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从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谈起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6876797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从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谈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从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谈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从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谈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从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谈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从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谈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从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谈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从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谈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ubject Exploration31学科探索摘 要 本文以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为例,从标题解析、预设主问题理解文章本体、板书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借助这些常规路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关键词 文本解读 教学路径深化 语文教学设计 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从董晓莺“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谈起詹 丹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解读。解析标题、预设主问题以及构想课堂板书,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常规路径。但怎样在这些常规路径中教出新意,怎样借助于这些常规路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仍然值得我们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深入讨论。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是针砭国民弊病的作品,虽写得不如鲁迅阿Q 正传那么深刻复杂,但在建国前

2、已经收入国文百八课1中,并由编著者从语言修辞角度作了较为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也曾撰文就该小说用传记体形式所承继的传统元素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2。近来读到董晓莺老师的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觉得其切入文本解读的路径,似乎是常见的阅读教学导向, 对深入把握此类文章有一定的教学借鉴意义, 故稍加研读,或许能对同行起一点参考价值。一、标题解析首先是标题解析对文本整体解读具有导向意义,但常常没有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作家在创作时,因为作品的丰富复杂,常常对书名或标题的拟制斟酌再三,以至一部作品,有时候会出现多个书名或标题的状况,如大家熟知的 红楼梦 便有多个书名, 甚至有些章回内容有不同回目等。 而

3、鲁迅在 阿Q 正传第一章对标题拟制得貌似纠结,虽是其总体写作策略的一部分,但也说明对标题不可等闲视之。与此相似的是,孔乙己这篇小说,作者以2015年第5期20 1 6年第5期32主人公的诨名作为小说标题,且在正文中并不提及孔乙己的真名。这跟小说采取酒店小伙计的叙述视角有紧密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对孔乙己不关心以至于对其个人状况很不了解。类似标题透露的信息,其实都值得语文教师细细玩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有许多教师仅仅把标题作为文章导入的引子,甚至根本不予理会,这未免有些可惜。还有些读者解读文章时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跟对标题的理解不当有一定关系。比如,2015 年在浙江师范大学

4、举办的全国师范生技能大奖赛中,有一组选手近十人试讲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但几乎所有准教师都从文章的空间描写中,来寻找楼阁给人以 “空中”的实际感觉。虽然文章中也能找到这方面描写的迹象, 但更重要的是, “空中楼阁”带有的理想性,还有“我的”的限定所蕴含的主观色彩,都可以成为理解文本的重要线索,但这些内容,都没有得到精准把握。就此而论,董晓莺老师设计的教案,将差不多先生传予以三层切分,即作为一种“差不多”的现象,以及与“先生”的结合而构成一个人物的典型性,还有就是从传记角度来看待文章的书写方式,这样既有内在层次又较具整体感的把握,恰恰是从小说的标题中获得解读灵感的。当然,也正因为标题

5、不是文章本身,所以其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使得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标题与文章内容形成的对应性。哪怕这种对应有了层次的细分,也是比较抽象的,是无法深入到具体细节的。 其间留下的一些展开方式, 比如 “差不多”作为一种现象在主人公身上展开得是否彻底,其与周边人物有怎样的关系等,都是在接触具体作品后,才能得到形象化的感受,但其作用也不容忽视。这不但是由于概括性的标题内容为学生接触课文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课文学完后,学生对形象化的内容有了真切感受,又反过来深化了对标题概念的内涵理解,并借助标题语言的简洁性,对具体内容起到以简驭繁的结构化作用。提出标题对文章内容的对应性当然重要,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既然标

6、题往往是作为学习课文的导入,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借助于标题建构起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课文新知识系统的关系,那么,让标题分解出的内涵,成为学生理解文本外部环境的一种思路走向,同样是值得留意的。这种思路,可以开始于更具普遍性的、与学生的生活文化背景有广泛联系的基础。那就是学生可能具备的对“传”作为一种文体知识的了解,对 “先生” 这样一种称谓的具体运用 (包括尊敬的、讽刺的等)以及关于“差不多”作为口头禅或者日常生活态度的可能的体验。哪怕这种知识和体验是片断的、自觉的,但唤醒学生可能有的记忆储备,对于建构起他们心智与所学新内容的联系,还是很有帮助的,这同样也有助于学生进入文章本体内容的学习。 二、理

