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894404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摘要目的:1 探讨采用单纯矫形手术而不外科干预脊髓空洞的方法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可行性;2 了解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该类病例后,脊髓空洞的存在对矫形和矫形丢失的影响,以及脊髓空洞自身的转归。方法:实验组( A 组) :回顾总结2 0 0 1 年6 月2 0 0 6 年6 月我科采用单纯矫形手术而不外科干预脊髓空洞的方法治疗的1 5 例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的冠状面C o b b 角以及脊髓空洞的长度、位置、空洞最大直径及S C比值;对照组( B 组) :随机抽取同一时段同一手术组医生采用相同方法治疗的2 0 例A I

2、S 患者,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的冠状面C o b b 角。分析两组病例临床特点;比较A 、B 两组病例的发病年龄、侧凸形态、冠状面矫形率和丢失率;对脊柱侧凸上述指标与脊髓空洞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A 组术前和随访时脊髓空洞的长度、最大直径、S C 比值。结果:1 与B 组比较,A 组发病年龄明显较小( P O 0 5 ) ;2 P e a r s o n 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脊髓空洞的大小、长度、位置与侧凸的位置、弯长不相关( P O 0 5 ) ,脊髓空洞最大直径与脊髓空洞的长度呈正相关( C = 0 5 8 ,P 0 0 5 ) ;空洞直径、S C 比值及脊髓空洞长度随访时明显变小(

3、P 0 0 5 ) 3 T h ef o l l o w - u ps y r i n xi n d e xo fAg r o u pc o m p a r e dw i t hp r e o p e r a t i v es y r i n xi n d e x :t h e r eW a sn o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p o s i t i o no fb i g g e s ts y r i n xd i a m e t e ra n dt h ec o r dd i a m e t e r ( P 0 0 5

4、 ) w h i l et h eb i g g e s td i a m e t e r , s y r i n xl e n g t ha n dS Cr a t i o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s m a l l e rt h a np r e o p e r a t i o n ( P 4 0 0 并有明显旋转时需矫形手术已达成共识,而对于脊髓空洞是否需要手术则没有定论。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枕骨大孔减压术,引流,经腹膜的分流【1 2 】。一些学者主张不管是否矫形都必须对脊髓空洞进行外科处理,然而,这些手术不仅增添了附加手术,与病人首诊意愿不一

5、致,也带来了附加手术本身的并发症的可能。一些学者认为脊髓空洞患者出现脊柱侧凸并不是进行空洞引流或减压手术的手术适应症【l2 1 ,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指征为出现神经症状才需要手术稳定。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也不主张对无症状的脊髓空洞进行预防性治疗,而是采取随访观察脊髓空洞的变化。故而,这些学者认为伴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无神经症状时不需对脊髓空洞进行外科干预而直接行脊柱侧凸的矫形治疗。脊柱侧凸矫形术风险高、难度大,伴有脊髓空洞时更加大了手术难度,在脊髓空洞未做处理的情况下直接矫形,术者往往因顾忌牵拉脊髓使空洞破裂而不敢充分矫形,使得矫形效果不满意。尽管一些文献报道了对于该类病人无神经症状时不需外科干预

6、脊髓空洞而直接矫形:但未见文献报道该类病人彳亍矫形手术时矫形效果是否与无空洞的侧凸病人相当,矫形后脊髓空洞的存在会否加速侧凸的进展而导致丢失角度加大,术后脊髓空洞本身的转归如何。为了解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患者不行外科干预脊髓空洞而直接行矫形手术,脊髓空洞对矫形率是否有影响,术后脊髓空洞的存在对矫形丢失率是否产生作用,该类病人术后脊髓空洞是否会有自发性的减小或吸收;我们回顾总结了2 0 0 1 年6 月2 0 0 6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 5 例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症患者( 均未对脊髓空洞作外科处理而直接行矫形手术) ,对这些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空洞的指标进行比较,了解脊髓空洞的

