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961881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 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 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法国篇 器物器物( (科技科技) )制度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思想思想( (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传播地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也是近代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几个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

2、习的几个 阶段特征、领导阶级及相关历史事件?阶段特征、领导阶级及相关历史事件?体会专题内涵: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1、贯穿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 2、把握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走自 己的路; 3、经历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 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 落相继出现的.考纲纲课标课标1、维维新思想1、了解鸦鸦片战战争后中国人学习习西 方、寻寻求变变革的思想历历程,理解 维维新变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发 展进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新文化运动动2、概述新文化运动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讨其对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 响

3、。3、马马克思主 义义在中国的传传 播3、简简述马马克思主义义在中国传传播 的史实实,认识马认识马 克思主义对义对 中国 历历史发发展的重大意义义。认识理解考纲板块一:直击考点 夯实基础一、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学器物二、近代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学制度三、先进知识分子向外国学习学思想阶段阶级阶层核心思想实践结果 学习层次从从 鸦鸦 片片 战战 争争 到到 甲甲 午午 战战 争争地主阶 级抵抗 派“师夷长 技以制 夷”未实 践学 习 西 方 器 物洋务运 动,结 果失败“中体 西用”地主阶 级洋务 派一、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从目的、内容、实践等方面 比较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 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

4、同点?相同点不同点(1)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学习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1)目的侧重点:抵抗派主要是为了抵 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派主要用 于镇压人民革命,对西方资本主义侵 略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 (2)实践结果:抵抗派主张由于受到压 制未能付诸实践;洋务派主张付诸实 践三十多年,掀起洋务运动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阶段阶级阶层核心思想实践结果 学习层次从从 戊戊 戌戌 变变 法法 到到 辛辛 亥亥 革革 命命资产阶 级维新 派资产阶级 改良,实 行君主立 宪制维新变 法,结 果失败学 习 西 方 制 度辛亥革命 ,推翻帝 制建立资 产阶级共 和国资产阶级 革命,实 行民主

5、共 和制资产阶 级革命 派二、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阶段 阶级阶层 核心思想实践结果学习特点新新 文文 化化 运运 动动 时时 期期资产阶 级激进 派(1915- -1919三提倡 三反对新文化运 动,动摇 封建思想 统治地位从学习 西方到 以俄为 师再到 走自己 的路五四运动 ,马克思 主义与中 国工人运 动相结合宣传马 克思主 义马克思 主义者 (1917 1919)三、先进知识分子向外国学习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01919年 )是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变化剧烈的 时期,请概述这一时期中国思想潮流的 发展演变情况,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 文化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 有哪些?第1问发展

6、演变:维新变法思想、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新文化思想解放运动第2问共同因素: 政治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 力量发展壮大。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上,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 。板块二:活学活用 质疑解惑结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的知识体系,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 想演变的特点。抵抗派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洋务派学习西学习西 方方器物器物维新派维新派学习西方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革命派革命派激进派激进派学习西学习西 方方思想思想地地 主主 阶阶 级级资资 产产 阶阶 级级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危

7、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1、爱国性: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学习 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 2、进步性:通过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4、层次性: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 里的过程,从“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 化层次”。5、继承与发展:每一次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 得失而有所发展,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存 在继承和发展关系。3、广泛性:四大阶级不同阶层先后向西方学习并付 诸实践。6、由被动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走西方的 路”到“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由被动接 受到

8、主动学习的曲折过程。 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 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大家搜集了近代中国不同社会阶层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就如何树立对 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正确的扬弃观展 开热烈讨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甲:“天不变,道亦不变;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 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乙:“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 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丙:“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 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 以并吞四海无难也。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 用之则小效者也”。丁:“要拥护德

9、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 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 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 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依据材料指出甲、乙、丙、丁在对待西学的具体态 度上有何不同?甲、乙、丙、丁对待西学的态度甲反对学习西学;乙主张学习西方器物,不学制度。丙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 。丁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 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 “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 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 何建设新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10、,坚持民族文化的 独立性;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来文化 的包容性;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内容和形 式上要相互融合,积极创新。 板块三:线索梳理 专题总结1、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应 抓住四个时期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思想解放的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的第一步洋务运动;(2)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 的发展;

11、(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进了辛亥革 命的爆发;(4)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呼唤五四运动到来;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3、学习西方历程最终结果的启示与认识 :器物 制度 文化 (1)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宣告了单靠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照搬西方的政治 制度同样不能挽救中国; (3)最终无产阶级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符合 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能够挽救中国危亡,实现中国富强 。1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 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

12、句子是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D D板块四:高考经典 练习反馈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 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3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 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 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

13、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D DB B4、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A A5、鲁迅以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 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的本领,保存中国旧 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派别是A.维新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B B6、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 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 化不断涌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材料二: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

14、革中,东西方几 乎同时产生了反映这种变革的启蒙思想。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 的中国启蒙思想人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 会的进一步变革。 (1)宋元时期, “中学西传”的有哪些具体表现?它们的传入对 当时的欧洲有何影响?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中学西传”现象? (2)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哪些 先进的政治思想?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西学东渐”现象?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的重大政治 变革有哪些?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异同点。6、(1)表现:

15、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影响:促进 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原因:宋元时期我国科技 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西方在中世纪神学笼罩下,科技文化落后于 中国,形成了“中学西传”现象。(2)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激进的民 主主义者倡导民主与科学。原因: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西方近代科 技产生,而中国传统科技在专制制度统治下开始落后于西方,出现 了“西学东渐”现象;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国 救民的道路,进一步形成“西学东渐”的现象。 (3)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4 4)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不同点: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不同点: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 的社会方案,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没有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变的社会方案,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没有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变 革;西方的启蒙思想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建立资产阶级的理革;西方的启蒙思想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建立资产阶级的理 性王国,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构想,他们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平等和性王国,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构想,他们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平等和 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