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98673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版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版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版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版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 基本范畴第一节 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一、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刑事诉讼是指法官在其他诉讼关系人的参 与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审理刑事案件的活 动。保障实体真实、遵守正当程序、在公 正前提下追求诉讼效率是我国刑事诉讼的 基本价值追求;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 现两者平衡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最终目标, 这应当是现代刑事诉讼总的理念。 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基本特征 : 第一,在价值理念上,现代刑事诉讼制度是一种 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价值底线的法律制度。 第二,在制度功能上,通过程序控制国家刑罚权 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首要使命。 第三,在诉讼结构上,现代刑事诉讼制

2、度的基本 结构主要表现为以诉讼职能分立为基础的控辩审 三方结构。 第四,在具体内容上,各国刑事诉讼制度尽管存 在着细节上的差异,却都不同程度地遵循了特定 诉讼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二、现代刑事诉讼基本理念的内容 (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相结合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三)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 (四)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 立 (五)诉讼效率第二节 刑事诉讼价值 一、刑事诉讼价值的涵义 刑事诉讼价值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 项刑事诉讼程序是否正当、合理的伦理标 准,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在其具体运作过程 中所要实现的伦理目标。 根据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刑事诉讼价值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

3、内容:(1)外在价值;(2) 内在价值;(3)经济效益价值。 二、刑事诉讼的外在价值 它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诉讼程序在 形成某一好的裁判结果方面是否有用和有效的价 值标准。 判断结果公正与否的标准有四项:1、裁判必须是客观或准确的。 2、裁决结果不得违背形式正义原则的要求。 3、裁判结果必须在严格适用法律规则与适当行使 自由裁量权之间保持平衡。 4、裁判结果必须在个人正义和社会目标之间保持 平衡。 三、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 它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诉讼程序本 身是否具有善的品质的道德标准。 程序公正标准: 1、是使那些可能受程序结果不利影响的人充分有 效地参与到刑事诉讼过程中来

4、,并受到人道和有 尊严的对待,简称“程序参与原则”; 2、是裁判者应在各方参与者之间保持种中立无 偏的地位,给予他们平等的参与机会,使其受到 平等的对待,简称“中立原则”; 3、控辩双方应受到平等的对待,简称“程 序对等原则” 4、是刑事诉讼的过程应符合理性的要求, 简称“程序理性原则”; 5、法官的裁判应从法庭审判过程中形成, 简称“程序自治原则”; 6、是刑事沂讼程序应当及时地产生判结果 ,并通过产生一项最终的裁判而终结,简 称“程序及时和终结原则”。四、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 它是指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应符合经济效 益的要求:一个行为或过程要符合经济效益的要 求,就必须同时做到两点:是使

5、投入的资源得 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二是使产出的成果达到最大 化。 测量和评定程序经济性的标准包括: 1、刑事审判程序的设立应保证审判活动的迅速有 效进行。 2、刑事审判程序应当尽量简化。 3、刑事审判程序应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三种价值之间的关系 这三项程序价值目标相互之间尽管可能存 在着种种冲突和矛盾,它们的作用方向也 不尽一致,但刑事审判的目的不是仅仅强 调其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而是通过对三 项价值进行适当的协调和平衡,追求三者 之间的“合力”,即最大限度的统一。即刑 事审判活动不仅要在程序运作过程和裁判 结果中实现正义的要求,而且还应尽量通 过最少的司法资源投入产生最佳的效果。 第

6、三节 刑事诉讼目的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含义 所谓刑事诉讼目的就是国家制定刑事诉讼 法、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是立法者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并基于 对刑事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 于刑事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 我国刑事诉讼法典上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 规定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其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其三,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 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二、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几种理论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国外国外我国我国帕克:犯罪控制模式 与正当程序模式格里费斯:家庭模式 与争斗模式团藤重光:实体真实 主义

7、正当程序主义惩罚犯罪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 并重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 的层次说 (一)“犯罪控制论”。 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 具,其基本功能是从诉讼程序方面保证刑 法的正确实施。 (二)统一论。 认为刑事诉讼的基本目的包括为两个统一 ,一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二是 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统一。 (三)层次论。 这种理论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可分为刑 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两个层次: 1、根本目的: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和民主 政治制度,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2、直接目的: (1)公正实施刑事实体法(或称实现刑罚 权,控制犯罪) (2)充分保障公民人权 就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

8、与直接目的的关系 而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刑 事诉讼根本目的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 的实现,同时,根本目的的实现,使实现 直接目的的社会价值得到确认。 第四节 刑事诉讼结构 刑事诉讼结构概况 刑事诉讼的结构概念和基本类型 关于刑事诉讼构造的几种理论 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 中国刑事诉讼构造的出路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况刑事诉讼结构,又称刑事诉讼形式或刑事诉讼构 造,起源于西方国家,并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经日本传入我国帕卡(美):犯罪控制模式、 正当程序模式;戈德斯坦(美 ):弹劾模式;达马斯卡(美 ):当事人对立模式、非当事 人对立模式;井户田侃(日) :诉讼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诉 讼目的

