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0536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九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试卷 诗句默写(共诗句默写(共 5 5 分)分) 1、苏轼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表达他积极乐观人生态度,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 2 2、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3、 登岳阳楼中写景的诗句是:“ , 。 ”这两 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阔大壮丽而又生动。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5、 李白的行路难:诗中以“ , ”两 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古文阅读(共古文阅读(共 5454 分)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

2、答文后问题。(8 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 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注释: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

3、,辅佐桓公成霸业。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 的人。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1)又何间间焉 间:_(2)小惠未徧徧 徧:_(3)战则请从从 从:_(4)非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 分)、A肉食者谋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之曰 D辍耕之之垄上 3翻译下列句子。(2 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译文: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 分)二.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14 分) 【甲】臣本布

4、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 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 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

5、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 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 ,此进趋之时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 分)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故五月渡沪( ) 深入不毛( ) 孰与伐之 ( ) 寝不安席( )2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 文中的 4 个四字短语回答。 (2 分) _ _3甲文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临危委重任和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_ (用自己的

6、话概括作答) 。 (2 分)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_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_(2 分) 5甲乙两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 (用原句回答) (2 分) _ _ 22、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列举出两位名人,并 写出他们流传下来的名言或事迹。 (2 分)_ _ _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2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7、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连续)和(照别人诗词 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 。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 ,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 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 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 ,皆蒙

8、嘉(赞美)纳(采纳)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 (3 分) (1)臣之妻私臣 (2)今齐地方千里 (3)上之所好 (4)帝数出畋猎 (5)王之蔽甚矣 (6)时时而间进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2 分) ( ) A、由此观之; 投诸渤海之尾 B、 皆以美于徐公; 以其境过清 C、 乃下令:“群臣吏民;乃重修岳阳楼 D、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行者休于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_ (2)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 4、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1 分)_ _5、

9、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 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2 分)_ _6、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敢于直谏的贤臣从谏如流的明君,请举例。 (2 分)_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0 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

10、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其母引刀裂其织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2翻译下列句子。(2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2 分)4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2 分)。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10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