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900665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文提要:中文提要:有清一代,徽州人撰著书籍甚富,目录略具于皖人书录 。余自十年前考索清诗话,阅徽人所撰诗话数种,随笔撮其大要,兼及版本庋藏,今条录于此,以见徽人谈诗论艺之一斑。 关键词:关键词:清代徽人诗话 隐居放言二卷隐居放言二卷 夏基撰,江西省图书馆藏清钞本,无序跋。夏基字乐只,安徽婺源人,侨居杭州。富于才华, 诗书画皆工。扬州妓韩素月夙未相识,读其诗爱之,斥资付梓人刊其诗集。万寿祺隰西草堂集 卷十有隐居放言序 ,称“乐只至性人,才不让人,品不苟合。发一词则居然梁园邺下也,吟一 诗则俨然开元天宝也,建一言则确然眉山、昌黎也,设一喻则

2、恍然鸿烈 、 说苑也” 。与周亮 工、陈玉璂、万寿祺等游。事迹见王晫今世说卷八、万寿祺隐居放言序 。顺治八年(1651) 秋,万寿祺由江南将归淮阴,韩素月致书属撰隐居放言序,书当成于此前。上卷为诗话,下卷 为词话。词话序云: “诗话本自闻人撰,以余见故,或感时而吟,或愤时而作,或因侠妇而表其御 变之能,或惩贪夫而悟以祸殃之自,或怜高才而快其投合之欢,或因高蹈而羡其歌咏之乐,或述予 怀而抒其抑郁无聊之思,或雪时忿而创为诽刺讥谑之论。总之,所以警世道、觉人心也,故因其事 录其诗,因其诗传其事,而诗话作焉。 ”观其书实即唐孟棨本事诗之体,分“诗侠” 、 “诗鉴” 、 “诗感” 、 “诗乐” 、 “诗

3、箴” 、 “诗谑”六类,共 33 则,以传奇故事为主,各则叙事后有断语,揭明 主旨。 词话则多记与当时名流之交游吟唱, 颇存文坛故实。 江西省图书馆藏清钞本无万序, 应据 隰 西草堂集补。 寄园诗话一卷寄园诗话一卷 赵吉士撰,近藤元粹评订,明治二十年(1887)日本青木嵩山堂排印萤雪轩丛书本。赵吉士 (16281706) ,字天羽,一字恒夫,号寄园。先世徽州休宁人,入籍杭州,补府学生。顺治八年 (1669)举人,康熙七年(1668)谒选授山西交城知县。历官户部山西、河南、四川司主事,康熙 二十五年(1686)任户科给事中,被劾以父子各占籍以仕而落职。久之补国子监学正。著续表忠 记 、 音韵正讹

4、 、 万青阁全集 、 林卧遥集等。 清史稿循吏传有传。此卷原为作者所辑 寄园寄所寄之卷四“撚须寄” ,由日本诗学家近藤元粹辑出冠以今名。据赵士麟序,康熙三十 四年乙亥(1695)游赵吉士寄园,吉士出所辑寄园寄所寄十二卷请叙,则此前书稿已成,然定 稿实在康熙三十七年冬,见吉士千叠余波 书成志喜四律自注。 寄园寄所寄一书所辑明人 故事,分为五十九目。 “撚须寄”取明人说部中诗话别为诗原、诗话、诗乩三目,以明人诗事为主, 偶及清初。采书近五十种,截止于清初钱谦益编列朝诗集 、顾炎武日知录 ,而以尧山堂外 纪 、 列朝诗集二书居多。其它杂书颇有今不传者,如柳潭诗话即佚书也;引麓堂诗话 杨孟载、茅大方二

5、条亦不见于今本,是可资考证明代文献也。惜其引书皆不注作者姓氏,令人无从考索。此书有康熙间刊寄园寄所寄本、弘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诗话丛刊本。 七子诗话七种七子诗话七种 鲍廷博辑,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刊本。鲍廷博(17281814) ,字以文,号渌饮。安徽歙 县人。诸生,寓居杭州。家富藏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开四库馆,献书六百余种,蒙赐御制 诗。辑刊知不足斋丛书,以精良著称。嘉庆十八年(1813)进所刻丛书,赏给举人之名。有花韵 轩小稿 、 咏物诗存 。事迹见赵怀玉亦有生斋续集卷六恩赐举人鲍君墓志铭 、阮元撰知 不足斋鲍君传 。此书版心偶有“知不足斋丛书” 、 “知不足斋正本”字样,当

