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99005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2008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1.1.(全国卷(全国卷 I I) 【参考答案】 “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 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 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 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 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 本题第

2、(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 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 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 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 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

3、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 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 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 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 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 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 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2.2.(全国卷(全国卷 IIII

4、) 【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 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 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 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 本题第(1)题重点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 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的有形和无形思考, 联系诗

5、歌的表达技巧思考作答;这“网”除了与时令有关之外,还应该含有很强的政治寓意。第 (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 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 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3.3.(北京卷)(北京卷) 【参考答案】 (2 分)A 2(4 分)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 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4 分)(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

6、深沉的 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 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注释注释】 酬:以诗文相赠答。王处士:王炜暨。处士,旧时指有才德而不出来做官的人。九日:指阴 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秋老:指暮秋时节。 相望:互相怀念。一涯:一个角落。这句说:两人各在一方,彼此殷切想念。 离杯:这里以“离杯“暗喻“离人“。浊酒:新酿的酒。 愁眼:忧愁的眼光。黄花:菊花。 这句说:天地间还存在有肝胆相照的人。 阅:经历。鬓华:鬓发花白。华,同“花“,这句说:经历江山(指国家)的兴衰变化,不觉 两鬓已经花白。 讯:问讯。 逐客:这里指作者已流落在外,就象被放逐一样

7、。 【解析】 这是一首赠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的友 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 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 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4.4.(天津卷)(天津卷) 【参考答案】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解析】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

8、掩柴扉三字, 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 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 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莫,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 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 陶然,无复寂莫之感。 颔联用对比。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 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 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

9、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 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联故衣指莲花败叶。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 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 即为力证。 尾联(“烟火”一作“灯火”)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 情。3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 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 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5.5.(山东卷)(山

10、东卷) 【参考答案】 (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 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 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 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解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 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 这首画堂春是写的雨后春天的景色。词的一开头写道:“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读到这

11、句的时候,让人有忍不住的心中一动的感觉,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这是怎样的一 幅景色啊,给人一缕伤感,伤感但不痛心。紧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描写了雨后的景色“杏园憔悴杜 鹃啼”,在这里,作者点明了具体的时间,春暮。杏花谢了,花谢作者只用了憔悴二字,这也正给 出了那种内心深处的纤柔和对大自然的怜惜之情。而“无奈春归”四字,正是对上面的一个总结。 在发生了这许多以后,作者只用了无奈春归四字来作结。“柳外画楼独上,凭阑独捻花枝”,如果说上片是纯静态的描写,是对景色的一个总结的话, 那这句就是动态的表现了。独上、独捻,两个独字写出了一种孤单、落寞的身形。这时,当读者都 在猜测独捻花枝后是否该折花归去的

12、时候,作者却出人意表的“放花无语对斜晖”,读到这里,不 由心中感叹多多。那些所谓的花开堪折当须折、折来喜作新年看等等,所有的折花动作,哪怕是描 写的再怎么优美,都是那样的粗鲁不堪,放花无语,这才是秦观啊。于是,在这种氛围下,此恨谁 知,虽然这恨字是那样的沉重,这里却显得异常的轻柔。终于知道,因为一句话,再重的字眼也可 以变的轻柔啊,因为一个动作,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触动人的内心。 掩卷罢,闭上眼,想着这首词,脑海中似乎涌现出一个优美的画面,那是真正的画,一幅能深 及人的内心的画。女郎之笔,原来,最能扣及人的内心的,也正是这女郎之笔。那样的纤弱、柔软, 也那样的细腻、敏锐。这就是秦观,得之于内,故不

13、能传的词心。 6.6.(宁夏卷)(宁夏卷) 【参考答案】 (8)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 二种景物的,给 1 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 2 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 3 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 样气氛的,给 2 分。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9)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 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 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

14、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 4 分, 每答对一点给 1 分;能答出好处的,给 2 分,每答对一点给 1 分。) 【解析】4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人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 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 钟声。 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静态的画,而是发挥想像,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揭 示画外的景与趣。诗人是这样构思的:画面有水,诗人便使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上林木纷披、黄 叶飘落,诗人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风声;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 村民;画中远远的佛寺,

15、又使诗人想到了富有韵味的钟声。这样,诗通过想像,加深形象,给画以 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 7.7.(四川卷)(四川卷) 【参考答案】 (l)(4 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 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 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4 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 “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

16、夸张的方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第(1)问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 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 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第(2)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 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 效果。 这首元散曲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 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 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内容亦可分两层。 雁儿落写向往归隐的缘由。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 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 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