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健康心理学概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36951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健康心理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一讲健康心理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一讲健康心理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一讲健康心理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一讲健康心理学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健康心理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健康心理学概述(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维护和促进健康,防止(治)生病,辨 别健康 、患病和相关功能障碍的病因和诊断关 系,以及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融 教育、医学和心理学专业为一体的学科。 Matarazzo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 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健康、预防和 治疗疾病的心理学分支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在健康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持健 康而不是生病之后治疗疾病。在这点上,心理学 与医学和医疗的原则是相同的,与医学不同的是 :医学研究的是特异性疾病,而心理学则关注于 广义的行为而不是特异性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心 理学对健康的贡献在于改变一些与慢性疾病有关 的行为。除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2、以外,心理学家 还运用一定手段和技术来减轻疼痛、降低应激、 提高医疗服务、帮助病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共同抵 抗疾病。 Taylor(1990)健康心理学: 工作定义健康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目的 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卫生的研究 对象 开展预防性措施研究 - 初级防御 - 二级预防 - 三级预防健康心理学授课提纲一、健康心理学概述 二、应激与健康 三、行为与健康 四、心理健康 五、健康人生健康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78年健康心理学诞生(分支38)。 George Stone:以健康心理学命名的 第一本书 1982年,健康心理学杂志出版 健康领域的变化- 健康观的发展- 疾病谱的改变 - 更加关注

3、疾病预防 心理学理论体系与治疗技术的完善健康的概念“健康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的完满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WHO(1947)格林伯格“健康疾病连续体”健康与疾病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彼 此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Greenberg, 1994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亚健康状态健康和疾病是连续体,二者之间没有 明确的分界点,在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 间,还存在一种非健康也非疾病的状态, 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亦称“第三态”或“灰 色状态。 -布赫曼健康疾病轻度心身失调潜临床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症状 行为的 心理的 生理的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生理衰老 生活方式 社会因

4、素科学的健康观1 健康是多维度的,各维度间存在相互作用 2 健康和疾病是连续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不同 的水平。躯体心理社会健康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健康领域的几个改变 - 健康观的发展- 疾病谱的改变 - 更加关注疾病预防 心理学理论体系与治疗技术的完善1900比率 死亡总数%1993比率死亡总数%1.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中风) 2.流感和肺炎 3.结核 4.胃炎,十二指肠炎 ,肠炎和结肠炎 5.意外事故 6.癌症 7.白喉 8.伤寒性高热 9.麻疹 10.慢性肝脏疾病和肝硬化345202 194 14372 64 40 31 13 1130%18% 17% 13%7% 6% 4% 3%

5、1% 1%1.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中风) 2.癌症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意外事故 5.流感和肺炎 6.糖尿病 7.其它感染性疾病 ,寄生虫病 8.自杀 9.谋杀和死刑 10.慢性肝脏疾病和肝硬化366206 39 34 32 21 1812 9.9 9.649%28% 5% 5% 4% 3% 2%2% 1% 1%1900和1993年美国十大首要死亡原因(比率为/100,000人)疾病谱和死亡模式改变中国部分城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顺位1957年1975年1984年死亡原因死亡率占死亡 总人数 的死亡原因死亡率1 10万占死亡 总人数 的死亡原因死亡率1 10万占死亡 总

6、人数 的1呼吸系病120.316.86脑血管病187.9121.61心脏病124.6422.652急性传染 病56.67.93心脏病115.3419.49脑血管病116.2721.133肺结核54.67.51恶性肿瘤111.4918.84恶性肿瘤116.188.794消化系病53.17.31呼吸系病63.6410.75呼吸系病48.364.325心脏病47.26.61消化系病38.784.86消化系病23.763.526脑血管病39.05.46肺结核21.153.57外伤19.361.857恶性肿瘤36.95.17外伤16.842.85肺结核10.171.858神经系病 传染病(肺 结核除外)

