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学习浅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0225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学习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学学习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学学习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学学习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学学习浅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学习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学习浅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中医的方法,怎样才能学好中医?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 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 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 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 心内容。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 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从医者必读的典籍。由于

2、这些 著作文简理奥,只有反复阅读,才可能理解透彻,掌握其要义,才可能从“心悟”到临 床有所得。同时,对后世历代名著也要进行泛览,在其泛读的基础上,可择其优而从 之。3.学好哲学: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 如中医基础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 取象”、“由臆达语(心悟)”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 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 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正因为如此,才有“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 医药学”的说法。所以,一代名医朱良春

3、讲,“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造就 一代名医的钥匙”。4.学习中医医案:历代名中医的医案,是老前辈毕生从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名 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思路独特,疗效卓越,各有特色。学习这些经验对年轻 中医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只有精读名医医案,才可能揣摩到历代名 家的临床技巧。5.向病人学习:病人是医师实践的对象。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对症状的演变、对治疗 效果的感觉、对毒副作用的体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每一位中医 师都要关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新体会,解决新问题。带着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去读书,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成长更快。6.学习边缘学科知识

4、: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两个方面。如中医史学、中医心 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环境医学、中西医比较学、医学方法学、医学 哲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生态学、计算机、医学统计学等。泛览以上知识,可以拓宽医 者的视野,激活医者的思路。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吸所长,互补所短。可以将不同 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或渗透、或交叉、或融合,这些方法是年轻中医创新思路的源泉。7.更新知识:年轻中医除了不断积累知识外,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知识的方法 有三种:一是看最新出版的专著,因为图书是系统、全面、成熟的知识;二是读原始论 文期刊、核心期刊,因为科技期刊是新知识的来源;三是要参加学术会议,因为参加 学术

5、会议和阅读会议资料是走向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8.学习如何利用医学参考资料:医学参考资源有词典、术语、百科全书、年鉴、国内外 医学文献、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从浩瀚的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东西,了 解需要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9.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和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利于写出优秀的 科技论文,学习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利于进行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利于带徒和讲课。 因为,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知识,学术交流是吸收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纽带。一个年轻 医生只有掌握了学术交流的方法,才能进入医学知识的大循环。总之,作为一名中医,在当今知识社会里必须持之以恒地终身学习。只有把学习和积

6、累知识的过程扩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中创造,在扩展中加深。二、坚持终身实践练就扎实的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成长为一名独立工作的医生,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 这一成长过程就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过程,成为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1.拜名师:中医学自古以来,多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因为,中医学的许多实践技 能不是全然规范化可以照本宣读的“技术”,而是高度个体化、灵活性很强的“技艺”。 因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直觉体悟、取象比类,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这种思 维方式就无法进行。所以,师承是年轻中医师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找名师 。我们要谦虚请教,勤奋

7、学习,坚持临证抄方,有疑必问,有闻必录,认真分析体悟老师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往往能举一反三,得到真传。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的尚品 洁医师说得好,年轻中医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虚心向本地区、本单位威望高的老 中医学习临床经验,哪怕是一技之长也好,积少成多,终成大器。拜名师不一定只拜 一位名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拜名师是我们成才的一种理想选择。因为多拜名 师,可多有收获,可多得真传。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师达十七人之多,现代名医陈 可冀院士,先后拜冉雪峰、赵锡武、岳美中等名家为师。当然,拜师要与自己所学专 业方向一致。纵观历史,不论是古代名医,还是现代名医,只有多拜名师,方可能汇 各家之长,才可

8、能成为中医大家。2.接受正规的住院医师培养:医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在一个正规的教学医院接受几 年有计划的住院医师培养,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从事医疗实践。一般而言,正规的 教学医院,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有较为先进的设备,更主要的是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以 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经验。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几年,实践几年, 肯定能在实践中强化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基本掌握临床诊疗 程序和技术操作方法,就能学习一套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就能在观察、思考 、推理、判断方面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就能使自己逐渐成熟,尽快步入成才的道路 。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纯中医只可坐门诊,不能管住院病

9、人的弊端。3.接受专科专病培训,进行专科专病研究:名医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临床疗效,但临床 疗效必须体现在治疗某一种或某一类疾病的独特经验上。所以,选择好自己的专业 发展方向,接受专科专病培训,终身坚持专项或专病的研究和实践,是成为中医大家 的必经之路。接受专科专病培训,可以到国家中医研究院或省级中医医院的国家重点专科进行培 训或进修,选择的医院在本专业领域内一定要有权威,治疗上一定要有优势与特色。总之,一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来自实践,必须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离开了实践, 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更不能掌握知识为自己所用。/如何学习中医推荐几本关键教材!古书等!业余学习不想花钱,

