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9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00211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9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9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9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9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9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9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9张)(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 索 真理 的 历 程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常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常考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常考点):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 升性。1.从考查内容看,本课考查的重点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 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等。 2从考查形式看,高考非选择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和认识的反复性两个考点上。 3从能力考查看,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知 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

2、力。核心提示1.一个基本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两个概念 实践、真理 3三个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 性、社会历史性 4三个原理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5三个方法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 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 实践活动准 确 把 握 实 践 的 基 本 特 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 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 践活动的过程是物

3、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 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 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 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的 能动性是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 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 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 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

4、各不 相同的。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 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4、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 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 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实践是有 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 5、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5、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人的一切知识都 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实 践是认识的目的 )命 题 探 究动态发布命题特点 2014江苏高考,21 2014海南高考,22 2013大纲全国卷, 30 2012四川高考,34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征展开 测试,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

6、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对理 解能力要求较高,选择题为主 ,难度较大。命题点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正确理解实践的概念(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 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 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 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 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 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 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全

7、面把握实践的特点客观 物质 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 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 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 其运动规律的制约能动 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 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 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 构和社会关系社会 历史 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 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 在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 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 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联 系实践的客观物质

8、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 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2014江苏高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 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 ,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 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B C D解析 不同时期,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不 同时代的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同的,这 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深海

9、世界的 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符合题 意,选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依托自然科学型选择题解法此类题目多以自然科学的最新认识成果及其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等为 背景,主要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试题,首先,看题肢 表述的是什么知识;其次,分析材料中有关自然科学变化的表述,分析变化 的动态过程所对应的题肢表述的知识及其相关的意义。方法1 关键词(句)法,就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然后通过分析、 比较选出能够体现这些关键词(句)的题肢。方法2 归纳法,就是根据材料中的具体

10、做法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 一般做法和要求,即从个性中找到共性。易错点1 不能准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 提醒 在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 ”“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 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 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2013重庆高考)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 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 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

11、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解析 A项错误,夸大了想象力的作用,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作 ;B项错误,不存在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D项 错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地反映。易错点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提醒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认 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2013安徽高考)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 ”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12、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 B C D 解析 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等问题,影响了 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党和政府为破解这些问题,强调要发挥家 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说明党和政府对农业发展 的认识在发展,而这一认识也是基于实践的能动反映,故 符合题意。表述有误。(2014海南高考)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 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 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13、 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 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 B C D解析 错误,观念的存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 存在。明显错误,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有本质的差别 。(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 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 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 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 可见( )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

14、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解析 人们对河流的正确认识基于实践活动,正确;说 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而不是 形成理性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河流的利用有不同的认识, 说明认识具有历史性,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说法错误。核心考点二 实践和认识 实 践 和 认 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 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 歧途 实践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原理:实践决定

15、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 归宿、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 导作用。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 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准确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 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 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 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二

16、、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 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 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 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 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 是否相符合。2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 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 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 了客观事物。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4大纲全国卷,30 2014海南高考,17 2014新课标全国, 39(2) 2013广东高考,35 2013安徽高考,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 理属于认识论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