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0497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是陈寅恪写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别传?人人 性性 的的 寻寻 问问伎与妓,这不是一个香艳的话题,而是关于人性的寻问。陈寅恪为什么写柳如是别传?为女性作传,尤其是为妓女作传,中国文化史上除了陈寅恪别无他人。或者可以认 为,陈寅恪意在透彻人性,从最卑微处阐发最深刻的人性真谛,以此说明钱谦益一代仕 文化的特性,以此说明与明末顾炎武相同的主题“亡天下”即亡文化。写了三篇关于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等古代妓者的文章,目的在于进入陈寅恪写 柳如是别传的内心境界,进而得以介入钱谦益一代仕文化及其沉沦的感觉。中国现 代的社会大变革,启蒙于宋理学,兴起于明学社,经过二百多年满清亡天下的统治,再 起

2、于清末如义宁陈氏的奋发。何为世运之枢轴?一百多年来,在文化上最重要的命题就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在 这个命题面前,无论是以坚持儒家传统的小国学,还是以中国各民族的儒、佛、伊斯兰 文化组合的大国学,都相形见绌。这是一个发展或者是固守的问题,它的争论必然反映 出、也影响了我们民族命运的波折。义宁陈氏陈寅恪及其父、祖的生命中内涵着一个变革时代的信息,而他们事业 的主题,无论是变革维新还是独立思考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都表现了中国文化与学术 进步的方向,也就是中国命运的走向。这一切似乎与妓者话题无关,但是当我们明白,无论是古代中国以家庭模式演化为 国家模式,还是近代西方冲破中世纪的神棍专制而进入民主国家的

3、构建,都建立于一个 构成社会的最本源的因素,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或者说没有彼此的亲爱就没有社 会。于是妓者话题就不是一个缺乏意义的话题了,甚至是最为本源的问题。一、人性的放纵:一、人性的放纵: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中国社会理论的指导者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妓者的观点,因为它 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值得奇怪,如果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基点是物,唯物史观的即建立于物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物的形态之上。远古的殷人是契母简狄呑食鸟卵而产生的(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 生商。 ”) ;远古的周人是邰女姜嫄踩上天帝的足迹而产生的,以后来的中国礼教言都是 荒唐的,迹近于妓;古代的巴比伦人却因

4、为无规则的性交而毁灭了自己,是乱伦的代价。 这也许是最早的人性的放纵。一切都在随从“物”形态的变化而处于变化中,于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这样描 述人性放纵时代的特性希腊雅典的特征在西方历史中,迟于巴比伦时代:“在雅典的全盛时期,则广泛盛行至少是受国家保护的卖淫。希腊妇女那超群出众 的品性,正是在这种卖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们由于才智和艺术上的审美教养而高 出于古代妇女的一般水平之上,正如斯巴达妇女由于性格刚烈而高出一般水平之上一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地描述了这一时期希腊人相爱的特点,是以肯定的性的语言来 评论的,他们说:“要成为妇人,必须先成为淫游女,这是对雅典家庭的最严厉的判决。 ”“是

5、受古人尊崇并认为她们的言行是值得记载的举世无双的希腊妇女。 ” (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四卷之二、家庭) 所谓“淫游女” ,比较规范的称谓即妓女。以自然社会为形究对象,研究社会以遵循 自然法则,马克思与恩格斯自然不同于中国的卫道士的“非礼勿听” 。启蒙时代最重要的 主题之一即爱情说,揭去人类种种自设的规定而返回人类社会最基础的观念本身,例如 爱情人与人彼此间近于动物性的眷恋;例如爱情的神圣,怎么都也真纯。马克思与恩格斯更主要的是把此类种种绝对精神类的观念置于人类社会进程的不同 阶段决定于“物”的显现的发生,他们的观点裸露却也坦然,无须象后来的伪马克 思主义者,总是企图利用“道袍”遮掩自己的丑鄙。

6、二、人性的规范:二、人性的规范:“淫游女” ,虽然孕含人类社会形成的基因,但是它的混乱却也导致古巴比伦的灭亡, 事实上大多数民族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于是一种规范应运而生了。例如“非礼勿听”句, 该句见于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意思是,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说, 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这是很重要的儒家思想。这里的礼 最基本的概念是对乱伦的约束,因为孔子学说的

7、家庭观的演变即孔子学说的社会观。这 种观念企图建立在一个纯粹的基础之上,它不能不从“淫游女”走向“礼” ,后来更走向 节烈。这一个儒学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的需求是巨大的,直至于渗透到佛学中。中 国高僧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于是有了一尊名为“三个智猴”的雕像:它们中的一个把双手捂眼做惨不忍睹状;一个双手捂嘴做噤若寒蝉状;另一个双手 却捂耳做置若罔闻状“三个智猴”形象地说明了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其意在警戒人们: “若要洁身,首先要远离邪恶” 。作为孔子学说的构成,这些规定并没有错误,是一类保障生命得以延续的主张,是 保证社会得以稳定的主张。孔子是在春秋末期社会混乱,民生不保的情况下提

8、出这类主张的,希望人人自重而 返回社会的安宁。后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孔子这一观点的发展,也是针对唐 末与五代的混乱而寄希望于社会的自我约束。把马、恩的“淫游女”论与孔、朱的“礼”论理论作比较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们属 于不同的时代,前者是一类本初景象,后者是一类矫枉的规定,正是有了本初的混乱才有结束混乱的规定。不幸的是,人类史上大部分的规定都是暂时的,当这些规定成为神棍或统治者奴役 社会的理由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只是在维持特权阶层的利益,而社会大众只能 在种种约束下忍耐于外加的剥削压迫,这些规定的寿命也就终结了。这些规定终结的特征表现,最早也就出现人的本能的层面上,即从性的角度发动对

