也就是说,网络课堂并 不是一种原子化的物质存在,它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社会性软件技术和音视频技术构建 的一个虚拟教室2。在这个教室里,没有固定的上课空间,也没有实质的桌椅,更没有可以直接操作的教学设备,它只是通过小小的电子屏幕来呈现原始课堂中本该具有的要素。网络课程中所进行 的实验活动,也不像现实课堂那样是在学生的亲自参与与热切配合中完成的。反之,它是以观察的1 赵剑. 网络课程研究 . 博士学位论文. 2007 年4月10日.第35页,第36页2( 同上).第 39 页Comment B10: 既Comment B11: 突出表现为Comment B12:

7、普遍第 1 页替代性经验为主,学生主要依靠观看即成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来获得相应的实验结果。在整个课 堂中,当然也会有教师的设问和学生的思考,但教师与学生终究将会因处于不同的时空而不能实现 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所以,网络课程看似真实,实则虚幻,在虚幻的课堂中学习并不虚幻的客观 真理,需要更高的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再次,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受教 育者的范围是没有明确限定的,任何一个热爱学习的人都可以加入其中。并且,我们可以利用各种 信息工具获得各种课程资源,了解各种新近流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 排,随时随地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内容与知识。所以说,网络

8、课程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是一个 适合大众学习的课堂。最后,网络课程具有自主性,网络课程的自主性意在强调网络学习个体主体 性的发挥与张扬。网络课程大部分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传统课堂中所具有的环境约 束,教师监督以及同学督促都不能发挥出相应的效力,课程的顺利开展完全依靠学习者自身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毅力,即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引导自己,自己控制自己。 (2)网络课程利弊兼具 网络课程的独特特征,必然决定了网络课程具有相对于传统课程而言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与 此同时,它也拥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与障碍。 饱含技术性的网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情景再现和场所体验,它可以使我们享受到一场 唯美的视

9、觉盛宴,也可以给予我们强大的心灵震撼,但这一切都必须基于精湛的技术重组。若没有 网络课程本身所要求的熟练的技术运用和完美的技术组合,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沦为单纯技术的堆砌, 继而体现出一种粗糙化、劣质化、滥用化的信息课程体系。所以,新兴的网络课程既是科技进步的 产物,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潮流,同时,它也是技术运用的考验,对与教育相结合的科技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和标准。 技术性的网络课程,塑造了虚拟性的课程空间。我们的学习由传统的班级授课转变为如今的个 别学习,这无疑提供给我们更加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使得我们能够在课程的进行中收缩自如,快慢 有度。对于自己已经理解的地方,我们可以速速过之,而对于自己疑惑的地

10、方,我们则可以回放细 品,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不过,虚拟课 堂的优点并不能掩饰其内在的不足,那就是伴随着它的虚拟性质而产生的无约束,无控制,无实践, 无交流的课程特点,进而导致学习成果与学习效率的降低。通过在太原师范学院和山西中医学院随 机发放问卷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被调查的 259 人当中,有 104 人认为网络课堂的上课效果远不 及现实课堂,占到总人数的 40.2%,而只有 29.3%的人认为网络课堂和现实课堂具有相同的课堂效 果。究其原因,便是由于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因其虚拟性而缺乏管理与限制,不由自 主地偏离学习任务,投身

11、娱乐消遣,也常常会因其虚拟性而无法真切参与到课堂实验中,对所学的 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我们的学习有时会因其虚拟性而不能实现的面对面的交流,搁置疑 难,对理论观点的看法偏颇狭隘。所以,网络课程的虚拟性具有双面性,我们要全面看待,扬长避 短。 网络课程的广泛推广,除了它的科技因素和虚拟性质之外,恐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开放性 了。开放性是网络课程大为推广的首要因素。在师院和中医学院的调查中,当被问及选修网络课程 的理由时,有 59 个人选择了“迫于规定,无奈选择” ,占到总人数的 22.8%,有 49 个人选择了“个 人兴趣,对其充满好奇” ,占总人数的 18.9%,而有 109 人则认为

12、“网络课程无时间地点限制,更 加方便有效” ,占到总人数的 42.1%,比例最高。由此可见,网络课程学习时空的自由性,学习资 源的共享性,以及学习过程的个人性,是使得网络课程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所以,网络课程的开 放性促进了大众对于网络课程的认可与接受。当然,网络课程的开放性所带来的也不是绝对的优势, 它往往也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在资源扑面而来的网络中,我们的学习日益 变得像吃快餐一样。很多时候,面对一道难题,我们不再认真分析,也不再苦苦思索,而是急切地 求助于“百度” 、 “搜狗”等专用浏览器,在搜索中轻而易举地获得满意的答案。这或许是学习上的 一种捷径,但学习的意义在这

13、个过程中便大打折扣了。另外,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表面上是以几Comment B13: 有没有近几年的数据? 调查结果要能显示出学生参与度和网 络课程实施之间的差异。Comment B14: ,Comment B15: 抽象第 2 页何倍数在增加,而实则有用的信息则被埋藏至深,难以发觉。有时,为了找到一个答案,我们就要 阅读数百条不相关的或者相关度极低的信息,浪费时间和精力,给我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 困难。所以,开放性使网络课程深受学生所喜爱,但同时也让学习的过程偏于简单化和信息的选择 偏于复杂化了。 技术性,虚拟性,开放性的网络课程,要求学习者拥有极高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网络课程对 于自

14、控能力较强的人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 ,而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人来讲,它就成为了学习的 “绊脚石” 。所以,网络课程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又是以个人较高的自 主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它的适用范围又是有限的,适用标准也是较高的。 (三)网络课程在高校中的实施 尽管网络课程利弊兼具,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但作为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新起之秀,它 依旧赢得了世界范围内诸多师生的热切关注与青睐。在中国,网络课程的起步应该说是比较晚的, 但它的发展速度却是极其惊人的。由于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各高校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很高, 网络课程的数量增长迅速,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先后分三批批

15、准了 321 个网络课程和资源 库建设项目,2003 年 4 月进行了项目验收,2003 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始,当年全国共推荐 494 门课程申报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最终评选出 151 门国家精品课程,来自 21 个省、市、自治 区的 83所高校,2004 年又评选出 249 门国家精品课程。3时隔十年之久的今天,我国的网络 课程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以太原师范学院和山西中医学院为范围,随机抽取 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据收回的259份有效问卷分析可得: 是否开设网络课程;是否选修过是否开设网络课程;是否选修过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

16、mulative PercentValid是;是12347.547.547.5是;否8131.331.378.8否;否4718.118.196.9否;是83.13.1100.0Total259100.0100.0在被调查的259人当中,有123人选择“学校开设过网络课程并且自己也选修过网络课程” ,占 到总人数的47.5%,有81人选择了“学校开设过网络课程,但自己并未选修过” ,占到总人数的31.3%, 而有55人则选择“学校没有开设过网络课程” ,大约占到总数的21%。由此可见,网络课程现今在我 国部分高校中的开设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课程的实施状况也是相对可观的,但在学生的参与率上则 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这可能主要是由于高校对于网络课程的宣传力度不够,从而使学生对于网 络课程缺乏了解与认识,最终没有选择以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