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真题解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0553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真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真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真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真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真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真题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九九年年级级语语文文 复复习习中中考考 真题解析真题解析语文语文景泰县芦阳一中景泰县芦阳一中 寇宗强寇宗强白银市 2009 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9 年甘肃省初中毕业考试说明为依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念。试卷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全卷沿袭近年来白银市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的基本风格,试卷的样式、结构、 题型都是学生们平时学习中所熟悉的,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同时,又在往年的基础上力求有新的突破,

2、形成新的特色。一一 题目设置题目设置此份试卷共分五大题:基础知识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基础知识和运用中有识记(默写,字音,字形,字义),排序,病句修改,名著识记和运用,拟写广告词等题型,特别是第 6 小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时代感强。古诗文阅读中 9,10 小题考察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11 小题考察学生对诗歌写法的鉴赏。文言文阅读中有注音解词,翻译,对内容理解,联系生活等题型,难度适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大致有语句赏析,理解作者感情,揣摩人物情感,概括回答,语句语境的理解,题目难度适中,重点考察考生的理解品析能力。综合性学习部分以其浓郁的文化味和家乡味将语文和生活时事巧

3、妙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的语用功能。写作部分有两个题目,文题一为半命题作文,学生容易把握,填充的关键词让学生不偏题。文题二为材料作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选择,从文体上还学生以自由。二二 考生答题及得分情况(抽取的试卷为考生答题及得分情况(抽取的试卷为 150150 份)份)(一)基础知识与运用部分。1 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音掌握不牢固,如“粗犷”的“犷”字误写成“广”,“九曲黄河的第一曲”的“曲”字和“小憩”的“憩”字注音大部分学生错误。得分率为 50.2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和熟语。“九牛一毛”“牛鬼蛇神”“泥牛入海”“牛头不对马嘴”这些成语和熟语都是学生

4、在平时学习和运用中所熟悉的,但得分率仅为 30左右。3 排序。本小题较容易,只要学生注意整体理解以及句子间的前后呼应,过渡,就能答对此题。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4 修改病句。本小题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对句子成分的理解有错,或许教师在复习时也忽视了这一块的语法教学。得分率为 50.5 为家乡的特产拟写广告词。本小题来源于生活,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为家乡特产拟写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6 默写题。都是学过的古诗文的诗句,只是个别学生在

5、默写时出现了错别字。本小题得分率比较高。(二)古诗文阅读部分。第一小题为古诗阅读,分值为 9 分,在抽取的试卷中,平均分为 6 分,其中第 9,10小题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正确,能准确的找出渲染诗人孤独感的词语和诗歌所表达的游子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第 11 小题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没有从诗歌的写法上去欣赏,仍旧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鉴赏,所以得分不高,建议教师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品析。第二小题节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分值为 13 分,平均得分为 8 分,第 12 小题要求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大部分学生审题不清,要么只注音,要么只解释,反映出学生平时的习惯不好及审题能

6、力不强。第 14 小题列举和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其一生的当代人物,很多学生审题不清,分不清古代,近代,当代,随意填写,所以丢分。第 15 小题考察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要求选择含义相同的两项,但有一部分学生只选一项或选三项,反映出这部分学生的答题态度不端正和审题不清。(三)现代文阅读部分。本试卷中,两道现代文阅读整体答卷情况比较好,在抽取的试卷中,第一道阅读题平均得分为 11 分,第二道阅读题平均得分为 12 分,总分最高为 28 分。第一篇文章高峡炳灵两相对选文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7、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应该说在教材编写上,全国很多的语文地方教材都体系了这一特点,并自然的表现在了中考试卷的命题上。富有地方特色的试题,有利于广大考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家乡自豪感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 2008 年中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的两篇文章牡丹花水敦煌石窟一样,高峡炳灵两相对带有强烈的西部色彩和丝绸之路的文化色彩。第 18 小题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绝大部分学生回答正确。第 19 小题概括回答炳灵寺因何而名,大部分学生不能捕捉到原文中的有用信息加以概括,要么整段抄写原文,要么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回答,从而造成丢分。第 21 题考3eud 教育

8、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察说明文的语言,得分情况较好。第 22 题考察说明方法,得分情况较好。总体来说第一道阅读题答卷比较好。第二篇文章选文和去年稍有区别,侧重于亲情的表达。家庭亲情对于学生来说已有相当程度的体验,所以对于设置的题目的回答不是太难。第 24 小题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能仔细阅读原文就能找到在第 3 自然段的前两句中所写的三件事。第 25 小题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绝大部分学生归纳不出,缺少立足于全文的感情基调来分析感情经历的变化,造成失分。第 26,27,28 小题的

9、回答绝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正确。但存在的问题是有部分学生缺少语言组织能力,缺少表达能力,能理解但无法表达出来,从而造成失分。(四)综合性学习部分。本题注重考察学生活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关注生活,时事,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审题不清,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流畅,以及没能很好的联系实际来答题。第 29 小题让学生为“锦绣甘肃”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活动内容并编纂书名,书名大部分学生都能写一个很好的名字,但活动过程的表达存在问题,没能和所给出的第三条内容做好衔接和连贯,从而失分。第 30 小题第一小题设计一个开场白,嵌入给出的三个词语,大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没有文采,读来生涩,僵硬。

10、第二小题给出上联,要求填写下联,大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结构相似,意思相对的要求,造成失分。总体上本题的得分在 6 分左右。(五)写作。今年的作文给出两个文题,一个是半命题作文,让学生先选择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中的词语都是学生最熟悉常见的,学生没有审题障碍。题目落点小,容易入手,聚焦生活细节,让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情感类型的学生都有事可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一个是材料作文,给出了三则材料,这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确立中心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总体来看,大部分学

11、生的写作切合题意。在抽取的试卷中,最高分为 54 分,题目为隐形的翅膀,一类文为 3左右,二类文为28左右,三类文为 67左右,试卷中的二类文,三类文的卷面,字迹相对较差,材料作文中有抄袭给出的材料的现象。总体来看,作文得分不高。三三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教学建议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教学建议问题:问题:从本次试卷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错别字现象严重。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2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

12、分中等学生均有脱离原文主旨的“机械答题”。3在答题过程中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表达效果不到位,导致有许多题目能理解到位但苦于无法表达而失分。4学生缺少注意细节的能力,往往受题目的一些表象误导,而对考题设置的真正目的未弄清楚。5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仍然出现字迹潦草不清的现象,导致阅卷老师无法看清答案,失分较大。6.作文结构散乱,内容空洞,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发展等级上不够突出,平淡作文较多。今后的教学建议:今后的教学建议: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1.巩固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大语文”观意识。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感知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理解,分析能力。3.要在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解决学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的苦恼,从而减少考试过程中的失分,也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整体运用能力。4.在考前一定要细致地培养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只有正确理清了命题老师的命题意图,才能真正答对题。5.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尽量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完整答题,不失分。6.从七年级开始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7.指导和督促学生对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