9、 于约束的否定。西方社会的爱情观是一类突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响之 深远与广大,其原因就在于反映了这时期的社会观念。发生在中国明代的钱谦益和柳如 是的爱情也同样是在冲击旧有的规定,这种冲击比同时期的莎士比亚的观念更猛烈,更 为广阔。推翻先前的种种规定,从人性人类的本质特性出发重新界定人类社会全新的概 念,是唯物史观所企图阐述的过程。三、人性的禁锢:三、人性的禁锢:庸俗儒学、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三类不同的思想方式。马克思主义则更接近于 中国的易的主题思想对事物认识的变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观与孔子的家 庭观有所不同,但是更接近于真实,对于希腊时代的妇女的描述就是一类真实。这种真 实在

10、 “礼”教建立后的中国社会也依然存在,尽管它是以妓而存在的,不入正途。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精华中,作为女性的一个群体的妓女,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例如全唐诗收录有 21 位妓女作家的诗篇 136 首,同时不少诗词是歌咏妓女的艺术表 演的,在全唐诗有关妓女的就有 2000 多首。卖伎是妓女文化的主题,时称勾栏,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有 点象现代的钢管舞。官僚政客,豪绅大贾在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 条子” ,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 ,其盛行时可追溯于唐宋,刘禹锡诗:“司空见惯 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即能证明这一点。能够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希腊“淫游女”相类

11、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伎女,并不排 除其“妓”的一面,值得关注的是其“伎”的一面。中国古代伎女在文艺发展史上占有 一定的地位,一些家妓、官妓,包括市妓处于中国古代诗歌、歌舞、音乐艺术上重要的 位置。在礼教之下,妇女承受种种禁锢,只有“妓女”“伎女”这一个群体很大程 度代表了中国妇女的才智推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在现代各类女明星激发出种种声 浪的时候,研究前一种“物质”形态之下的女明星们的表现,视觉似乎更加丰富了许多。“妓”是从“伎”演化而来, “伎”是指专习歌舞等技艺的女艺人,伎是女艺人的技,它 包括演技、舞技、武技、演唱、诗歌等等。古代的“妓”是娼妓与女艺人二者的统称。二 者固然难以分别,兼而有

12、之或各行其事,但是在历史演变中并无可非议,符合恩格斯在 论述家庭观中的观点。中国历史上记载的著名女舞蹈家很多。例如 “色倾后宫”的汉代赵飞燕原为“省中侍 使官婢” ,即家妓;在她之前的汉武帝的皇后卫夫人也出身家妓。应该承认她们的职业在 于伎,而非妓,如果她们真的卖淫了,把血统视为生命的皇室大约不能容忍她进入皇宫, 甚至当上皇后。汉唐之间是极其混乱的,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五胡十六国,在性方面的混乱超越马克思笔下的希腊。这些时期的存在,无疑是在嘲弄“礼”的脆弱,毕竟, 人性大于礼。到了唐代,谢阿蛮也是著名的宫廷舞妓中,她的凌波曲让唐玄宗李隆基钟爱有 加,成了他最宠爱的教坊舞妓。又如许永新

13、、念奴等都是唐玄宗时著名的宫廷歌妓。据说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宴会, 但万千观众的喧闹声干扰了音乐声,高力士建议由许永新登台演唱,以止喧哗,果然许 永新歌声一起,广场顿时寂静无声,人人都被她的歌喉所吸引。张红红原为韦青的家妓,以艺能被召入宫内,被唐代宗封为才人,人称“记曲娘子” 。张红红创造的“摆豆记谱法”是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一大贡献。而有更多得值得评论的是唐德宗年间的徐州名妓关盼盼,她与诗人白居易有关,于 是留下了诗句和故事,使这个问题的讨论增加了许多色彩。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并序记:“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 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

14、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 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 洛,而彭城(即徐州)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 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 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显然, “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 ,并不尽然,从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中看, 念念于兹矣。白居易识关盼盼后 2 年,张愔病死,关盼盼不忘张愔恩情,不肯改嫁,独守徐州旧 宅燕子楼,与世隔绝。曾作燕子楼三首 ,诗云: 楼上残灯伴晓霜

15、,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一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历朝名垦诗词评曰:“悲凉黯淡,字字哀音,笔亦幽秀,宜其为世传诵也。 ”一 时流传。 白居易读其诗,不忘张张愔家宴中的一幕,依其题和诗三首: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残灯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中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二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感慨之余,白居易又作七言绝句一首感故张仆射诸妓: 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

16、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接白居易诗笺后,触动关盼盼对张愔恩情的怀念,泪流满面地说:“自从张公离世, 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 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关盼盼依照感故张仆射诸妓的韵律,回赠白居易: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天后,关盼盼绝食而死。后人说,白居易以诗杀人。白居易是否有意为之,不好说。不过晚年的白居易是向 佛的,于礼大约不会如此执着,更不会以礼责备自己关爱的一个女子。但是关盼盼确实 是死了,因为白居易的一首诗而死的。准确地说,这是当其时的社会文化之过,白居易 和关盼盼都不能免俗,也无法免于俗。白居易得知关盼盼的死讯,悔恨不已。于是步入古稀的白居易做出一个突破习俗的 决定,他遣散了家中的姬妾,包括白居易深深宠爱的“樊素”和“小蛮” 。从关盼盼的行 为看,是礼在杀人;从白居易的行为看,唐人对于伎者的看法还是相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