7、转归:并另外随机抽取同一时段同一手术组医生采用相同方法治疗的2 0 例A I S 患者做为对照组,将两类病人的矫形率和矫形丢失率进行对比研究,了解脊髓空洞的存在是否对其产生影响。2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材料与方法第一章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标准与分组脊柱侧凸伴脊髓空洞组( A 组) :站立位主弯冠状位C o b b 角大于4 0 。,术前M R I 证实伴有脊髓空洞,经医生检查确定无神经症状,对脊髓空洞未作外科处理而直接矫形治疗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 B 组) :站立位主弯冠状位C o b b 角大于4 0 。,无脊髓空洞,排除其它可引起侧凸的原因,确定为特发性脊柱侧凸,且行矫形手术治疗

8、者。1 2 一般资料2 0 0 1 年6 月2 0 0 6 年6 月,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矫治伴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1 5 例:发病年龄8 1 3 岁,平均1 0 2 1 3 2 岁;手术时年龄1 1 2 0 岁,平均1 3 6 2 7 2 岁,其中男9 例,女6 例。所有病例均经M l u 证实伴有脊髓空洞,其中2 例伴有C h i a r i 畸形,患者自觉无神经损害的症状,但有部分患者( 8 例) 有伴随体征。同时期同组医生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8 2 例,随机抽取2 0 例:发病年龄1 1 1 6 岁,平均1 2 5 1 1 9 岁;

9、手术时年龄1 2 2 5 岁,平均1 5 62 8 9 岁,其中男5 例,女1 5 例。均经M R I 证实无脊髓空洞,并排除其它可引起脊柱侧凸的原因。w1 3 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详细采集病史,仔细查体,记录畸形状态、身高和躯干平衡情况,要特别注意有无神经系统的异常情况:四肢发育、感觉、肌力、特别是腹壁反射是否对称,是否存在病理反射。本研究A 组病例中,腹壁反射消失或不对称6 例( 4 0 ) ,病理征阳性1 例( 6 7 ) ,浅感觉减退7 例( 4 6 7 ) ,肌力减退2 例( 1 3 3 ) :B 组病例中无神经损害体征。常规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及B e n d i n g 位

10、、悬吊位x 线像以及骨盆片,行全脊柱M 砌扫描,以了解是否存在脊髓栓系、脊髓空洞、脊髓纵裂、硬脊膜膨出等。常规行心肺功能检查。1 4 影像学评估方法所有影像学测量均由一人完成。于脊柱全长正位片确定弧度最大、旋转最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材科与方法严重又有结构改变的侧凸为主弯。距离身体中线最远、位于主弯中间的椎体称为顶椎,侧凸凹面倾斜度最大的椎体为上或下终椎。采用C o b b 法测量侧凸度数:上终椎上缘延长线的垂线与下终椎下缘延长线的垂线相交所形成的角( 图1 ) 。分别测量两组病人术前、术后、末次随访C o b b 角( 表1 ) ,计算:矫形率=( 术后C o b b 一术前C o b b )

11、术前C o b b ;矫形丢失率= ( 随访C o b b - 术后C o b b ) ( 术后C o b b 术前C o b b ) 。图1C o b b 角的测量方法图20 B 线即为枕骨大孔下缘,s 为脊髓窄洞直径,C 为列一平面脊髓的寅径。于A 组病人的术前及随访的M 矢状面上查看脊髓空洞所处的位置,其头侧端和尾侧端对应的椎体序数( C 。L 5 椎体,分别对应第1 2 4 等序数) ,空洞全长占位椎体数,空洞最大直径所处平面的椎体序数;测量空洞最大直径( S ) ,以及该平面脊髓的直径( c ) ,计算空洞脊髓直径比( 图2 ) 。测量脊髓空洞直径时,因为M 图片较小,直接用量尺在M

12、 融片上测量往往不够精确。本研究将所有病例的矢状面M R I 扫描进计算机中,应用P h o t o s h o p 软件将图片放大至容易测量的倍数,利用P h o t o s h o p 软件的测量功能,先测量出图片中l c m 对照尺在软件中对应的长度( d ) ;再找到脊髓空洞直径最大的平面做一与该平面椎体上下缘平行的直线,该直线与脊髓空洞相交的两点间距( s ) 为脊髓空洞的直径,与脊髓相交的两点间距( c ) 为脊髓直径,测量这两个问距,分别除以d 则可得到两直径的真实值,即S = s d ,C = c d 。一时查看小脑扁桃体是否疝入椎管内,超越枕骨大孔下缘( O B 线) 则为C

