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三言”“ 二拍”看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99379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 三言”“ 二拍”看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 三言”“ 二拍”看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 三言”“ 二拍”看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 三言”“ 二拍”看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 三言”“ 二拍”看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安教育学院学报年第期 总第期从“三言”“二拍”看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冯晓琴明代的话本小说,取材于市井生 活,相传于说书人之口,又 为当时文人 学士所辑 录、加工,在当时影响颇大,流传至今的也很多,而其中又以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朦初 的“二拍”最为著名。“三言”即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书,三部书各收小说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书实收小说共七 十八篇。这些小说对明末社会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不营为又一幅明代“清明上河 图”。现仅从“三言” “二拍”的爱情婚姻题材作品中浅析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肯定“情”和“欲”,否定“理”或“礼”

2、,要求“礼顺人情”,是小说中体现 出的最具有反封建性的爱情婚姻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精辟地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实质,指 出那是由双方阶级地位来决定 的“权衡利害的婚姻”。对于统治阶级来说,“结婚乃是 一种政治行为,是借新 的联姻以加强 自己势力的机会,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绝不是个人的意愿”。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问题上,始终存在着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以及严格 的门阀等级观念。另外,封建卫道者们又用整套理学和礼教来约束青年男女,如男女授受不亲,女子三从四德,从一而终 而“三言”“二拍”正是体现出与以上现状针锋相对的崭新观念。冯梦龙“三言”中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写孙玉郎代姐

3、到刘家行婚礼“冲喜”,夜与刘家女儿慧娘 同眠,两人本各有婚约,却结下私情。刘家告玉郎诱骗其女儿,乔太守却判二人结为合法婚姻,判词“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意谓人 的情欲无法抑制,又说“相悦为婚,礼以义起。”意谓两人相悦是婚姻的前提,而“礼”应该顺合人情的 实际。这位乔太守被赞为“不枉称青天”,他代表了人们对尊重感情的婚姻关系的向往。火花,但对于澎湃激荡的豪情就无能为力了,这就如同要打扮一个粗 犷的北方男子汉,本需一件大皮袄,却硬给他套上一件绣花袄。在诗的形式上,诗人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诗集中除少数几首外,大多数的诗是以四行为一单元,显得四平八稳,给人一种板结、封闭、凝固的感觉。正是这些表现技

4、巧上的缺陷,使诗人陷人了矛盾的境地之中。诗人说“预感告诉我,自己的一个新的、最重要的文学阶段开始了。”在诗人即将向新的高度登攀之时,作为一个读者、一个朋友,将 自己的感受作为壮行的水酒。水酒虽淡,诚心可鉴。注本文所论诗歌均引自 高建群诗选高建群著延安诗社延安作家协会编印如果说“三言”中一些优美的爱情故事,每每把“情”视为理想的人伦关系的基础,那么“二拍”中,同样肯定“情”对于人生的至高价值,但更多地把“情”与“欲”即性爱联系在一起,并且对女性的情欲多作肯定的描述,这对传统道德观的冲击更为直接。如闻人生野战翠浮庵写女尼静观爱上闻人生,便假扮和尚出走,在夜航船上主动招惹闻人生,终成完美婚姻。作者泳

5、寸 此评述道“这些情欲滋味,就是强制得来,原非他本心所愿。”通闺阔坚心灯火一篇更具有代表性,青年女子罗惜惜与张幼谦自幼相爱,私订终身之盟,后惜惜被父母许嫁他人,她誓死反抗,每日与幼谦私会。小说中写道如是半月,幼谦有些胆怯了,对惜惜道“我此番无夜不来,你又早睡晚起,觉得武胆大了些,万一有人发现,被人知觉,怎么了”惜惜道“我此身早晚拼是死 的,且尽着快活,就败露了,也只是一死,怕他甚么”,这里,青年女子为追求个人幸福对封建礼教所作的大胆抗争,被描述得具有极其悲壮的意味。也是因为对“情”和“欲”的肯定,“三言”“二拍”对妇女的“贞节”也持一种新的观念。“三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蒋兴哥和王三巧是一对

6、恩爱夫妻,后 因蒋兴哥 长期在外经商,三巧有了外遇。作者对王三巧的失节表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当远在外地的蒋兴哥得到这一消息后,他想“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抛她少年守寡,弄 出这场丑来。”这里,作者认为王三巧的“失节”并不是感情上的关系,而是情欲上 的关系。这种对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贞操观念的漠视,对受人引诱的不幸者讲情义寄同情 的肯定态度,不能不令我们为之慨叹。另外,象况太守断死孩儿写 邵 氏守寡十年,其志甚坚,最绮却经爱不住仆人的引诱。作者议论说“孤婿不是好守的”,“到不如明明嫁个丈夫。”在他看来,虽然邵 氏有过失,但原因首先是守节不合理。在“二拍”中,也有与“三言

