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2009真题解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1785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2009真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2009真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2009真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2009真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2009真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2009真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2009真题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解析:这一题属跟新闻传播史和媒介规范领域都有一定的关系,貌似在全球新闻传播史一书中有提到。确实是很难事先有特意准备的题。同时,相似类型的真题还有: 2005 年的“西方很多国家都放松了对电子媒体的管制,简述这个现象背后的理念以及造成的后果”;2007 年的论述题中一道题是“国务院授权新华社 2006 年 9 月 10 日发布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具体谈谈你对此的看法。”;08 年的简答题中,考过“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法案的内容与意义”;以及本份试卷的简答题中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析”、论述题中的“外国常

2、驻在华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采访条例的内容分析其对大众媒介的影响”。这些题目每一道都极具杀伤力,感觉貌似有点偏,但从这两年的出题来看,北大相当关心与传媒相关的政策的出台,甚至对于国际上比较普及和著名的法案等也不放过。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正如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其学院的培养目标中强调是要培养掌握政策法规的新闻与传播学人才一样,所以对传媒相关法律法规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可以算是媒介规范这一块很有特色的考查方法。难怪我在复试中被问到电影色戒引发的电影分级制的讨论,有个老师还特意提问我有没有关注到一个政府发言人解释为什么中国还不适合进行电影分级制。传媒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听王秀丽老师介绍美国所说的传

3、播学研究基本上是政治传播范畴里面的。2009 年考政策的题在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中都出现了。看来是北大的老师特意给大家发的一个讯号,希望北大传播学的研究生要养成关注政府动态的习惯,对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要更加敏感,而不是埋头只顾读圣贤书,。一定要关注时代和国家的发展。大家可不能大喊一声“怎么这么偏”之后就继续无视这类问题,以后见到此类名词也直接打入不重要的内容之列。所有这些被强调得东西都是有背后的深义的,大家不能无视哦。希望对这方面的信息敏感一点,以后出现这类题型就不会感到手足无措了。就像 2006 年和2007 年考了很多研究方法的题一样,也是在提醒想读北大传播学的考生, 要好好掌握研究

4、方法。从 2001 年的传播学考研真题一直看到 2009 年的真题,我们发现北大传播学两门专业课的定位已经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显出自己的特色来了。所以对学院的培养目标大家千万不能视若无物,北大传播学一直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另外,这一题并非完全是毫无来头,凭空出的题。实际上, 2008 年 12 月 10 日是“世界人权日”,也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 60 周年纪念日。所以大家更明白时事、社会事件是多么重要的东西了。切记!切记!解答: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大会于 1948 年 12 月 10 日通过的一份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文献。由于是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所以世界人权宣言并非强制的国际公约,但是它

5、为之后的两份具有强制性的联合国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做了铺垫。世界人权宣言的核心理念是人人享有一切正当权利。宣言规定所谓人人就是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宣言还规定了一些基本的人的权利:如自由权、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的权利、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任何人不得被奴隶的权利等等。(可以结合中国的情况发挥一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权事业也实现了历史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党和政府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庄严载人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采取切实

6、有效的措施促进人权事业发展,使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谱写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2 2 实证学派实证学派解析:本题出自理论史及学派这一块,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就有谈到,这题算是比较基础的传播学基本理论知识,所以这题得分千万不能失去。可以谈一下实证学派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传播观与社会观、研究方法等等。基本就够了,当然还可以提一下与批判学派的对比。答:又称经验学派,在研究中注重以经验和实证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既是方法论,又代表了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

7、。其思想发轫于 20 世纪初期的美国,作为一个学术流派成熟于 20 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之后在西方传播学界中占领了近三十年的主宰地位。实证学派的理论深受实用主义哲学学术思想的影响。实用主义认为“真理就是效用”,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一、实证学派坚持认为,如果脱离了传播学赖以发端的自然科学信息理论作为量化研究的基础,传播学本身的意义也将随之丧失。二、实证学派推崇的是科学、实践、传播技术与功能的发展,强调量化的研究方法。因此,实证学派着眼于事实判断,目的在于揭示传播活动的事实真相,进而把握其中的运行规律。三、实证学派的社会观是:资本主义是多元化社会,只要实现多元利益

8、的协调和平衡便能够消除社会矛盾,因此将传播看作是控制人的行动和实现社会“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又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要从现存制度的内部中去寻找。四、相比于批判学派对传播价值的关注,实证学派更关注传播的效率。虽然经实证学派和批判学派都关心传播的社会控制,但实证学派的核心课题是“如何”控制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控制。实证学派崇尚经验性的研究方法。经验研究方法是指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实证学派的代表是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效果的传播流研究,把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引入传播学中,开创了实证研究的先河;霍夫兰进行的说服研究,将心理