7、中毒9.481.729外伤及中 毒19.02.66泌尿系统病11.631.97泌尿系统 病10其他结核14.11.98中毒6.27 传染病( 肺结核除 外)8.141.48十种死因合 计65.57十种死因合 计87.23十种死因合 计88.42疾病谱特征 感染性疾病 vs 慢性疾病 生物性致病源 vs 行为性致病源(Health Psychology,1990)行为病原学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引起疾病的 重要因素,研究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 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Matarazzo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健康领域的几个改变 - 科学健康观的发展- 疾病谱的改变 - 更加关注疾病预防 心理学理论体系

8、与治疗技术的完善更加关注疾病预防 医疗费用的增加 预防疾病,早期诊断和降低疾病的危险 性成为当前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健康领域的几个改变 心理学理论体系与治疗技术的完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1856-1939) 意识与潜意识冲突理论 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 神经症是精神冲突的结果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 造成,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能造成心理异常,提供 了把心理过程包括在疾病概念之中的参考框架健康心理学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新精神分析学派 亚历山德(Alexander)与心身疾病:情绪被 压抑或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不仅导致心理异 常,而且

9、还可以转换成躯体症状 霍妮与神经症人格:神经症不仅可以由个人 经验造成,同时也可以由人们生活在其中的 特殊文化环境造成。 华生(John B. Watson, 1878-1958)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1913)1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测量可观察到的客观行为2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u行为学派的革命 巴浦洛夫与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心理科学的发展行为心理科学的发展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替代强化心理生理学 情绪生理学说 应激适应机制学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知理论 认知因素在疾病发生,尤其是心身疾病 和精神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10、 1960年,Miller建立哈佛认知中心 1967年,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 Ellis提出了ABC理论:信念系统在刺激和 情绪后果间起着介导作用,从而影响情 绪的生理反应程度 1、生物心理社会模式2、心理神经免疫学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对疾病的认识不仅仅包括对疾病的生理 (生物医学)解释,还包括了解病人( 心理因素)、病人所处环境(社会因素 )和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PS模型)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生物心理社会模式2、心理神经免疫学心理因素社会或环境因素心理学方法免疫功能疾病免疫学方法心理干预方法心理神经免疫学研 究 范 例 生活事件和免疫 情绪心境与免

11、疫 人际交往与免疫 心理行为干预与免疫(1)个案法 (2)测验法 (3)前后测设计 (4)流行病学法 (5)元分析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如何避免安慰剂效应双盲法:即研究的主持人采取措施使研 究人员和被试都不知道试验过程中谁接 受实验措施(药物)或对照(安慰剂) 措施。 示例 放松训练是否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与 强度偏头痛的频率与强度测定偏头痛的频率与强度测定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 (结果的差异是由放松训练所致)偏头痛患者实验组 (接受放松训练)控制组 (控制处理)确保每个被试符合偏头痛的界定随机安排匹配:年龄、病程、性别实验处置:除放松训练外的 其它传达信息的会谈,避免 安慰剂效应治疗前后测定,双

12、盲控制数据分析:p0.05和p0.01关于实验控制与小概率事件(1)个案法 (2)测验法 (3)前后测设计 临床疗效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4)流行病学法 (5)元分析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法流行病学经常使用的应变量测定: 死亡率 患病率:是指损伤症状出现的病例数,包括既 往和新发病例。 发生率:在某一段时间某种疾病的新的病例的 出现比率 流行率:在某个时间内,某种疾病存在的数量 相对危险:RR暴露组的疾病发生率/非暴露 组的疾病发生率(RR=1.5)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与心理学的匹配研究 观察研究 (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实验)回顾研究前瞻研究 (纵向研究)临床试验社区试验以库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为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路: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健康水平的评价方法 目前使用的健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综合 测评 1 马丁的健康行为指数 2 培恩和哈恩的健康状况评价量表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 行为习惯 自我检查 预防接种 定期体检 疾病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