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教育案例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05601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惯教育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习惯教育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习惯教育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习惯教育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习惯教育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习惯教育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惯教育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草稿本草稿本“复辟之战复辟之战”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镜头一:镜头一:高三新学期开学,作为新上任的班主任,我想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下班级学生的情况,于是让学生写一个期初考试反思暨新学期展望。居然有好多同学都提到了期末期初考试中均在计算题上失分厉害。无独有偶,在向几位任课老师了解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时,他们也向我反映班级同学计算能力较差,做题目有思路有方法,但却由于计算不过关而得不到最后的分数。我很担心,这个是物化班,数理化都有很多涉及计算的题目,计算能力差着实是个致命的软肋。可很多老师又都说我们班的同学大多很聪明,思维反应快,学习也很有热情,基础也不差,那为何连基本的运算都做不好呢

2、?这成了我接手新班级遇到的第一个大疑惑。镜头二:镜头二:新学期第一节自修课,我中途去看看学生们是否能自觉认真做作业。乍一看,情况不错,每个人都在奋笔疾书。仔细看,基本上都在做数理化作业。走下去再定睛一看,几乎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个计算器,时不时的拿在手上按几下,把答案抄到作业本或者试卷上,动作娴熟,明显已是习惯成自然了。原来如此,我心中的疑惑顿时解开一半。我试着走到一名成绩前几名的同学边上,假装让他帮着算一下班上另一名同学的三门总分。他不知是计,二话没说拿出计算器“哒哒哒”一按,报给我一个数字。其实这只是两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加和的简单加法,而且数目都不大,对于这位同学来说,口算应该不成问题,就

3、算用笔打个草稿估计也不会比用计算器慢。可是这位同学却毫不犹豫的求助于计算器。于是我彻底明白,使用计算器已经成为这些学生们的一个习惯。尽管每个人都知道正式考试中是禁止使用计算器的,但是平时练习或作业,只要碰到要运算,无论简单还是复杂,使用计算器几乎成了条件反射。同时我也留意到,由于有了这一便捷工具,很少有同学在做作业时,边上放着草稿本。于是,一个决策在我心中酝酿。我要在班中消灭计算器,同时要让草稿本全面2“复辟” 。镜头三:镜头三:班会课,在对学生们自己写的期初展望进行总结讲话时,我着重提了大家都谈到的计算题失分的问题。随后正式宣布:“今天开始,本班不允许出现计算器,一经发现,立即没收,高考结束

4、归还” 。话音刚落,下面议论纷纷。尽管之前各科老师也一向不赞成学生使用计算器,但是这样正式严格规定看来还是第一次。胆大的学生向我申辩说平时作业多时间紧用计算器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胆小的学生轻声议论总之也表示难以接受;还有几个识时务的立刻把原本放在桌上的计算器藏到了课桌肚里,大概是怕我“杀鸡儆猴” 。尽管平时我对学生还是比较温和,不过像这种原则问题我向来是说一不二,毫不妥协。对于学生提出的种种借口,我说了一句话作为最后的声明既然高考不能用计算器,那平时也不能用。见我态度坚决,学生们不再讨价还价,但不服气的表情仍停留在几张脸上。为缓解气氛,我补充了一句:“如今后有同学的计算器被我没收了,也不要不开

5、心,我会送你一个礼物作为补偿” 。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听有礼物,又立刻起劲了,纷纷好奇猜测是什么,全然忘了刚才的不愉快。这是我惯用的“伎俩”“大棒和金元并用” , “神秘礼物”有润滑剂的功能,让学生能比较自如的接受我的新决策,当然它的真正作用还在后面。镜头四:镜头四:第二天一早,学生们到教室后把上课要用的书本一一拿上课桌,同时也习惯性的拿出他们的必备武器计算器。眼看时机成熟,我不动声色的开始收缴。一个,两个,三个收到第四个时终于所有人都缓过神来:原来班主任这回不是吓唬他们而是来真的了。于是被收掉的懊恼不已,及时藏起来的庆幸不已,不过看得出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迫,学生们终究还是接受了这个“禁用计算器

6、”的决策,至少在表面上不会明知故犯,这就说明他们还是理解了我这个决策的出发点是为了他们好。再看这四个被我收掉计算器的同学,充当了第一批“反面典型” ,不住的感叹自己运气不好。我开始兑现诺言:“同学们,我并非白白收掉你们的计算器,我用东西和你们交换” ,说着,我变戏法般的拿出3四本草稿本, “这是我亲手订的草稿本,送给你们,相信对你们的帮助一定会比计算器大” 。几个“反面典型”似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许从来没有被老师没收了东西还能收到额外礼物的。在得到确认之后他们一一上来领了一本装订的整整齐齐的草稿本,懊恼情绪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格外的惊喜和感动。而其他同学也从一开始的幸灾乐祸变成了羡慕,