9、学的控制实验法引入传播学,为实证学派的发展和壮大起了重要作用。整个传播效果的有限效果阶段都是在实证学派的统领之下。美国洛威里和德弗勒的传播效果研究的14 座里程碑将实证学派的贡献归纳的很全面。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实证学派的主要批判集中在三点上:一、过分偏重微观研究;二、过分依赖定量研究;三、很多人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3 3 制播分离制播分离解析:这题属于电视传媒业专业名词范畴,需要平时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制播分离近几年来备受关注,也是业界的一些新进展。答:制播分离是指国家电视播出机构在保证掌握宣传权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新闻节目的生产制作交由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管理体制。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

10、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1982 年,随着英国第四频道的出现,委托制片制度开始建立。电视公司使用独立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可以降低成本,并能增加节目的多样性。1986 年,匹考克调查委员会就英国广播公司的财政问题提出了报告,在报告中建议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电视委员会增加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的节目。1990年广播法要求所有第三频道、第四频道、第五频道的持照人,每年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的节目数量不少于播出总量的 25%。1996 年广播法还就数字地面电视播出做出规定,使用委托制作的数字节目不得少于数字播出总量的 10%

11、。通过委托制作部分节目,电视台在众多节目公司的节目中比较容易得到价格相对便宜且质量较好的节目。买方市场的出现也使电视台在短期内受益。从长远看,众多的节目公司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过程,涌现出一批较著名的节目公司,成为资金雄厚、技术强劲的企业实体,这对英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会产生良好的影响。美国的节目体制与英国有些不同。它的娱乐性节目基本上是通过买卖进行的商业市场行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电视台并没有实行完全的制播分离。例如,人们所熟知的四大台,即 ABC、CBC、NBC、FOX,它们的新闻节目都是通过自制来完成的,而且即便是娱乐性的节目运作,也需经过严格的节目审查。在提供娱乐节目的众多公司中,比

12、较著名的有维阿柯姆(Viacom)、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士尼(Disney)、新闻集团(Newscorp)、维万迪(vendi/Seagram)、发现频道(Discovery)等。4 4 媒介审判媒介审判 解析:综合知识二会考很大一部分的热点问题,在名词解释中很多传媒业的专业名词。其本上这些词都是在业界或学界都有广泛讨论的问题,所以大家要关注热点、关注业界和学界动态。50 题上有具体的解释。可以从表现、原因、危害,甚至是可以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谈。答:“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是新

13、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是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裁判”(trial by news paper)。它的历史沿革是西方国家的法律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大众传媒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或涉案的当事人做过多的报道和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间接影响判决的公允。典型的案例是:上个世纪中叶发生在美国的“谢帕德案件”。1954 年 6 月 4 日美国的一个外科医生

14、谢帕德(SamSheppard)被指控谋杀自己的妻子的凶手。由于当时在事发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使得案情无法开展。但是,民众和媒体的合理想象认定谢帕德医生是杀死其妻子的凶手。媒体为了炒作的需要,不断制造新闻,以此来刺激受众情绪,致使法院最终裁定谢帕德医生有罪。作为无辜的受害者谢帕德医生每年上诉,一直上诉了十二年,屡次被法院驳回。直到 1965 年,美国最高法院接受谢帕德医生的请求,重新审判,被判无罪。我国学者魏永征认为,“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媒介审判”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5 5 交互性(交互

15、性( interactivityinteractivity)解析:该名词在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的讨论中出现频次特别高,可能大家都知道它的大概意思,但要有条理的表达出来确实还是很考验能力的。,可以谈谈交互性是互联网的一大特性,交互性在 QQ、社会性网站等等媒体上的体现,交互性的优越性。答:交互性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传播的接受者,信息传递的双向性特征。互动性在网络和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传播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是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进步。交互性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方面指用户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即他们可以自己控制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得何种信息。另一方面,指信息的提供者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

16、的关系,主要是指用户的反馈。或者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交互性是一种双向交流方式。这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单向传播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信息只能单向传递,即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单向流动,信息的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在这种传播模式中,一方面媒体占有绝对地位,利用本身的优势进行大量的漫无目的的信息传递,这种传播过程很难集中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并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强制性。另一方面受众面对的是强大的宣传压力和无休止的广告轰炸,对信息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造成了传媒和受众关系的不平衡。以传统报刊和电视为例,传播的内容一旦发生,就相对静止,读者读报必须一页一页翻看,电视节目也是早已编排的时间段,而且还按照一定的次序播放,这就使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打折扣。面对数字网络化交互性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在逐步减弱,固有传播模式的变革已势在必行。交互性媒介的实现,必将是交互性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 1、谈谈网络谣言的产生及危害。、谈谈网络谣言的产生及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