6、据知不足斋丛书原版 抽印。知不足斋丛书刊于乾隆年。此书收诗话七种:黄彻 溪诗话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王 若虚滹南诗话 、李东阳麓堂诗话 、瞿佑归田诗话 、都穆南濠诗话 、杭世骏榕城诗话 。 溪诗话以朱彝尊藏旧钞本为底本,复购善本校勘,有乾道四年(1168)陈俊卿序、自序、乾 隆三十四年(1769)黄永存跋、嘉泰三年(1203)黄焘跋、咸淳五年(1269)聂棠跋、康熙三年 (1664)朱彝尊跋、乾隆四十一年(1776)黄模跋。 临汉隐居诗话有乾隆四十四年(1779)鲍 廷博跋,称偶得善本,校而刊之。 滹南诗话无序跋。 麓堂诗话以倪建中钞本为底本,有王铎 序、 嘉靖二十一年 (1542) 陈大晓

7、跋、 乾隆二十年 (1755) 鲍廷博跋。 归田诗话 有乾隆四年 (1739) 朱文藻跋、成化二年(1466)木讷序、成化三年(1467)柯潜序、弘治十三年(1500)胡道序、 洪熙元年(1425)自序。 南濠诗话以樊榭山房藏黄桓刻本与天一阁藏文璧刻本合校付刊,有正 德八年(1513)黄桓序、乾隆三十八年(1773)鲍廷博跋、嘉靖十一年(1532)文璧序。 榕城诗 话有乾隆元年(1736)汪沆序、全祖望题诗、雍正十年(1732)自序、乾隆四十年(1775)朱 文藻跋。 声调谱说一卷,附蠡说一卷声调谱说一卷,附蠡说一卷 吴绍澯撰,嘉庆二年(1797)刊本。吴绍澯字苏泉,安徽歙县人。曾钞古今诗四千

8、余篇,编成金 薤集 ,此为其附录。 金薤集有乾隆六十年(1795)自序,谱说有嘉庆二年(1797)自序,书约 成于此时。据自序云: “秋谷一谱旧有刊本,德州卢运使见曾为之重订而益完善。又有宋臬使弼汇 说 、荷泽刘制军藻指南 ,大都悉本秋谷,而谱中所列之诗不必尽合人意。因复更为芟益,而于 诸君子未尽宣露之旨复增一二。 ”作者认为, “夫五七言之诗,始于汉魏而极其盛于开元、天宝,中 唐以后渐以少衰。今其说乃不衷裁于极盛之时,而使学者斤斤焉奉中唐以后为轨式,宜乎訾议者众 也。 ”故其用功处首先在重选作品。赵谱选作品五古仅于鹄秦越人洞中咏 、羊士谔息舟荆溪入 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 、 岑参 与高适

9、薛据同登慈恩寺塔 、 王维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 青 溪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 夏日南亭怀辛大七首,此书则以汉乐府鸡鸣 、曹操苦寒 行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 、繁钦定情诗 、甄后塘上行诸篇冠首, 示人五古句法所自出。并举唐宋诗四十七首为例,别为平韵、仄韵、转韵、齐梁体四类,眉目较赵 谱为清。书中详于古体,略于近体,近体亦同赵谱,专说拗体,然所举盛唐五律如孟浩然晚泊浔 阳望庐山 ,介乎古律之间,乃律诗之体初定,写作尚不严格之时,非同后日有意在拗体也,举以 为拗体之式,未必合宜。凡取自赵谱之作说皆本赵氏,其它则采宋弼、刘藻之说,附以己见,然无 甚发明。其异于诸家者,在每

10、诗中增加讲章法、提顿、转折之说,而此乃评诗家路数,非声调谱之 体矣。书中对拗律句之标记亦沿赵谱,有未尽合者,如陶翰宿天竺寺 “湖色浓荡漾,海光渐曈 昽” ,岑参暮秋山行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深”之类二四字同声句,皆指为拗律句,是沿赵谱 之误。 “蠡说”为金薤集之序论,分体泛论古今诗,大抵本冯舒、沈德潜之说,推尊古诗十九 首而薄汉乐府,扬唐抑宋而稍取明人,然皆袭取成说,眇有发明。又好作大言,如云: “唐诗选不尽,宋金元诗选不出,明人选得出,亦选得尽。 ”梅蕴生(名植之)谓其“评古人犹是皮相” (中国社 会科学院文学所藏本批语) ,诚是也。 卧园诗话四卷,补编三卷,续编三卷卧园诗话四卷,补编三卷

11、,续编三卷 潘焕龙撰,道光十二年(1832)自刊巾箱本。潘焕龙(1794?) ,字四梅,号卧园。安徽歙 县人。道光五年(1825)举人,历官山东邹平知县,有政声。著有四梅花屋诗钞 、 泰山日记 、 读 书日记等。事迹见刘毓崧通义堂文集卷十六潘四梅先生七十寿序 , 清史列传卷七三有 传。书前自序云, “予宦游都门,前后七载有余。一时坛坫诸君子辄引为忘年交,唱和论诗,殆无 虚日。 (中略)朋友苔岑之契,生平泥爪之踪,未能恝置,因取旧作诗话,删存四卷,授诸梓人。 ” 据此,诗话初刻四卷,其他卷数不一者,殆此后陆续刊行。卷八载石家绍集句诗跋云: “丁酉冬日 于役贵溪,春舫贰尹以尊甫先生诗话见赠。 ”丁

