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997762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按照市商务局、县委政府的部署安排,2008 年 5 月中旬开始,我们在了解中国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大形势的基础上,分期组织对全县外向型经济重点企业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走访了经济开发区相关企业、区外有代表性的服装加工企业。近年来,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加工贸易开始起步、势头看好,有效提升了我县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同时感到,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同比沿海地区和兄弟区县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抓住契机,主动承接,做大做强加工贸易。综合调研情况如下:一、中国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现状一、中国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现状(一)(一)产业转产业转移的速度

2、和移的速度和规规模正在快速提升。模正在快速提升。据权威部门统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数据全面“优于”东部,说明产业梯度转移以及升级正在加速进行。同时,产业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据测算,到 2010 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等 4 省市需转出的企业,从产值上估算将达到 1.4 万亿左右。(二)(二)产业转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移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传统劳动密集型密集型产业产业。 。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发达地区那些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盈利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除陶瓷、家具制造、矿产品开发、农产品加工等资源利用型的产业外,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皮革、制鞋等产业转移

3、则是首当其冲,电子信息、家电等也开始寻求新的出路。2(三)企(三)企业业抱抱团转团转移移趋势趋势明明显显。 。发达地区的一些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基于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大规模转移,同时将研发、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也转移过来。加上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社会化协作程度高,一家龙头企业和大企业投资往往会带动和引导一批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形成“龙头”带“配套”, “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如此看来,作为后发优势明显的东中部地区,正进入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二、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现状二、我县

4、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现状2007 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主动对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促成了一批投资项目落户 xx 县。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 6 家,到位外资4613.05 万美元,引进内资 475900 万元,引进各类大小项目730 多个。其中,工业项目 315 个,资金 27.1 亿元;农业项目261 个,资金 12.3 亿元;旅游、城市基础建设和其他项目154,资金 8.2 亿元。引进项目按区域分:“珠三角”地区项目210 个,资金 19.8 亿元,占引资总额的 41.6%;“长三角”地区项目 76

5、个,资金 6.5 亿元,占引资总额的 13.7%。这些项目的引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分析表明,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途径和必经过程的3加工贸易在我县尚处在起步阶段。具体讲:一是起步晚一是起步晚,总总量量小。小。我县加贸企业以 2002 年开始引进几家服装、电子加工企业为标志,之后主要是沿海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以沿海企业为依托,带单在家乡从事小作坊生产。二是加二是加贸贸企企业业数量小。数量小。2007 年,我县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和作坊累计不超过 50 家,仅占全县备案注册企业的 7%,总体上为弱势。三是三是产产品品结结构构单单一。一。目前我县加工贸易产品主要有电子元器件、服装床垫两大类产品

6、,约占加贸总量的 90%以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四是四是产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科技含量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弱,缺乏发展后劲。三、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利弊分析三、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利弊分析(一)(一)xx 县县承接承接产业转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移的有利条件xx 县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方面存在着与周边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区位。一是区位。xx 县地处湘鄂边界,史称“九 xx门户”,历来是湘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按 xx 市和 xx 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到 2020 年将达到主城区面积 30 平方公里、人口 30 万以上的规模,远景实现“xxxx 融城”的目标,xx 县将是

7、名符其实的 xx 水流域中心城市,辐射湘北和鄂南广大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条件。二是交通。二是交通。焦柳铁路从境内穿过,并建有 xx 县站。国道 207 线、省道 302 线和 304 线贯穿县境,正在筹建的二广高速(内蒙古二连浩特至广州市)公路也将穿过 xx 县。xx 县距离 xx 飞机场 95 公里。xx 县距离长江荆州万吨级码头 80 公里;xx 水主航道流经境内,有 300-4500 吨级的货运码头 2 座,东航至上海只需 5 天时间。每年有 100 多万吨物资通过水运、500 多万吨物资通过公路、200多万吨物资通过铁路进出,庞大、规范、完善的物流产业体系使 xx 县的物流成本比周

8、边地市低三分之一。三是能源。三是能源。我县电力充足,由华中电网统一供应,城区内还有装机总容量 3.1万千瓦艳洲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普通工业用电电价较低。工业用水供给充足,城区现有水厂 2 座,供水综合生产能力 5万立方米/日。四是政策。四是政策。大政策调整带来机遇。2007 年 7 月,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 44 号公告,给东部地区从事纺织服装、制鞋、家具、塑料制品等行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另外,我县被国务院列为中部六省比照西部大开发的县市,在项目审批、税收政策、引进外资等方面有特殊优惠,是 xx 仅有的两个县市之一,商务成本比周边县市低三分之一。五是五是劳动劳动力。力。我县还是

9、人力资源大县,总人口 90 万,常年务工人员达 15 万,有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体系。在现有劳动力中,70%以上都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县内企业务工人员月平均工资 900 元左右。全县有学科齐全的职业技术学校 13 所,其中 xx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常年在校学生 7000 多人,可为企业输送各类管理人才及技术工人。这些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充裕的人力资源保障。六是投六是投资资平台。平台。我县制定了“一区四园”发展规划,促进产业有效合理聚集。在建设好经济开发区的同时,着手中小企业工业园,陶瓷产业园,环保化工工业园、纺织工业园的布局与建设。近几年,我县

