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课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99956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一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 一、 【主题目标】1、调查采访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2、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3、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二、 【活动准备】【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 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 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样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 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在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的活动设计中,我事先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由于借班上课时间紧迫,前期工作要在短短的半

2、天时间内进行调查、访问、查资料等形式开 展活动,这是无法完成。因此我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充实,生 成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主题,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 问题,并乐于参与活动探究之中。使活动中的课程资源得以开发与利用,提高了品德教育 的有效性。 【学生分析】 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得到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的便利,但他们并没有想到正 是由于有无数人的服务,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还意识不到人与人之间存 在着一种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 业和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进而

3、学会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教材分析】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主题二。本单元的学习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包括邻里和不同群体的人。首先,通过对不同生活环境下的邻里之 间的关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发现人们生活在一起可能产生的矛盾,进而理解道德 在生活中的意义。其次,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业和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的劳动 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进而学会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最后,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培养 学生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并在更大的范围,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 龄人,懂得

4、珍惜美好生活。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整个活动过程分为了课前调查体验和课内汇报升华两部分,本课展示的是第二部分。【物质准备】1、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组进行调查访问。2、组织各小组成员把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筛选,并设计汇报形式。3、相关福州资料、课件三、 【活动准备】课前调查 1 课时 本课为 1 课时四、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略2、欣赏录像3、看了这段录象,你们有什么感觉?4、揭示课题: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通过美丽的画面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 进一步感受到正是由于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服务,才给大家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将学

5、习内 容和生活环境融为一体,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 ) (二)交流汇报1、师:这几天,同学们围绕着“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这个主题,访问了许多人,收集了许多资料,各小组调查了有关那些职业的人呢?(清洁工、医生、教师、交警)在调查访问 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收获。 (课前有了教师有目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汇报交流。 )2、提出汇报要求3、各小组逐一汇报(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力求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汇报活动,调动 学 生已有的经验与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感受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由衷产生对他们的感谢与尊敬。今天

6、的课堂,学生应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正是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并把自己作为课程资源,与孩子们一同学习、 一同体验、一同探讨。 )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阅资料、交流等,感受到我们的 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为我们服务的人们,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的奉献,今天我们才能生活 得这么幸福、快乐,因此我们也借这新春之际,向各行各业的人们说声新年快乐! 五、教学评析: 【教材分析】 为我们生活而服务的人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主题二。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业和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生活关系,进而学

7、会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们确 定了为我们生活而服务的人整个活动过程分为课前调查体验、感悟和课内汇报、交流、 学习,并在活动中进行升华两部分,本课展示的是第二部分。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要贴 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样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 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活动设计】我们把整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版块:一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学生的生 活环境为切入点,通过美丽的画面

8、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正是由于社 会上许许多多的人的服务,才给大家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将学习内容和生活环境融为一体, 以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近感。二是通过开放式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进行分组以形式多 样的汇报活动开展,旨在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 分享、升华,老师在活动中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身份参与活动之中,这样拉近了与学生 的距离。三是活动之后的总结,让学生通过活动后感受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由衷产 生对他们感谢与尊敬的情感。 【达成目标】我觉得王老师在执的为我们生活而服务的人这节课,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源于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具体做

9、法是分组了解了清洁工、教师、交警、医 生,这些行业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这样教材选用上增强 了与学生的亲近感,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阅资料等体验、感悟到自己的学习、 生活离不开这些人的服务,知道了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感谢他们为我们生活提供的便利, 从而懂得去尊敬他们和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真正做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使儿童现实生活的德育才会 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本节课王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以开放式的汇

10、报活动来展示成果, 王老师能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适时引导,如清洁工调查小组汇报时,她能及时抓住学生通过上网调查得的信息,每个清洁工每天要打扫的卫生面积是 3300 平方米这个数字,加以引导、抽象到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但半个足球场到底有多大呢?学生还是不很清楚,进而抽象出一间教室大约有 50 平方米,那么 3300 平方米就有 66 间的教室那么大,让学生在具体数字中感受到清洁工工作的艰辛;又如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军人的出现,王老师 能与学生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参与学生之中,一起采访了军人的工作、生活等情况的活 动,这样及时调控了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拉近了学生与老 师之间的

11、距离。 第三,体现了综合性。我认为王老师遵循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她精心设计了各活动,都能体现了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交警调查小组,学生小品模拟的表演,形象地再现了交警工作 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行业,他们在工作中所付出的辛苦,让学生自身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到交警叔叔的艰辛。四个小组汇报、交流都以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这样学生不但能在活动 中进行体验、感悟,内化生成了道德品质,同时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一组的交流, 其他组的同学听,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品质的形成更加有深度、有意义。

12、【反思】假如王老师在开头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看完录像后,让学生谈感受后,大 胆追问学生,为我们生活而服务的人有哪些呢?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他们所 了解的职业,而不是按预设既定的目标,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这四个行业之中,整个活动 更能体现出针对性与实效性。我想如果重新让王老师再上这个讲台,在节课活动中的几个 方面会处理得更好:一是假如在教师调查小组能以学生的身边老师为范例,学生的汇报材 料就更具有真实性与说服力。二是本节课是以开放式的活动进行展示,课前的准备工作是 要有一定的时间准备,但是时间上安排较仓促,教师对所借的学校、班级了解不足,因此 无法真正放开。我想如果再给王老师一次机会,她会在本环节中,立足于学生的需要、立 足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学校的一切所能利用的课程资源为本节课教学而服务, 而不是绕着圈子走文 章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