12、酉为道光十七年(1837),则后四卷刻于此道光十七年 以后。此书多记本朝诗坛人物,详于嘉、道间闻见,不免攀附权贵、标榜风流之习。偶载前人诗文 掌故亦多剿袭故书,无所发明。如卷八论庾信“复信可防兵” ,即抄庾集倪璠注。张南山谓其“持 论中正和平,且于剬风缉雅之中,兼有征文考献之意” (卷八引张书信) ,客套语也。丁杰大加推崇 (卷八引丁书信) ,亦同侪阿私,非公论也。其于他人誉己之语,必沾沾引称,自我标榜之甚有令 人不堪者。卷三载: “当涂夏韬甫炘孝廉邃于经学,尝谓予曰: 昔顾亭林(炎武)先生谓,文章尔 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予交友多矣,此二语惟兄足以称之。予自问虽不敢当,然作人如是 亦殊

13、未易也。 ”夏某溢美之词,所谓不知天高地厚者,闻之只可自怡悦,不堪持示人。潘氏书中连 篇累牍皆是此类,增人不快。然其论诗以真为主,谓“人心之灵秀发为文章,犹地脉之灵秀融结而 为山水,或清柔秀削,或浑厚雄深;又如时花各有香色、啼鸟各为籁,正不必强归一致也” ,则见 解通达;又谓“讲考据者,其诗多涉于腐;习词曲者,其诗多失于纤”,亦切中本朝作诗之弊。披沙 拣金,亦不无可取。故戴文选吟林缀语颇引称其说。此书又有四卷补编。 贩书偶记续编卷 二十著录为五卷,卷五为补编。 续辑乐府题解一卷续辑乐府题解一卷 倪伟人撰,光绪十六年(1890) 辍耕吟稿附刊本。倪伟人(1790?) ,字子桢,号倥侗, 一作空桐

14、,又号 生。安徽祁门人。廪生,课徒为生。同治初年卒。著有辍耕吟稿 、 敦复堂文 集 、 诗经草木鸟兽虫鱼参义等。事迹见倪望重锦城纪略 。作者用功于乐府之学,曾辑补唐 吴竞乐府古题要解 ,于吴氏所辑 136 题中补十七题之说明。此为补吴书之阙而作,辑乐府题 101 种,加以考订说明。自序云: “乐府之立始于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兹购得唐吴西斋古题要解一书, 复以涉阅所诸家文集所载而吴本未备者,随所得而录之,聊便于自考云。 ”然所收略失之滥。如大 人先生歌亦列入乐府,殊为不当。 辍耕消暑录一卷辍耕消暑录一卷 倪伟人撰,光绪十六年(1890) 辍耕吟稿附刊本。陈融顒园诗话云: “倥侗尝自言弱冠 览夫于亭

15、问答及诗触等篇,始知诗必求之音节,而主以气格。又言性情所感,歌咏生焉。 始则病其不似古,继又恐其不似古,必求不违古,亦不袭古,违貌取神,调声律立,枝节起伏,顿 挫变化神明,斯上乘矣。然或雕镂失之纤俗,华赡失之堆垛,质朴失之鄙俚,才气失之粗豪,深邃 失之隐僻,奇辟失之怪诞,奥折失之晦涩,气局不固,边幅不厚,皆诗之疵累。而徒好野战者,又不足言也。故服膺此旨,至于终身,终不肯稍染随园纤靡之习。 ”按此论见辍耕吟稿自序,为 其论诗宗旨。作者论诗不随声附和,作老生常谈,而每以设论问答抨击当时诗坛之弊端,出语严厉, 毫不留情。其论诗艺亦有可取,如论用事,谓“不用事者,吐弃一切群书,皆我注脚,此上乘也; 用事者,炉冶万物,都归熔化,此亦不落第二乘也” 。然是录究以论唐诗中文字训诂、解释为主, 平章前人旧说,补注家所未备,大体允当可取。论千家诗多取理学家诗而其书实不足观,亦有 胆识。唯拘泥于正统见解,对指斥君王如白居易、李商隐咏天宝故事之作则深恶痛绝,未能超越前 人的藩篱。 不敢居诗话不分卷不敢居诗话不分卷 佚名撰,台湾广文书局影印古今诗话丛编本。此书不题撰人,书中称巴慰祖同乡。考巴慰祖安 徽歙县人,乾隆五十八(1793)年游江都,病卒(见陈诗宛雅初集引静照轩笔记 ) ,知作者 亦为安徽歙县人。书中记道光二十年(1840)事,并言及癸丑春日以有感四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