7、”相类似的主题表现。如酒下酒赵尼媳迷花一篇,写巫娘子遭人奸污,之后设计报仇,丈夫见她“立志坚贞,越相敬重”,可见当时男性的观念也在进步当中,而这种进步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极其可贵的,这里对妇女 的“坚贞”看法,明显与封建理学教条相背,而更具有人道色彩和接近现代意识。当然,在“三言”“二拍”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对立 的论调。在不少作品中,作者又进行宣扬和说教,让妇女“从一而终”,树立了许多寡妇守节 的典型,这只能说明封建的伦理观有其极强大的惯性和生命力。“三言”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的玉兰,自己委身的情郎已死,她还一直苦守,其实这种情况是很矛盾的,我们可以把之理解 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可以说礼教的束

8、缚并未完全摆脱,既已突破了一层礼教,为何不进行第二 突破来追求自己的幸福呢而在“二拍”十一卷中,却又有这样的观点“天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人,女人改了嫁,便道是失了节,站 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瞥议,及到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脾,做出若干勾兰,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 人道他薄幸负心做一场说话”。前后观点自然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它客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冲突与束缚的矛盾情、欲与理、礼的矛盾。以尊重平等为爱情婚姻的基础,突出妇女维护人格尊严的要求,是“三言”“二拍”中所反映的又一崭新思想。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 国家的起源中

9、这样说,在封建社会里,“男 子掌握了家中的管理权,而妇女失掉了荣誉地位,降为贱役,变成男 了淫欲的奴脾,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夫妻之间毫无感情可言,妇女就是在家庭中也没有任何人格和 尊严。而“三言”中的名篇卖油郎独占花魁,却写花魁娘子萃瑶琴作为一名妓,周旋于王孙公子之间,在奢华的生活中感受到的却是人格的屈辱而在卖油小商人秦重那里,她才得到近于痴情的爱和无微不至的体贴,这使得她终于摆脱了对秦重的身份地位的偏见,而宁愿跟随他去过一种相濡以沫的朴实生活。而另一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则是用相反的结果表达了同一主题,杜十娘纵身跳进波涛之中,用她的死向不合理的现实抗争,用她 的死挽回了她的人格和尊严,而

10、负心郎李 甲则深为人们谴责。和“三言”一样,“二拍”中的许多作品,也 对妇女的权利作出肯定,满少卿饥附饱风中作者明 白地指出,男子续弦再娶,宿娟养妓,世人不以为意,而 女子再嫁,或稍有外情,便万口警议,这是不公平的。两性关系上的平等意识,表现得相当明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 出,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反权威性,许多观点在今天仍具有进步意义。然而,在明代能产生这样的思想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整个时代潮流的一种真实影射。自年到麟年明王朝延续了邓年的时期,正是世界历 史发生根本性变 化的时代,在欧洲,差不多正好是 与明代历史相对应的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新的思潮与成 长 中的资本主义生

11、产关系相联系,全面撞击 中世纪的封建统治及其意识形态。这些崭新的东西如飘风般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迅速萌芽,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平民阶层兴起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杰 出的思想家王守仁首先提 出,亡即理”,其后李蛰更鲜明地提 出耍求尊重个性和个人权利,充分肯定人欲,反复论说追求物质享受,好色好货,为 自身谋利是人的天性,是合理的要求,这些思想都具有彻底的反权威精神,代表了当时的思想潮流。作为晚明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冯梦龙也响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他在情史序 里边竭力强调“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最 为根本性的意 义,以出于天性,自然流露的“情”与“理”即既存伦理教条相对抗,山歌序

12、更明白地提 出,他正是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而作为明代文学 样式的话 本小说,“三言”“二拍”不可能 超越它所处的时代,再加之作者编者主动积极地追求,它必然反映出它所处的时代和这个时代的思想潮流来。上接页 临时性和随意性 的表面化的无序状态,社会对德育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它的正面影 响,不是学校德育的合力,而是消解的力量。所以说社会德育不仅责任重大,而且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社会要以德育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联系工厂、农村、机关、市场,广为开辟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科学普及基地、劳动锻炼基地,使社会德育既有各地不同的独特优势,又具有规模化、系列化、多样化的的特色,真正成为学校德育的互补力量。从家庭德育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和“教子无方”的尖锐矛盾,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的依赖心理,使许多家长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家教责任,给全社会的德育网络留下 了不应有的空 白。填补这一空 白,我们的家庭一要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二要意识到自己的德育责任,三要尽一切可能帮助教育子女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四是我们的家长决不能做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的旁观者,而应积极主动与学校配合,与社会联系,真正承担起家庭德育的一份责任,为构建卓有成效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