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_政治寻租与企业产权_省略_不同产权性质的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6982496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_政治寻租与企业产权_省略_不同产权性质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宏观经济政策_政治寻租与企业产权_省略_不同产权性质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宏观经济政策_政治寻租与企业产权_省略_不同产权性质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宏观经济政策_政治寻租与企业产权_省略_不同产权性质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_政治寻租与企业产权_省略_不同产权性质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_政治寻租与企业产权_省略_不同产权性质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2012.12会计师 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宏观经济政策、政治寻租与企业产权性质基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文/彭 羽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面对宏观经济政策波动时的不同表现,发现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面对不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时都会出于自身逐利的原则进行政治寻租,但其各自进行政治寻租的目的和造成的结果并不相同。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一个符合我国新兴市场国家特点的健全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是规范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杜绝政治寻租的保证。本文将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政治寻租理论相结合来研究中国转轨经济制度背景下的微观企业行为,试图开拓研究会

2、计问题的新视角。一、 引言 国际主流会计学研究近年来正在经历着重大的挑战和质疑。自从 Ball 和 Brown(1968)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会计研究之后,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始终支配会计研究的发展方向。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国际主流会计学研究越来越自成一体,会计学术研究选题与范式越来越单一,自我循环、学术“扎堆”现象越来越严重。主流会计学研究已经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学术杂志判断文章的标准首先是这篇文章是否是会计问题,而且是否是主流学者通常认为的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讨论的会计问题,这样的文章往往容易发表。而大多数学者们为了评职称或者升职的压力,都迎合着学术杂志的要求,很少有人愿意尝试新的研究领域,所以涌

3、现出大量的选题和研究方法类似的实证研究文章。自成一体、自我循环、学术“扎堆“,很容易导致学术界对世界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缺乏好奇心,因此研究的视野受到局限。全球化、国际化、经济转轨等过程中的鲜活问题没有引起会计学术界主流的兴趣。本文开辟会计研究领域的新视角,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将企业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主要考察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的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并将政治因素引入到研究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来。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往往直接借鉴成熟的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不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具体经济发展情况直接用来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样的分析是有偏差的,是

4、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 (如英美等)是以自由的市场经济为基础,政府对经济运行干预很少,社会的历史和制度背景的影响比较小,整个政治经济制度更加贴近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学者不考虑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与其企业所处的整个政治经济制度的大环境相吻合的。而在我国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同时,要考虑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因素。本文从这个角度来研究企业的经营活动,将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新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寻租理论相结合,考察在中国目前所处的转轨经济制度背景下的微观企业行为。在研究中发现,不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导致企业的政治寻租行为,

5、而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的政治寻租行为的目的和后果各不相同,倡导建立完善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以使得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都能健康发展。本文希望能够拓展现有会计研究的边界,启发学者们能够从新的视角来研究会计问题。二、 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 (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调控国民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影响整个经济体制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汇率政策、资本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经济管制政策等等。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对象是微观企业,政策只有通过改变企业的行为才能达到政策的目标。也就是说,当整个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按照宏观经济政策改变了企业行为,影响了企业产出,这时宏观

6、经济政策的推出和执行才影响了经济产出,从而达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目标。然而,目前学术界很少有人直接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行为和产出的影响的研究,而是各分一摊,经济学者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利率、货币、财政、汇率等政策)与宏观经济产出的关系,会计学者研究企业行为(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会计活动等)与企业产出的关系,忽视了企业行为(及企业产出)必然受宏观经济政策波动的影响。这种割裂现象尚没有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充分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到目前为止,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在经济周期方面,Korajczyk and Levy(

7、2003)研究发现非融资约束的企业会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资本结构,而融资约束的企业却做不到这一点。在货币政策方面,Beaudry et al.(2001)利用英国 1970-1990 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 80 年代英国货币政策频繁变动,此时上市公司投资的总体方差较 70 年代显著变小,反映了面对货币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投资行为趋于一致的特点,说明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机理。陆正飞和祝继高(2009)研究发现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会增加现金持有量,以备不时之需,这可能正是因为企业面临的信息环境不确定所造成的。姜国华和饶品贵(2011)提出以宏观经济Dec.2012

8、 9Accountant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为基础的会计与财务研究框架,并以货币政策变动对企业融资、会计选择、经营业绩的影响为例说明这个框架对会计与财务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拓展了会计与财务研究的新领域。这些研究表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管理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判断,进而调整企业的财务和会计政策。利率政策的改变可能对企业的资产定价产生影响,其原因是宏观经济的改变可能影响折现率的变动,从而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Bernanke and Kuttner(2005)利用 1973 至 2002 年期间美联储 131 次利率变化的观测,通过利率期货计算非预