13、 h i a r i 畸形,本研究中有2 例为C h i a r i 畸形。4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材料与方法1 5 手术方法A 、B 两组患者均在体感诱发电位( S E P ) 监测下,进行后路钉( 钩) 棒系统三维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于脊柱凹侧撑开,凸侧加压,矫形过程中可行唤醒试验查看脊髓是否受损。A 组患者在撑开过程中需尤为小心,因脊髓空洞的存在,撑开极易牵拉脊髓造成脊髓损伤。对于B e n d i n g 位主弯C o b b 角仍大于5 0 。,柔韧度小于5 0 者先行前路脊柱松解术( A 、B 组各1 例) 。脊柱融合节段一般选择融合主弯,上限是上终椎上一节椎体,下限一般是下终椎

14、下一节椎体,既要实现畸形的矫正、维持躯干平衡,又要尽量保留腰椎的活动度,同时考虑柔韧性、旋转状态和矢状面的平衡。一般要求:( 1 ) 下限椎体在侧屈位时位于H a r d n g t o n 稳定区内,可以自动去旋转,远位椎间隙可自由开放;( 2 ) 下限椎体不是侧凸或后凸的顶椎。对于有生长潜能的部分患者,为了不影响躯干的长度,在矫正侧凸的同时,尽量减少融合节段,个别患者在端侧置椎弓根钉的节段行可延长固定。术后密切观察侧弯的发展情况,如果出现侧弯的明显加重,再进一步限制延长,或者延长融合节段。1 6 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予以抗炎止血等治疗,如术中脊髓有损伤应立即予以甲强龙3 0 m g k g

15、冲击治疗。术后1 2 天开始逐渐离床活动,佩戴支具,维持矫形效果。3 个月内避免弯腰和剧烈活动。出院后每3 个月来我院门诊复诊,复查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 线片,详细查体,所有病例均于2 0 0 7 年3 月再来我院复查( 本研究中末次随访) ,A 组病人末次随访时行M R I 检查,查看脊髓空洞情况。随访期最短9 个月,最长8 1 个月,A组平均1 9 0 1 7 7 7 个月,B 组平均2 3 9 - - + 1 7 8 3 个月,两组病人随访时间无显著差异。=墨=高=苫墨墨;=苌墨墨茹5 :;葛=蓉:gg譬2譬苗葛譬譬2g苫苗譬;g葛友=磊=菇长=禽t 斟阱讲阱讲斟阱斟讲_小岈_小_詈

16、壹暑蒙童莹s鑫主蔓Uu小uu。一磊筘占P一邕;9譬愁bah“Aooa己h阱斟阱斟=墓1 3ul0 ;l 薹口g=占g=墨罱g=口霎雾,、滚 摹稳 。嘲商怍婚高黪H潞l慵蕊聋灯斟i去姗一p净监魏蜜勘劳耳*薯,*J舌,爵爵ooF口渣。濠遗憾,晰灌船渖沛讲前黪,哪*前黪藏甾鳓卜漆蔷- F 漆蘸澍j 隹时揖疸D忖麝木* 潞n o r F* 乱斟蔚一蔷窑薄_ )晰滞栅 摹v沸蒜圭F 夥 妊v哪* 前黪 蛀v一u-岛7凿7 6a o1 91 6阱au 5小9;主。浮叫商二游卑,蔷窖吕高吼旨_F殳孤。嚣雄汁孑乙殳吕on一浮_o涉;u_ 27 _ 7虹J比冰蔫Ls殳诽泮A。潜麻融汁姗墨高吼黠痞。馔墨2 竺盟= 譬譬2222 竺= 竺竺焱:2 = 竺=2 竺2 登0 = 篁= 22=暨=22 兰22=2卜卜t “ q 小n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