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99059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9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9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9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9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09 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年卧龙中学历史中考复习专题专题一古代重要朝代专题一古代重要朝代一、三国鼎立一、三国鼎立(重点,联系襄樊讲三国故事) 1 1、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1 1)背景背景: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 (2)经过:公元 208 年,想统一全国的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联 合抗曹,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3)作用: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促进了三国鼎立的形成。2 2、诸葛亮、诸葛亮 (1)最能概括他功劳的一句话: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2)你认识的诸葛亮:凭借才智,辅

2、助刘备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 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和刘备同去 的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 (4)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成语典故:三顾茅庐、马踏檀溪、水淹七军、隆中对等。 (5)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历史古迹:隆中、水镜庄、庞公祠 3 3、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鼎立的形成: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 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南京

3、)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4 4、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魏、蜀、吴三国政权的建立。 二、大一统的汉朝(重点二、大一统的汉朝(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接受主父偃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 削弱诸侯的实力;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经济 上,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减轻农民负担,统一铸五铢钱。军事上反击匈奴夺取了河 套和河西走廊地区。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意义意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汉朝的经济:汉朝的经济

4、: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作物有石榴,葡萄、核桃、苜蓿。从国原传到西域的是水稻 田、小麦、丝绸、铁器。 三、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三、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一)经济的繁荣(一)经济的繁荣 1 1、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重点(重点) 出现的原因(治国思想):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治国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下 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用房玄龄、 杜如晦作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贞观之治”的结果(表现或影响):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 国力逐步加强

5、。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体现他重视君民关系。 2 2、武则天、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2 2、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开元之治” (唐玄宗) 治国措施治国措施: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 “励精为治” ; 重视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提倡节俭,禁绝奢侈。 影响影响: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

6、增多,唐朝进入全盛 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唐太宗和唐玄宗治理国家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唐太宗和唐玄宗治理国家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勤于政事;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政策。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勤于政事;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政策。 汉汉武帝与唐太宗治国相同点武帝与唐太宗治国相同点:重重视农业视农业生生产产(汉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亲临治河工地治河工地,唐太宗唐太宗,轻轻徭薄徭薄赋发赋发 展生展生产产).重重视视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汉汉武帝武帝兴办兴办太学太学,唐太宗唐太宗扩扩充国学充国学)重重视对视对外友好往来外友好往来(汉汉武帝派武

7、帝派张骞张骞出使西域出使西域, 唐太宗派玄奘西游天竺唐太宗派玄奘西游天竺)重重视视人才人才(汉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等一批有才学的人武帝重用董仲舒等一批有才学的人,唐太宗任用房玄唐太宗任用房玄龄龄,杜如晦杜如晦为为相相)(三)民族关系(三)民族关系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7 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 主入嫁吐蕃,密切了唐藏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 密切。 (四)对外友好往来(四)对外友好往来(选择选择)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唐朝对外交往

8、比较活跃,与亚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 2、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 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 文字;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4、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玄奘西游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同天竺(印度)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 唐西域记,四、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 (一)西藏(一)西藏 1、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心领

9、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下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 间的友好关系。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一家” 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元朝时,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时期,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 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 大臣,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 西藏的巨大变化1951 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0 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西藏废除了

10、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 ,密切了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 流。2007 年入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西藏交通业和经济的发展。 (二)新疆(二)新疆 1 1、公元前 60 年,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清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 整个新疆地区。 3、19 世纪 60 至 70 年代,英国和俄国想争夺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 立行省。 (三)蒙古(三)蒙古 1、蒙古的兴起:、

11、蒙古的兴起:1206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2、元朝的建立、元朝的建立 (1)建立:)建立: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忽必烈即汗位,于 1271 年定国号为元, 1272 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 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 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后被杀害)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 马可波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元朝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 “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3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土尔扈

12、特部回归祖国:清朝时,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重返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四)回族(四)回族 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五)民族大融合(五)民族大融合 1 1、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东汉末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 生活在一起,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迁都洛阳,有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 (2)改革措施:使用汉语, ;穿戴汉族服饰;改用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 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

13、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3)意义:促进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元朝民族大融合:、元朝民族大融合: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元朝境内大 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3、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 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 4、新中国的、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

14、族团 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已 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现在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在 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六)民族融合的方式:(六)民族融合的方式: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与通婚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一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标 志是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此设置了西域都护(机构) 。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回族(民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1727 年清

15、政府在此设置 的管理机构是驻藏大臣。 4、五十六个世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荷兰(国家)侵占 了 38 年,后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和大陆处于分裂状态,为实现海峡 两岸的早日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5、请用一句话提示这首歌的主题。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五、对外关系五、对外关系 (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1、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 过程: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结果: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开通了中西交流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推动了西域与汉朝 的经济文化交流。

16、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 亚欧洲。 (二)隋唐对外友好往来(二)隋唐对外友好往来 1 1、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 2、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 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 3、唐朝时中国同天竺(印度)交往频繁,玄奘西游加强了我国与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 疆地区的联系。 (三)明朝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重点(三)明朝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重点) 1 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目的: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 下西洋。经过:1405 年1433 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 (第一次出发地刘家港)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 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 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作用(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