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课件沪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00211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课件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课件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课件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课件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课件沪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课件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课件沪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第八课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之商鞅变法张家港市第六中学历史组商鞅(约公元前390 年前338)是 战国时期著名政治 改革家,他出身于 卫国一个没落贵族 家庭,原是卫君后 裔,以国为姓,故 叫卫鞅,亦称公孙 鞅,商鞅是他到秦 国后被封于商而得 名。好奇怪哦 !v秦孝公为什么要广招贤才呢?1.怀才不遇2.急招贤才v 商鞅是魏国人,怎么去秦国变法了 ?求贤令由于秦国发展的需要,须 招纳 贤士一名,要求口齿伶俐,头 脑灵活,,能破旧习,深具变 通之才。能使秦国摆脱落后 尴尬局面者优先,并赏于高 官和土地。秦孝公秦国地处西隅,被称 为蛮夷之地。模拟商鞅舌战

2、群臣过把隐徒木立信商鞅命人在南城门树了一个木头,承诺如果有人将木 头搬到北城门,就奖赏五十两金子。有人搬走了木头 ,商鞅马上兑现了现金,百姓纷纷叹服。徒木立信,千金一诺,先立信后变法,树立起自己的 威信,使变法得以顺利实施。商鞅变法内容经 济 方 面改革土地制度打破旧贵族对土地的垄断,承 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凡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 布帛多的,免除徭役。凡是弃 农从商或因懒惰而贫困,要沦 为奴隶。 军 事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立功的人,不论出 身,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土地和 房宅。贵族剥夺特权。 政 治推行县制全国设立31县,由国君直接委任 官吏去治理 严明法令轻罪重刑,

3、实行连坐,百姓互相监 督演一演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新兴的地主 、奴隶主旧贵族、农民。要求学生从 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出发,对商鞅变法 的措施加以评论。法令的推行受到阻碍,但 为何法令能最终推行下去 ?想一想:1、得民心。2、秦孝公支持。3、符合时代,适合国情。 商鞅的结局如何?猜一猜商鞅的死是否意味着变法的 失败?没有,因为法令没有被废 除,而且秦国最终灭六国 统一天下辨一辨商鞅变法成功了,但个人却遭到 “五马分尸”结局,这说明了什么 ?谈一谈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是会遇到阻力的,但目标既 定,就应该以足够的心理准 备去面对挫折和艰难,其中 还包括个人利益受损,甚至 流血牺牲。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 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大家评一评1、司马迁说:“商鞅天性残忍少恩 ,在被任用后实行严刑法治,不择 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谋反 的罪名。”2、苏轼说:“商鞅不听取别人的 意见,独断专行,虽然使秦国富 强了,并统一全国,但也引起天 下怨恨,使秦朝不久就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