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特色理论体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2855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特色理论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三讲特色理论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三讲特色理论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三讲特色理论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三讲特色理论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特色理论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特色理论体系(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的特殊经历和历史功绩 特殊经历 十六岁赴法勤工俭学,投身革命 到俄国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政治生涯中经历了三起三落 历史功绩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 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 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 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包含几层意思包含几层意思 界定了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 程中的地位 反映了邓

2、小平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时代背景 表明了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 承、又发展创新的关系 进进一步强调调了理论论的历历史地位 指明了理论论的来源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兴起 历史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现实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历史过程 1978(11届3中全会)1982 (12大) 邓小平 理论孕育时期 1982(12大)1987(13大) 邓小平理论轮 廓形成阶段 1987(13大)1992(14大) 邓小平理论科 学体系形成阶段 1997(15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并写入宪

3、法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科学体系 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这个主题 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 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一系列基本问题 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列 主义、毛泽

4、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 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 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 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包含几层意思包含几层意思 界定了界定了“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 表明了表明了“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指出了指出了“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特点重要思想的特点 强调了强调了“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

5、指导意义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指明了指明了“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来源重要思想的来源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 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 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 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 争更为激烈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 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历史依据党成立八十多年来的奋斗 历程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现实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形成和发展过程 发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在

6、上海视察,发表了重 要讲话,第一次完整表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2001年“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深刻阐述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深化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深入论 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4年又写入宪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 主要内容 科学体系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紧密结合新的实践,在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 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 新论断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 党的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解放 思想、实事

7、求是为精髓 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三个代表”的辨证统一关系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占首要地位, 是基础和前提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旗帜,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目的和归宿 人民群众是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 力量 4、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先进生产力的含义及特征所谓先进生产力,是指一定时代处于发展最高水平的生产力形态。 特征-先导性、科技创新性、高效性、革命性 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所谓“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8、要求”,主要指先进 生产力自身要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条 件。 不断改革与先进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 关系及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 本性要求 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充分发挥人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和指导意义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问题的由来 什么是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 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

9、什么样的发展道 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结果。 因此,发展观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起着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指导作用。2、发展观的演变 发展=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 发展=合理增长+可持续 发展=以人为中心+社会综合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过程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即动力、质量、公平 提出的背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根本依据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现实依据 当今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重要借鉴 形成的过程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4年9

10、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阐述了 科学发展观,并写入党章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提法起源于我国古代 西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观 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 用与地位的肯定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 、依靠人和为了人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 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 持人的尺度 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第一,在

11、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 第二,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第三,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 第四,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科学发展

12、观 “以人为本”的涵义 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不可偏废 协调就是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和连续性 根本办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各方面利益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5、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是与马、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 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 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