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02692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平时作业参考答案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 义疏或称讲疏,本是佛门讲经和玄学清谈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以疏通文字、讲解义理为主,方式较为自由,内容也较为详细。2 “五经”在汉代最初被列为经典的只有易 、 诗 、 书 、礼 、 春秋五种书籍,被称为“五经”。 (2)十三经”在汉代最初被列为经典的只有易 、 诗 、 书 、 礼、 春秋五种书籍, 礼经在汉代五经中指的是仪礼 ,而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书:周礼 、 礼记 。东汉末年,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它们因之也都取得了“经”的地位;春秋经是鲁国的国史,有三部注解它的书,在多数情况下, 春秋分别与它们合编在一起,称春

2、秋左氏传 、 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梁传 ,合称“三传”。 “三礼”、 “三传”加上易 、 书 、 诗到了唐代就被称为“九经”。唐文宗开成年间在九经之外又增加了孝经 、论语 、 尔雅 ,到了宋代,又把孟子升格为“经”,儒家经典的结集才告结束, “十三经”的格局延续至今。 (2)7 “四书”指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 首先提出四书并行的是北宋的程颢、程颐,他们把大学 、 中庸两篇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语 、 孟子相提并论,合称“四书”,抬到与六经相等的地位。而四书真正成为独立的整体,取得足以与六经抗衡的地位,则是在南宋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之后。元、明、清三代都把四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

3、科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成为举子应试的最正统、最标准的基本教材,影响是巨大的。 (5、6): 5考据作为一种治学方式,考据主要指对古籍的文字的形、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并根据对事实的考核和对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结论。6古籍通常是指在现代印刷技术引进前,我国用传统方式刊印的书籍,它的装帧方式不同于现代书籍,旧时称后者为“洋装书”,相对称前者为“线装书”。 (7)7旧注主要指在民国以前的学者对古籍所作的注释,通常的形式是正文大字,注文小字双行,在正文每句或每章之下。 “双行小注”几乎成了古籍注释的代名词。 (7) 8注疏注疏体是经注的一种标准体式,也是古籍注

4、释的一种常见的体式。作为经注,它兴起于唐而完成于宋。 十三经注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疏不破注”。 (8、9) 9补注可以理解为注疏体之变形,在形式上它是先录一前人的注释,继之以补注作者对前人注释的补充和发挥。现存最早的古籍注释以补注形式出现的是南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 ,它是为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作补注。 (11) 0集注就是集众家之说而为之注。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集古今有关的注释,加以比较分析。二是在集前人注释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解释。 (14) 8 评注就是在注释之外,再加上不同角度的评论,或艺术风格的分析,或思想观点的解说,或写作技巧的揭示,多用简洁明白的语言以为论断,少有反复申说者,其中警策之语,

5、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 12校注即校勘加注释。所谓校勘,是在阅读和整理古书之前,正本清源的一项工作,即把不同的版本和各种资料汇集在一起,加以对比核查,把古书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出现的讹误。诸如脱字、讹字、衍文、错简、颠倒、混淆、误解等一一加以订正二、填空题:1我国对古籍的注释,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古籍注释有较大规模的系统的发展,则是( 经书注释兴起 )以后的事情。 (1)2 (经)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编著整理的书籍。它们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了(国家法定)的经典,获得了统治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3在汉代最初被列为经典的

6、只有(易 、 诗 、 书 、 礼 、 春秋 )五种书籍,称为“五经”。 (2)4 礼有“三礼”,它们是(周礼 、 仪礼 、 礼记 ) , 春秋有“三传”,它们是(春秋左氏传 、 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梁传 )。所以到了唐代就有了“九经”之名。# T8 z7 c2 C1 g5唐文宗开成年间,在“九经”之外又增加了(孝经 、 论语和尔雅 )三部书,于是就有了“十二经”之名目。到了宋代,又把(孟子 )升格为经,儒家经典的结集才告结束, “十三经”的格局延续至今。6所谓(“经注”) ,就是围绕十三部儒家经典展开的, (西汉)时代的经书注释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3)7注释始于(经注) , (经注)以外的

7、注释, (西汉)也已出现;到了(东汉) ,注释的范围有所扩大,除经书外,史书、子书及文集等都有注释出现。8魏晋南北朝时期,非经书注释不仅数量多范围广,而且在注释体例上也较两汉有了明显的发展, (义疏)的注释方式就是在这个时期兴盛起来的。9隋唐时期,注释之学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是经注出现了(五经正义 ) ,第二是在经注之外,出现了几部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注本,如(文选 )李善注,史部中有司马贞(史记索隐) 、张守节(史记正义 ) ,它们与(裴马因)的(史记集解 )合称史记 (“三家注”) 。 (5)10宋元明时期的注释特点是,消除其今古文经学家的门户之见,注释之学被称之为(“求变求新”)的时代

8、。11宋明理学家运用(思辨)的方法深入挖掘儒家经典相关的范畴的内涵,从(哲学)的角度阐释它们的意义,确定其价值,把儒学经典(哲学化) ,是宋明理学对经学发展的贡献,也是对注释学发展的贡献。12与宋明理学对注释学贡献有关的是(“四书”)观念的提出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的编著。13首先提出四书并行的是北宋的程颢、程颐,他们把(大学 、中庸 )两篇从(礼记 )中独立出来,与(论语 、 孟子 )相提并论,合称“四书”,抬到与六经相等的地位。而四书真正成为独立的整体,取得足以与六经抗衡的地位,则是在南宋(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 )之后14宋代诗文评点成就最为卓著者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宋人开始的诗

