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956946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 汉隋 朝北魏如何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 P32(1)族源:东北鲜卑族拓拔部;魏晋:拓跋部 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东晋:建立代国,为前 秦吞并(2)崛起背景: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北魏建立:386年拓拔珪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 398年迁都平城。一、改革的背景(第一课)2、统一黄河流域 (1)统一:439年 (2)意义:P32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 局面

2、 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和民族融合3、拓拔珪珪的汉化改革:P32 (1)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2)措施:(政治、经济、文化) 解散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实行编户;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仿汉制设官制; 延揽人才,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3)意义 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 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二)社会 改革迫在眉 睫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治上实行宗 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纵 富督贫、避强 侵弱” 社会动荡不

3、安,人民起义不断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 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 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三)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有利的条件改革有利的条件) ) 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 即位 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 (1)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 3、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4、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要巩固统治(改革目的),就必须学 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 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关 于少 数 民 族 封 建 化 概念: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阶段的

4、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 过渡。 表现: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地主占有 生产资料土地,剥削农民的剩余 劳动力为基础的社会。背景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 流域 2、社会矛盾 和统治危机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奠定基础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 激化: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宗主督护制 赋税制度民族歧视和 民族压迫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课)(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前期改革特点:前期改革特点:在冯太后主持下进 行。建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2、主要内容: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推行均田制:485年 (3)设立三长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前提: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内容:政府将控制

5、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政府将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 不得买卖不得买卖, ,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影响: A、农民获得土地,提高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开农民获得土地,提高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开 垦出来。推动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垦出来。推动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自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自筹 * *同时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同时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影响:使吏治有所好转,为改革提供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影响:使吏治有所好转,为改革提供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 民分

6、到了土地,又怎么向 他们征税、征发徭役兵役 呢?三长制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影响:保证国家对农民的有效控制保证国家对农民的有效控制,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农民宗主北魏政权农民北魏政权(改革前)(改革后)* *北魏基层行政组织,负责检查户口,征收徭役和兵役北魏基层行政组织,负责检查户口,征收徭役和兵役 ,推行均田制,推行均田制基础:实行租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 数量的租调。意义: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 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农户 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齐民,增加 了政府的收入。 (二)巧设计迁都

7、洛阳1. 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 政,改革进入新的阶段。2. 迁都洛阳的原因:3. 过程:493年,孝文帝统率20万 大军,南下伐齐。495年,北魏正 式将都城迁到洛阳。后期改革后期改革特点: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特点: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迁都洛阳的原因:政: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旧都受到北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地: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意义:有利于巩固前期的改革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深意义:有利于巩固前期的改革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深 层次的改革层次的改革(二)巧设计迁都洛阳1. 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 政,改革进入新的阶段。2. 迁都洛阳

8、的原因:3. 过程:493年,孝文帝统率20万 大军,南下伐齐。495年,北魏正 式将都城迁到洛阳。后期改革后期改革特点: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特点: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改革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后期改革后期改革特点: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汉化政汉化政 策和移风易俗策和移风易俗前期改革前期改革特点:特点:( (冯太后主持)建建立新制度,立新制度, 代替旧制度代替旧制度(三)移风易俗 1、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 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 措施: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 、通婚姻、改籍贯五个方面。 3、意义: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 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的转化

9、。本尊如来坐像 云冈石窟 南北朝佛堂前室全景云冈石窟南北朝 云冈石窟的许多重要窟龛都是 孝文帝时期雕凿的 此时 南方的 名画家顾消之 陆探微倡导的“秀 骨清像”的画风影响至石窟造像 佛像面目清谁 眉目开朗 神采飘逸。佛堂前室全景云冈石窟南北朝云冈石窟的许多重要窟龛都是孝文帝时期雕凿的 此时 南方的名画家顾消之 陆探微倡导的“秀骨清像”的画风影响至石窟造像 佛像面目清谁 眉目开朗 神采飘逸。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全景(一)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繁荣繁荣(二)政权封建化加速(三)民族融合加快,为结束长期分裂局结束长期分裂局 面面, ,重新走向统一奠定基础三、改革的影响(第三课)* *生产工具改进,精耕细作技

10、术的提高,重视兴修水利生产工具改进,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重视兴修水利1 1、农、农牧牧业业* *荒地重新开垦,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多出一倍荒地重新开垦,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多出一倍 * *畜牧业也得到发展畜牧业也得到发展 2 2、手工业、手工业: :民间、官府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较大发展,北方 青瓷的出现。 3 3、商业、商业 * *洛阳出现许多大的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洛阳出现许多大的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 *货币交易的恢复货币交易的恢复 * *对外贸易也有长足的发展对外贸易也有长足的发展, ,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以 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北方社会经

11、济有了明显发展(一)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繁荣繁荣鲜卑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鲜卑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 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过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过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 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尊儒崇经,兴办学校2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3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二)政权封建化加速1 1、生活习惯的汉化1)1)鲜卑劳动者转化成鲜卑劳动者转化成农民,完成封建化过程农民,完成封建化过程2)2)鲜卑贵族成为鲜卑贵族成为地主地主3)汉族的风俗习惯

12、成为社会习惯的主体2 2、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得到传播,对北方经济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得到传播,对北方经济 生产起了一定的影响生产起了一定的影响(三)民族融合加快,为结束长期分裂局结束长期分裂局 面面, ,重新走向统一奠定基础单元小结: 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 下积极地、主动地、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 改革,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 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 惯汉族化,从而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 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 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 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生产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 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 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 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 合,为统一奠定基础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分析。 (1)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 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 各族人民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 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 阻力,毅然改革。对孝文帝改革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 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 流、顺应民意;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都具有曲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