7、争着传阅我订的草稿本,不住的发出啧啧赞叹。有几个调皮的男生还说宁可被我没收计算器的,能有一本老师亲手定制的草稿本多好多合算呀。说实话学生们如此反应也在我的意料之外。这是最普通的草稿本,取材于单面空白的废弃试卷,实在没什么特别之处,原以为这些 90 后会对这简陋的草稿本不屑一顾,没想到却这么受欢迎。现在想来这其中唯一特别之处就是包含了班主任一片良苦用心吧。我趁热打铁再进一步发出倡议:“如果有同学也想要,我可以再帮你们订,用完可以再换新的,草稿本消耗量大的还有额外加奖。 ”镜头五:镜头五:收缴计算器并帮助草稿本“复辟”初战告捷。不过我知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依赖计算器运算既然已成为一个习

8、惯就不是一次两次大刀阔斧的收缴就能彻底改掉的。学生们很有可能就是当着我的面不用,背着我的时候照用不误。于是我一方面加大自修课、随堂练习时的抽查频率,见一次收一次,另一方面思量着是否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有效妙计。机会来了,一次英语课,我把隔夜批好但未结分的英语试卷发下去,诚恳的向学生打招呼说因为时间紧题量多我批改了还未来得及结分,希望大家谅解并帮忙结一下分数。 ,因为这是节英语课,并非在做数理化练习,我也不算是抽查,因此学生们不知是计毫无防备立刻从课桌里掏出计算器算起来。就在此刻我露出“狡猾”的真面目:“停!手放桌上别动,计算器一律收缴” 。我的出其不意震得学生们措手不及。我一边得意洋洋的

9、收缴着战利品,一边告诉学生这就叫“兵不厌诈” 。学生们被我的幽默逗乐了,再加上还有草稿本作交换礼物,所以尽管此次突然袭击后好几个同学的计算器都被收了,不过谁都没有表示出负面情绪。最主要的是,大家也都意识到,正是由于一直使用计算器,平时对于简单加减法也懒得动脑筋,运算能力确实越来越差,碰到考试时时间紧,压力大,计算繁琐,又不能用计4算器,不出错才怪。班主任这么做正是为了让大家时时刻刻提防着,不能让计算器毁了我们自身的运算能力。镜头六:镜头六:由于我“见到就收”的“铁血政策” ,越来越多的同学从不敢用到真正改掉了依赖计算器的坏习惯,同时,他们又在我亲手为其订制草稿本的温馨鼓励和倡议下养成了用草稿本

10、的好习惯。很多次我带了几本新订的草稿本进班,还没开口就已经被一抢而光。好几次英语课上的小组竞赛气氛异常热烈,因为获胜者奖品就是草稿本。真的有几个同学将信将疑的拿着已用光的草稿本来找我要再换本新的。我也开始不在他们上自修课时去抽查了,因为现在几乎每次去都是无功而返,学生们的桌上再也看不到计算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本本写的密密麻麻的草稿本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伟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对此我一直坚信,可是曾经有个阶段我很困惑,对于还有一百天不到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每天考试做题已觉得时间不够用,再谈习惯养成教育是否有点不现实。然而此

11、次在班中大获全胜的草稿本“复辟之战”则让我结束了困惑。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改正,涉及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正如叶老所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解个题目,打个草稿,这在高三学生准备高考的浩大工程中,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可是如果平时一直都是靠着计算器,动手指而不动脑子,那么正如同学们和任课老师所说的:“计算能力每况愈下,试卷上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越来越多” ,最终当然会影响高考成绩,甚至影响将来学业事业的发展。高三同学的习惯养成教育也可以进行的很现实,很实在,很有效。关键是观察仔细些,措施到位些,方法灵活些,考虑周到些。同时,这场草稿本“复辟战”也让我认识到,好习惯和坏习惯总是成对的。

12、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养成了使用计算器的坏习惯,同时就忽略了用草稿本扎扎实实运算的好习惯。因此,老师在进行习惯教育的时候,除了大刀阔斧的把5坏习惯剪掉砍掉,也要及时将对应的好习惯培养起来。就如同一株植物,既要把坏的枝叶剪掉,同时也需要及时的施肥浇水。尤其是对于已经接近成年的高三同学,很多时候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尽管不成熟,但因为处于叛逆期这一特定年龄段,一味让他们去改这改那,也许收效不大反而会遭来反感抵制。与其这样,不如更加积极地帮助他们去养成一些好习惯,让他们看到其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有好处的事情当然做起来就有动力,好习惯慢慢养成了,那坏习惯就自动让路了。正如下面这个经典的故事,愿和所有正在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园丁们分享,共勉从前有一位老和尚,带领一帮弟子来到一片草地上,他问弟子们,怎么可以去掉草地上的杂草?弟子们想了各种办法,拔、铲、挖等等。但禅师说,这都不是最佳的办法, 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禅师说:明年你们来这里就知道了。等到第二年,弟子们再回来时发现,这片草地长出成片的粮食,再也看不见原来的杂草。弟子们才明白: 原来要去掉草地上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草地上种粮食。这是禅师的智慧:用粮食根除杂草,即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