9、文评点,还开启了明清时期小说评点,出现了小说评点大家。 (6)15 (清)代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是一个盛极一时的时期。作为一种治学方式, (考据)主要指对古籍的文字的形、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辩证,并根据(对事实的考核)和(对例证的归纳) ,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结论。 (7)16随着清代(考据学)的兴盛,注释学也迅速发展。对前代重要古籍的重新阐释,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远远超过以前的各个时期。17古籍注释的体式主要有这样几种:(注疏) 、 ( 补注) 、 (集注) 、(评注) 、 (校注) 。 (821 页) 9 L: g9 s$ z$ T; G0 T( q0 J/ s三、简答

10、题:1 r5 i! B* Q- h$ Y% o) % C$ 1简述“十三经”格局的形成。0 A2 O0 G7 o9 b2 W/ I, I答:在汉代最初被列为经典的只有易 、 诗 、 书 、 礼 、 春秋五种书籍, 礼经在汉代五经中指的是仪礼 ,而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书:周礼 、 礼记 。东汉末年,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它们因之也都取得了“经”的地位;春秋经是鲁国的国史,有三部注解它的书,在多数情况下, 春秋分别与它们合编在一起,称春秋左氏传 、 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梁传 ,合称“三传”。 “三礼”、 “三传”加上易 、 书 、 诗到了唐代就被称为“九经”。唐文宗开成年间在九经

11、之外又增加了孝经 、 论语 、尔雅 ,到了宋代,又把孟子升格为“经”,儒家经典的结集才告结束, “十三经”的格局延续至今。四、论述题: 1试述古籍注释的内容与体式。答:古籍注释是为了帮助读者读通古籍,揭示古籍的意义,它大体包括如下的内容:1)解释语言文字;2)考证和介绍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意图和书籍写作的历史背景;3)分析、评价和发挥作品的思想意义;4)考证、说明和补充历史事实和名物典故;5)文艺作品的赏析和评价;6)各种资料的补辑和辨析。古籍的注释体式主要有这样几种:注疏、补注、集注、评注、校注。试述古籍旧注的意义与学术价值。(2326 页)答:1)首先是语言问题。2)其次是名物制度的问题

12、。3)最后是古籍旧注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诠释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详见绪论)平时作业(二)一、填空题:1自孔子开始, (诗三百 )被一代代学者诠释成了儒家重要经典, (汉)初更被立为官学。从那时起,它作为一部经学典籍,对古代中国发挥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2 诗三百的成就和意义,一是奠定了中国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上的(现实主义)传统;二是确立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品格;三是奠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方法,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赋) 、 (比) 、 (兴) ;四是擅长(写人状物) 、 (刻画场面) ;五是开创了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很多(重要母题) 。3汉初治诗经的学者,有今文三家,

13、即传(鲁诗 )的鲁国申培、传(齐诗 )的齐国辕固以及传(韩诗 )的燕国韩婴;另有古文一家,就是传(毛诗 )的(毛亨)和(毛苌) 。前三家在汉初即被立为博士, (毛诗 )主要是在侯国和民间传布。4汉末大儒郑玄始治毛诗 ,笺释了(毛诗故训传 )成为大家。到了唐代,朝廷诏命孔颖达等人作(五经正义 ) ,定毛诗为诗学之尊。而真正转变诗学风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就是南宋(朱熹)的(诗集传 )了。 a1 l“ m6 m1 J3 e$ N 6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 。9 v* s5 M j. Y y) z1 1 P1 y1 k% M/ I( E2 t7

14、 7 K6 f L5 i二、简答题:简述杜预春秋左传集解的特色。3437 页0 s: k平时作业(三)81班固的汉书 ,又叫(前汉书 ) ,是我国古代一部成功的历史著作,也是后汉著名的历史散文。3 : W% * o# ?5 s1 $ j2到了唐初,出现了第一位汉书注的集大成者(颜师古) ,他的(汉书注 ) ,集唐以前汉书注之大成,卓然为一大家。后虽有注者,未有超出者。直到清末(王先谦) (汉书补注 )的出现,才基本结束了汉书注的注疏工作,完成了汉书注的第二次集成。7 W, M! Z7 N; 2 f- _. T: V 3王先谦汉书补注的学术价值,一是(旁征博引,补颜注之不足) ,二是(校订讹伪,

15、纠前说之谬误) ,三是(校勘精审) 。4 i) N5 q% s4 d! O) S+ O4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是成书较早、搜集最完备的乐府诗歌总集,共分(12)类,在研究诗歌方面也是一部重要的著作,这主要体现在:在种类乐歌卷首都有撰有(题解) ;在很多传统乐府民歌后面,载录了大量文人(沿袭旧题而创制的新篇) ,在全书后十一卷,则载录了不少继承乐府民歌精神,但不再沿袭传统旧题的(新乐府诗歌) 。5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 ,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负责组织编纂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 。此书在我国传统的四部图书分类中属(集部总集类) 。6 文选问世后,受到知识分子的广泛重视,形成了以研究和注释文选为主的专门学问(文选学) 。 (李善)的(文选注 )可以说是(文选学)初盛时最重要的成果。; 7 文选李善注的最大特点是(征引繁富、解释精审) 。8 (玉台新咏 )是南朝梁、陈间的著名诗人(徐陵)编的一部诗歌选集,是继诗经 、 楚辞之后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汉)代至(梁)代的 690 首诗歌。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