9、,必须以基本的诉讼法 律关系为基础进行诉讼,而这 种基本的诉讼法律关系就是刑 事诉讼构造国内较早研究这一理论 的是李心鉴国内国外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刑事诉讼结构职权主义诉讼结构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混合式诉讼结构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念:又称为刑事诉讼构 造或刑事诉讼模式,指受一定诉讼目的决 定并制约该目的,在刑事诉讼中所形成的 控诉、辩护、裁判三方刑事诉讼主体的法 律地位和相互关系。二、关于刑事诉讼构造的几种理论 (一)两重结构论 1、三角结构 2、线形结构 (二)“等腰三角结构”论 (三)“倒三角结构”论 (四)横向构造论与纵向构造论(五)流水作业式诉讼构造与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 构造 流水作

10、业式诉讼构造的理论基础: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 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 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我国属于典型的流水作业式诉讼构造。 流水作业式诉讼构造的特点流水作业式诉讼构造的特点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的理论基础: 一是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二是控审分离原则。 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的特点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明显具有纠问 式的特征。侦 查机关在事实 各种专门调查 工作和采取强 制措施时,除 逮捕需要由检 察机关批准外 ,基本上都可 以自行作出决 定一般只 有两方 主体: 检察机 关和被 告人。 检察机 关身兼 控诉和 裁判双 重职能采取控辩对抗、审判居 中的

11、方式。包括控诉、 辩护、审判三方主体; 在运作方式上,弱化了 法官的庭前审查,强化 了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 对抗。法官主要负责主 持庭审,只在必要的情 况下才依职权讯问被告 人、询问证人侦查阶段审判阶段起诉程序中国刑事诉讼构造的出路: (1)在审判前的追诉程序中设立一个不承 担追诉职能的中立的司法机构,使其能够 对检警机构限制或者剥夺公民基本权益的 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授权和司法审查。 (2)彻底切断审判前的追诉程序与审判程 序的因果联系,真正使法庭审判成为决定 案件结局的唯一阶段。 (3)强化嫌疑人、被告人一方的诉讼主体 地位,扩大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参与 范围,使得辩护一方成为足以对抗追诉

12、一 方,并能够对司法裁判者形成有效制约的 一级。 (4)彻底贯彻控审分离原则,确保法院真 正成为中立的司法裁判者,而不再承担任 何刑事追诉职能。 (5)改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地位,使 其不再同时承担司法监督和刑事追诉这两 项相互矛盾的诉讼职能。 (6)赋予法院最终裁判者的地位,使其能 够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所有争议问题,都 能够通过开庭方式,作出权威的法律结论 。 (7)进行一系列的司法改革,尤其是要确 保司法裁判者的真正独立性。 在我国,建构合理的刑事诉讼构造,必须 确立控诉与审判分离、裁判中立、控诉与 辩护平等对抗等理念与原则。四、刑事诉讼阶段 (一)概述 刑事诉讼阶段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存在

13、的按 一定顺序进行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 各个部分。 中国学者将我国刑事诉讼分为立案、侦查 、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阶段。国外 的刑事诉讼主要存在审判前程序、审判程 序、司法救济程序三大诉讼阶段。 (二)有关诉讼阶段的理论 “审判中心论” “审判阶段论” 第五节 刑事诉讼职能 一、刑事诉讼职能的涵义 刑事诉讼职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 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刑事 诉讼中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作用 和功能。通常认为,刑事诉讼中的 职能分为控诉、辩护、审判三种。 1、控诉职能 指向法院起诉并出庭支持控诉,要求追究 被告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由国家追诉机关和被害人行使。 2、辩护职能

14、 指提出对被控诉人有利的事实和理由,维 护被控诉人的合法权益,是证明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职能,由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人协助其行使。 3、审判职能 指通过审理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指控的 罪行和应否处以刑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 由法院行使。二、对现有刑事诉讼职能理论的反 思 “三职能说” “四职能说”,再增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五职能说”,增加“协助司法职能”即证人、鉴定 人员、翻译人员等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 的作用。 “七职能说”,依整个刑诉的流程,分为侦查、控 诉、辩护、审判、执行、协助、法律监督职能。 “三职能说”占据主流,包括控诉职能、辩护职能 和审判职能

15、。三、刑事诉讼中三种职能的关系 (一)控审分离 控审分离是指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必须分别由专 门行使控诉权的机关或个人以及专门行使审判权 的机关来承担,不能把两种职能集中由一个机关 或一个人来承担。 (二)控辩对等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不仅要设置辩护职能与控诉 职能相对抗,而且双方应当诉讼地位平等地相对 抗,这是辩护职能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三)审判中立 刑事审判中立是指审判者不仅不能由控辩 双方的主体或与案件有直接、间接利害关 系的人来担任,而且审判者应当对控辩双 方不偏不倚,保持等距离的地位。 四、我国的刑事诉讼职能 中国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关系 中以检察机关与法院的控、审关系的混乱 与集中最为明显。 第六节 刑事诉讼主体与刑事诉讼客 体 一、刑事诉讼主体 根据大陆法系的有关理论,刑事诉讼主体应专门 指法院、检察官和被告人。 该理论认为作为刑事诉讼主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必须是刑事诉讼成立所必不可少的一方; (2)必须是相互之间存在持续的诉讼关系。司法 警察、书记员、辩护人等虽然参与诉讼,但不是 刑事诉讼成立所必不可少的一方,相互之间也不 存在持续的诉讼关系,所以他们不是刑事诉讼主 体。我国学者普遍接受这种观点理论 理论争议 主要对于诉讼主体的范围有争议,主要有 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主体是所有参 与刑事诉讼活动、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 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