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纲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6982426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4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考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考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考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考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考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考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考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5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一、 宏观经济学定义:宏观经济学定义:P4 第第 11 行行 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 与规律,从中得出解决整个国民经济中各类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与规律,从中得出解决整个国民经济中各类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资源稀缺性假设资源稀缺性假设 经济资源是稀缺的经济资源是稀缺的,宏观经济学研究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宏观经济

2、学研究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使一国的有限资源发如何使一国的有限资源发 挥最大的效用。挥最大的效用。 2.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都具有理性的思维与判断,尽量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理性人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都具有理性的思维与判断,尽量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 大的收益。大的收益。 3.完备完备市场假设市场假设 完备的市场需要具备自由进出的市场结构完备的市场需要具备自由进出的市场结构,完备的市场规则完备的市场规则,充分的市场竞争充分的市场竞争,完全伸完全伸 缩的价格缩的价格,完全对称的信息。完全对称的信息。 尽管在现实经济中,完备市场假设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为了把研究的问题确定在可尽

3、管在现实经济中,完备市场假设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为了把研究的问题确定在可 控的范围内,用这样的假设可以使经济的发展尽量向理想的方向迈进。控的范围内,用这样的假设可以使经济的发展尽量向理想的方向迈进。 三、三、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1.它研究一国带总量性质的经济变量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它研究一国带总量性质的经济变量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 ( P4 第第 14 行行) 2. 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如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如 通货膨胀等。通货膨胀等。(P4 正正 17 行行) 四、四、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总

4、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 ,它从一国经济总体运行的,它从一国经济总体运行的角度出发,考察经济变角度出发,考察经济变 量的运行变化规律。量的运行变化规律。 (P4 正正 20 行行) 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都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与发展规律都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与发展规律.但研究的但研究的 侧重点是不同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2.研究的方法是不同的。宏观经济学使用的是总量分析法,而微观经济学使用的是研究的方法是不同的。宏观经济学使用的是总量分析法,而微观经济学使用的是 个量分析法。个量分

5、析法。 3.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 微观经济个量的简单加总不等于宏观经济的总量微观经济个量的简单加总不等于宏观经济的总量,否则会出现合成谬误。否则会出现合成谬误。 合成谬误合成谬误: 指把对于局部正确的东西推而广之,认为对于总合整体也必然正确,而指把对于局部正确的东西推而广之,认为对于总合整体也必然正确,而 结果却并非如此。结果却并非如此。(P4 倒第倒第 6 行行) 4.宏观经济总量与现象是由微宏观经济总量与现象是由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所决定的。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所决定的。 六、世界经济大萧条与凯恩斯革命六、世界经济大萧条与凯恩斯革命 1.大萧条大萧条:指指 1929

6、 年至年至 1933 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经济大萧条。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经济大萧条。 2.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 (1)传统经济学传统经济学:指指 1936 年以前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年以前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主要代表性观点主要代表性观点:萨伊定律萨伊定律 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 2 / 25 传统经济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传统经济学的三大理论支柱: 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 结论结论:在商品市场中在商品市场中,价格能够自动地调节商品的供求余缺价格能够自动地调节商品的供求余缺,因而不可能出现商品的供因而不可能出现商品的供 大于求。大于求。 资本市场中的利率机制资本市

7、场中的利率机制 结论结论:由于利率的自动调节作用由于利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在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供给永远会等于资本的需求在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供给永远会等于资本的需求,不不 会出会出现资本供大于求的情况。现资本供大于求的情况。 劳动市场中的工资机制劳动市场中的工资机制 结论结论:由于工资能够自动调节劳动的供求余缺由于工资能够自动调节劳动的供求余缺,在劳动市场中不会出现失业现象。在劳动市场中不会出现失业现象。 传统经济学所描绘的美好蓝图传统经济学所描绘的美好蓝图: 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有使经济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并能使之永久地保持下去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有使经济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并能使之永久地保持下去,任何人任何人

8、 为的对经济的干预都是损害的经济发展为的对经济的干预都是损害的经济发展,因而是无效的和没有必要的因而是无效的和没有必要的 。 1929 年至年至 1933 年的大萧条无情地粉碎了传统经济学的神话。年的大萧条无情地粉碎了传统经济学的神话。 (2)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 1936 年凯恩斯发表了一本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年凯恩斯发表了一本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就业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标志着一个新的现代经济学时代的开始。利息与货币通论标志着一个新的现代经济学时代的开始。 凯凯恩斯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恩斯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 需求能够创造自身的供给需求能够创造自身的供给

9、 凯恩斯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理论重大问题上的三大根本性的转变:凯恩斯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理论重大问题上的三大根本性的转变: 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转变: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转变: 传统经济学认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传统经济学认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凯恩斯认为:国民总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就业水平与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应该凯恩斯认为:国民总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就业水平与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应该 着重研究一国的国民总收入是如何决定的。着重研究一国的国民总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对市场经济常态看法的转变:对市场经济常态看法的转变: 传统经济学:市场经济的常态是充分就业。传统经济学:市场经济的常态是充分就业。 凯恩