10、利用网络推荐某大神的求医不如求己,是我看到的最极品的书了。实用型(既然你是业余, 那么就不能考证,那么正规的治疗方法没那么必要。只需要有效,需要健康。)。然后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针灸推拿。基本上应付大多数疾病,至于 中药方剂,这个学了自然有效,但是业余的话,花的时间多,而且必要性不大。比方 说中药,你只要记住几十位,一般症状都能应付,记不准的,可以现上网查。各种常 见病,只需要记住1- 2个常用方子+针灸推拿拔罐手法,完全可以胜任。方子组成不明确,完全可以上网 查。温病,这个基本上不找你治,都跑西医医院去了。本草,你看它干什么?那么多 药物,真研究下去,连中医专业的都没希望能研究

11、完。建议业余人士把这个当字典查 。平常不要背。碰到疑难问题,上网问专家,然后找伤寒论。针灸甲乙经。现在的著作,好的好,差的差,也许你说我偏执,但是我就感觉,中里巴人和洪少光 比,就是九天与地板的差距。前一个深入浅出,后一个忽悠大众。还有一些书干脆骗 人的。整个中医名堂,里面讲消炎,维生素,矿物质,各类食品营养分析,全TMD西 医那一套。简直就是给中医挖墓的。楼上的几位,推荐的书基本上是中医专业必备,但是中医业余要好好掂量掂量。(当 大夫能容许你随便上网查么?不记住怎么能行?!但是业余的,医师证是没法考的 ,拿到一个病症,有足够的基础,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然后慢慢研究就是了。请注 意专业与业余的

12、区别。)说道这里,我又想起了一本书,备急千金药方。讲中医急救的,极端重要,一定要记 好,先抢救再说,急症不容许你慢慢来,人命关天。我就不明白楼上几位大神们怎么 能把这本书给忘了。我个人是个中医学生,学校没开这个课,但是我觉得看这个有必 要,所以,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强力推荐不忽悠。最重要的,是备急千金方(先记住),(求医不如求己当入门读物),往下是基础理论, 往下看经络和针灸,这个对于医院不大能看的了的病有的很有效,再往下是中内,基 本上常见病方子都有,具体的看着方名上网查。再往下是方剂,不要背,要学研究方 法。比如,药物的配比作用,为何这样配,组方的原则,具体方子可以不记。业余中医 看病,主

13、要是望和问。切脉基本不用(学那个快的也得几年,非专业非祖传不好学)。 至于皇帝内经,这种传统经典我不建议你看,花费时间多,而且对高端医生注重天道 有用,业余,不适合。伤寒的方子也不少,我建议是买本当字典查,也不建议精读。顺序,先救命的备急千金方,然后入门理解,中医基础理论,求医不如求己,然后经 络学,针灸推拿(这个大体属于针推按摩类,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水平参差不 齐,所以先建议学这个互补,用于治疗经络病)。然后中医内科学,方剂学(这两本普 通的中医医生学这个肯定比较扎实的,主要治疗脏腑病)。学完还想看别的就看看伤 寒,看看中诊,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中医学习方法在黄帝内经这部我国现存较早的

14、中医经典著作中,对学习中医学的方法,曾作了 精辟的阐述。此即素问著至教论中所谓之“诵、解、别、明、彰”。太素卷十六脉 论注称其为习医之道。我们认为这五个方面可以作为学习中医学所需要掌握的主要 方法与要求。(一)诵 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使学员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定广泛和概略 的了解,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二是背诵,即对学习内容中的关键或重点必须熟读牢记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于学习中医学熟读经典、背诵原文警句的确十分必要,应把 背诵当作是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切勿偏废。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 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可见“ 背诵”

15、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识清是为了准确地临床 辩证。总之背诵的目的是要实用。如果药物的性能功效、方剂的组成配伍、经络的分 布循行走向等等不能熟读牢记,那还能学好中医吗?当然强调背诵但要有选择有重 点。前人编写的许多歌赋、口诀等正为此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 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同时在背诵中又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即所谓 诵而能解也。附带说一下许多著名的中医专家学者,在背诵记忆上都颇具功底,例如 我院的吴考教授虽已年近九旬,但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主 要内容至今仍能背诵,令人惊叹!亦足见吴老早年在背诵方面的功底之深。(二)解 晓悟、理解之谓。学习中医学,必须深入理解每一门课程的中心内容,对如阴阳五行 、藏象、经络等基本概念要弄懂弄通。因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大多是从直观和长期的 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中上升为理论的,并多以取象比类的方法作为架购中医理论体 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因此中医理论的不少概念较为抽象,且其文辞多古奥、义理颇精 深,所以学习时对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应深刻理解,方能解其精微、洞悉其要,并对 其之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