10、重点加5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业投入,降低企业成本。累计投入 8000 多万元,基本完成了 “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实施中的中小企业工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更是为承接加工贸易企业提前规划好了聚集平台。综合诸多因素来看,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机已经成熟。七是七是产产业业基基础础。 。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招商引资,我县建材、轻纺服装、食品、医药化工、电子 5 大产业初具雏形。2008 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 100 亿元大关,达到 100.9 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 97.5 亿元,即将跨越 100 亿元大关,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底子,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正在

11、形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奠定了一定基础。目前,我县加工贸易行业已形成四个方向:一是加工服装。一是加工服装。除荣隆制衣、佳和制衣、银海制衣、天马制衣稍成规模外,还有大大小小 24 家制衣企业和作坊遍布全县。二是二是电电子通子通讯业讯业。 。全县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和电子相关的企业 5 家,其中的 xx 电子有限公司是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各种压电陶瓷元器件,产品通过深圳出口。xx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产品为 30 万300 万像素手机摄像头,原料来自韩国和香港,产品由深圳贸易公司出口韩国和香港。还有几家石墨提纯企业,但规模不大。三是小五金三是小五金业业。 。全县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五金制品及日用

12、品生产厂家和家庭作坊,规模极小。四是食品加工四是食品加工业业。 。我县是全国商品粮、棉、油基地县,承接农产品加工业的空间非常大。目前有 xx、xx 等、xx 等几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承接食品加工业企业转移潜力巨大。以上四个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形6成了一些本地特点:一是一是总总体数量体数量较较多,但分布零散。多,但分布零散。如制衣企业,全县成规模和零星订单加工的企业就达到了 28 家之多,县城及各区县市均有分布,五金制品作坊更是小而多。二二是配套的空是配套的空间间大。大。xx 目前主要是从事手机摄像头的生产,附加值比较低。今后可以通过引进广东电子制造商,专业从事手机零部件、芯片封装、显示屏、手机整机

13、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企三是企业业求合作、求合作、发发展的愿望展的愿望强强烈。烈。xx、xx 等企业均还有一定额度的存量厂房,有一批稳定的技术工人和劳动力,寻求发展的空间很大。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向重点是服装鞋帽、电子通讯信息、五金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三个行业。(二)(二)xx 县县承接承接产业转产业转移的不利因素移的不利因素一是地域制一是地域制约约因素。因素。xx 县地处湘北偏西,与东部上海口岸相距 1380 公里,与南部广东口岸相距 1080 公里,货物进出口境内运输时间长、费用高。平均每实现 1 个标箱产品出口会增加物流成本 10000

14、元,物流、资金占用周期无形之中延长了 20 天左右时间。如果我们在劳动力、水、电、地、税费等方面提供的优惠不能弥补物流成本增加的缺口,力度再大、措施再硬也只能是一厢情愿。二是二是产业产业配套制配套制约约因素。因素。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关联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已达到 95%以上。而我县出口产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生产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统产业地域特色浓厚,封闭性强,对沿海内移的新型产业缺乏包容性和对接性,基本没有形成关联产业的本地配套。三是三是软软硬硬环环境制境制约约因素。因素。软环境过硬的7问题仍然突出,思想观念方面:有些领导出于地方财税收入考虑,对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积极

15、性不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加工贸易项目缺乏热情;部分企业认为做加工贸易,从原材料进口到成品出口全过程要接受海关监管,需向多个部门办手续,有畏难心理,不如做一般贸易或接单子收加工费简单省事。政府和企业对发展加工贸易没有形成共识和合力。四是硬四是硬环环境制境制约约因素。因素。虽然规划了“一区四园”作为招商引资平台,但在“七通一平”、周边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还很不完善。目前,周边江西、湖北等地区县市的部分工业园区对沿海产业转移项目在提供土地、厂房等优惠相当之大,项目落户即可投入生产,真正实现了“筑巢引凤”。我们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四、四、xxxx 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建议县承接产业转移

16、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建议(一)增(一)增强强机遇意机遇意识识,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强领导,一个重点发展的加工贸易行业成立一个专门领导小组,由一个县级领导牵头负责,与引进加工贸易企业密切相关的有关职能部门为责任单位,明确引进目标,予以实施。同时,在省、市发展加工贸易的大政策框架下,建立健全适合我县县情的灵活实用的扶持政策,具体涉及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工商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二)(二)优优化投化投资环资环境,提升配套能力。境,提升配套能力。一是优化硬环境。首要的就是增强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完善园区基地设施配套,引导相邻区域的同类产业向优势园区8集群发展。全面盘点一下全县工业用电、用煤、用水、用地等方面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好增容准备,申报增容计划。特别是考虑通过政府投入或市场运作的方式,兴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的标准厂房,让投资商来即投产。二是优化软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为引进加工贸易企业设立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提供“一站式”、项目全程代理服务、纳入“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拨”、对引进企业实行检查预先申报、企业“宁静日”、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等一系列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