10、斯认为:充分就业只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特例,而经济中的常态是小于充分就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只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特例,而经济中的常态是小于充分就 业。长期的非自愿性失业是可能存在的。业。长期的非自愿性失业是可能存在的。 对政府经济作用看法的转变:对政府经济作用看法的转变: 传统经济学:自由市场经济具有自动调节供求余缺,使经济自动趋向于总量均衡,传统经济学:自由市场经济具有自动调节供求余缺,使经济自动趋向于总量均衡, 不会出现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因此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不会出现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因此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 凯恩斯认为:由于市场总需求不足,政府必须干预经济,采取各种刺激总需求的政凯恩斯认为

11、:由于市场总需求不足,政府必须干预经济,采取各种刺激总需求的政 策手段,促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策手段,促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还在通论中提出了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与观点截然不同的主张,被称为凯恩斯凯恩斯还在通论中提出了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与观点截然不同的主张,被称为凯恩斯 革命。革命。 第二节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目标与测量宏观经济学目标与测量 一、失业:一、失业: 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愿意工作而且能够工作的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愿意工作而且能够工作的 人都能找到工作,即为充分就业。 (人都能找到工作,即为充分就业。 (P5 倒倒 8 行)行

12、) 准确理解充分就业的含义:准确理解充分就业的含义: (P5 倒倒 2 行)行) 注注 1: 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状态。 (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状态。 (P5 倒倒 2 行)行) 注注 2:充分就业的产出量是一个经济社会能够保持长期生产的最大产出量。 (:充分就业的产出量是一个经济社会能够保持长期生产的最大产出量。 (P5 倒倒3 / 25 第第 1 行)行) 注注 3:充分就业状态下的物价水平是稳定的。:充分就业状态下的物价水平是稳定的。 (P5 正第正第 1 行)行) 注注 4、充分就业本身包含着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本身包含着自然失业率。 2、自愿

13、性失业:指工人对工资的要求过高,导致资本家不愿增雇工人或工人不愿、自愿性失业:指工人对工资的要求过高,导致资本家不愿增雇工人或工人不愿 接受现行工资或略低于现行工资的工资水平而失业。接受现行工资或略低于现行工资的工资水平而失业。 (P6 第第 2 段第段第 1 行)行) 3、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指工人自愿放弃现有工作而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或因季节性原因指工人自愿放弃现有工作而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或因季节性原因 形成的工作转移,或因年轻人首次求业等情况而产形成的工作转移,或因年轻人首次求业等情况而产生的暂时性失业。 (生的暂时性失业。 (P6 第第 2 段第段第 3 行)行) 4、 自然失业

14、率: 指只包含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两种失业现象时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指只包含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两种失业现象时的失业率。 (P6 第第 2 段第段第 8 行)行) 充分就业和该社会存在着自然失业率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充分就业和该社会存在着自然失业率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5、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指由于经济中所出现的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一种失业现象。 在经济指由于经济中所出现的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一种失业现象。 在经济 繁荣时周期性失业下降而在经济衰退时周期性失业明显增加。 (繁荣时周期性失业下降而在经济衰退时周期性失业明显增加。 (P6 倒第倒第 4 行)行) 6、结构性失业:指因

15、技术或国际竞争的变化所导致的对工作技能要求的变化或工、结构性失业:指因技术或国际竞争的变化所导致的对工作技能要求的变化或工 作场所的变化而产生的失业。 (作场所的变化而产生的失业。 (P6 第三段第第三段第 1 行)行) 7、失业、失业: 也称为非情愿性失业,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也称为非情愿性失业,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没有工作,而又有 能力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能力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P7 第第 2 段第段第 2 行)行) 8、正在寻找工作的含义、正在寻找工作的含义:指一个人必须采取明确的行动寻找工作职位,包括在就业指一个人必须采取

16、明确的行动寻找工作职位,包括在就业 介绍所登记、向雇主申请,在工作场所登记、在报纸上登广告或应征广告等。介绍所登记、向雇主申请,在工作场所登记、在报纸上登广告或应征广告等。 (P7 第第 2 段第段第 3 行)行) 9、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占劳动人数的比例。、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占劳动人数的比例。 10、失业所产生的问题:、失业所产生的问题: (1)失业给家庭带来灾难,许多家庭因收入下降而陷入困境。)失业给家庭带来灾难,许多家庭因收入下降而陷入困境。 (2)失业使家庭因生活拮据而破裂,造成离婚率上升。)失业使家庭因生活拮据而破裂,造成离婚率上升。 (3)失业使年轻人因长期失业而减弱对学习的兴趣;)失业使年轻人因长期失业而减弱对学习的兴趣; (4)社会犯罪、吸毒、卖淫与偷盗等犯罪现象增)社会犯罪、吸毒、卖淫与偷盗等犯罪现象增加。加。 (5)失业使家庭收入下降,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