9、期的利率变化,在短窗口内考察 CRSP 市值加权指数回报率对非预期利率变化的市场反应,他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利率政策的变化会反映在资产价格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状况,进而影响企业的盈余情况。Klein and Marquardt(2006)运用美国过去 50 年的数据发现,企业亏损不仅与会计稳健性有关,更与宏观经济周期有密切关系。Carling et al.(2004)考察了会计报表中相关变量与宏观经济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同样发现宏观经济与相关会计业绩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Jin and Chen(2005)研究了宏观经济活动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

10、现不同类型公司的管理者因为宏观经济活动的变化,其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存在显著差别,说明宏观经济不仅影响公司的会计业绩,而且会影响到公司的会计选择和财务管理行为。(二)政治寻租政治寻租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 J. 布坎南和 A. 克鲁格(Anne.Krueger)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 (rent) ,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资金的活动,被称作“政治寻租活动” ,俗称“政治寻租” 。政治寻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很多文献分析了政治寻租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形式以及易发的国家和

11、地区。Faccio(2006)发现,在腐败越严重的国家,企业越可能进行政治寻租。Claessens et al.(2008)发现,在巴西进行政治寻租的企业可以获得优惠的银行贷款,但这些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很低,这种资源低效配置的经济成本超过巴西 GDP 的0.2%。类似地,Khwaja(2005)发现,在巴基斯坦进行政治寻租的企业从国有银行获得的贷款是没有进行政治寻租的企业的两倍,而违约率比后者高 50%。新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寻租理论认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和干预会产生多种形式的租金,而人们会为了这些租金进行竞争(Krueger, 1974) 。Shleifer and Vishny(1994)

12、认为,在制度不健全的转轨国家,政治和经济改革不彻底,政治透明度低,权力行使缺乏有效监督,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与企业勾结的腐败和寻租活动难以受到制度的约束,导致寻租活动更为盛行。Hellman et al.(2003)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寻租行为更容易发生在经济转轨的国家中,有影响力的公司能够通过干预政府、贿赂政府官员等方式操纵政治权力来获取租金,这些公司有着更高的增长率以及更好的产权保护,支持了 Krueger(1974) 、Shleifer and Vishny(1994)的理论。三、 宏观经济政策和政治寻租共同作用下的微观企业行为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决定了政府是我国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

13、主导力量,在研究中国企业的经济行为时(包括企业的投资、融资、信息披露、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决策) ,应当充分考虑政治干预和不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导致的企业政治寻租行为的影响。(一)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及其政治寻租行为中国经济具有“二元所有制结构”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由于企业目标、员工激励、经营环境和政治支持等制度安排的差异,在政治寻租动机及经济后果上有所不同。非国有企业的企业目标是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非国有企业的高管一般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持有大量的企业股份,分享企业的剩余利润。因此,他们有动力通过一切手段去追逐高额利润

14、。与国有企业相比,由于非国有企业的政治地位的原因,得到政府支持相对较少,常常处于劣势的竞争状态。所以,非国有企业会通过政治寻租去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包括良好的经营环境、政策资源、政府补贴、行业进入和税收优惠等。当然,进行政治寻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给官员的贿赂、为增加官员的政绩所耗费的非生产性支出等。然而,非国有企业在进行政治寻租时也不是没有底线的,考虑到非国有企业的企业目标,其进行政治寻租的决策前提是 : 政治寻租所获得的支持带来的回报要高于政治寻租付出的成本。政治寻租便体现为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利益交易行为。由于非国有企业其政治出身的原因和其逐利的企业目标,导致其面对宏观经济政策变动时表现

15、出不同于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在财政政策方面,目前我国出台的一些财政政策不是很利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第一,2011 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突破 1 万亿元,政府无疑成为国内最大的消费者,政府采购中充满着商机。虽然我国政府采购目前采取的是公开竞标的原则,但在政府采购法中对参加政府采购的供应商设置了过高的条件,使得很少有非国有企业能够符合其要求。第二,中央政府为了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对某些关键领域和行业设置了进入壁垒,确保大型国有企业对行业和领域的掌控,长期积累的市场优势形成垄断,使得非国有企业根本无法进入,例如电力、石油、电信、钢铁等行业。第三,从税收立法上看,对非国有企业还存在一定的歧视,例如

16、现行增值税关于认定一般纳税人的划分,不仅标准偏高,使大多数非国有企业很难成为一般纳税人,这样使得大多数的非国有企业不能享受进项税抵扣制度和出口退税制度的优惠政策,造成其实际税负远远高于一般纳税人。第四,政府转移支付中的财政补贴更多的是针对国有企业,很少涉及非国有企业。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非国有企业的生存艰难,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经营环境,政治寻租成了其必然的选择。在货币政策方面,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非国有企业从10 2012.12会计师 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银行获得贷款更加困难,审批手续和担保条件更加严格,因而,他们转而求助于民间资本(如高利贷等)或者用商业信用作为抵押的融资方式,从而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紧缩政策的效果。但是,融资难度的加大和融资成本的增加会影响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使得非国有企业更加趋向于选择稳健的会计政策,以期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饶品贵和姜国华(2011)研究表明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