7、解文章本体关于文章本体的理解,构成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主要环节,相当于董晓莺老师教学设计中的第二至第四部分。 其关键导向, 在于从主问题 “写什么”“怎么写”推进到“为什么这么写”。记得笔者刚从师范学院毕业担任初中语文教师时,曾向一位资深教师讨教,如何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来切入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当时这位教师提出,只要围绕着两个主问题来设计教学环节,就抓住了阅读文本的基本要点。 其一是 “写什么” ,其二是“怎样写”。前者相当于思想内容,后者相当于写作特色。后来在工作中发现,许多教师也正是以此来确定教学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教学策略的。虽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把握文章整体,似乎没有问题,但“写什么”和“

8、怎样写”,其Subject Exploration33学科探索实统一于文章的生成过程中,且彼此不能割裂。一旦我们将之拆为两个问题加以概括时,就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文本的整体把握,使得用于文本理解的分析结论,蜕变为一种破坏文章有机体的碎片。这并不意味着文章分析要放弃这样两个主问题。因为这样的分析工作,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努力超越阅读的直觉式判断,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既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无法避免的。但我们该如何做呢?这就需要像董晓莺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样,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设计之后,还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是这么写而不是那么写”,通过提出这第三个主问题,把表现特定内容所运用的形式适切

9、性加以充分思考,才能使“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被有机整合起来。这样做,不但常规的文章分析过程没有肢解文章之嫌,而且,也能更好揭示具体文章的个性特色。从董晓莺老师的教学反思来看,她对此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她所设计的教学第四环节,关于对差不多先生传的语体、文体特点及其相关意义的追问,就体现了这种把内容和形式特点整合起来思考的努力。因为一般而言,给人立传是让人青史留名,是从正面着眼的。但恰恰这种人们心里具有的前理解,给阅读“差不多先生”的传记产生的认识带来了巨大反差,增强了文章的讽刺力量。此外,采用这种反话正说的方式,其实还源于有些人未必能够理解其中否定的意思,所以还要加以夸张的、漫画式的表

10、达,近乎逻辑上的归谬法,才更容易让人清醒。这样的写作意图,每每为学生所不解,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忽视的。董晓莺老师正是有了这样的文本理解以及教学的自觉,才把第四教学环节作为教学重点,在设计中进行了深入探讨,成为其教学设计中最给人启发的一个环节。也正因为“为什么这么写”成了董晓莺老师教学设计的重点,所以“写什么”和“怎么写”就常常是结合在一起讨论了。这样做当然有其合理性。尽管泛泛而论,主问题大致有三个,但在教学实际推进中,并不一定意味着每篇课文的教学环节也必然要这样分解。就董晓莺老师的教学设计看,无论是第一环节还是第二环节,她在引领学生讨论问题时,更注意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的分析推进,比如,描述主人公

11、言行事件的排列方式,是从小到大,但这里的“小”与“大”,既有时间序列上的、年龄的从“小”到“大”,也有逻辑意义上的、造成危害的从“小”到“大”。而分析“差不多先生”是国人代表,分析的着眼点从个人到社会整体,又可说是另一种从“小”到“大”,这样的教学推进,其本质是牢牢抓住了文本解读的一种整体观念,一种以从“小”到“大”的发展来进行内涵的深化理解,并以这样的整体观念,来对描写的局部进行合乎逻辑的递进式解释,这也正是文本解读的正途,值得予以倡导。三、板书设计在阅读教学中,板书构想对于阅读导向的重要性,同样不容低估。特别是具有结构功能的板书,它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思维导图的作用。董晓莺老师关于差不多先生

12、传的板书设计,同样值得细细品味。板书设计,曾经一直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学法的老教授钟为永,还写过板书设计的专著,语文学习杂志也曾开辟栏目征集语文阅读教学的板书设计图。但总体感觉是,近来因为信息技术进教室,电子显示屏的功能有相当一部分把板书的功能包容进去,而教师在利用电子显示屏时,较多留意于课外信息的展示、课堂练习的设计等,对板书设计原有的结构功能则有所削弱。所以,这里借对董老师板2015年第5期20 1 6年第5期34书的研读,有重提这一阅读导向的必要。根据教师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以及教学的不同定位,教同一篇文章的板书设计,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但大致可分为简式和繁式两种。简式板

13、书,一般是用最精炼的字词,来概括文章的思路走向,如有教师以“树”“墓”和“人”这三个关键词,构建起世界上最美的坟墓板书设计,也有教师以“现实”(家庭、社会)和“超现实”(自然、 历史) 两组词语来作为朱自清 荷塘月色中思绪指向的不同世界来设计板书,这都是属于简式板书。而繁式板书,则往往既有文章内容概括的全面展示,也有对写作特色乃至结构的提炼。董晓莺教差不多先生传的板书设计,就是这一类的代表。黄晓莺的教学设计中用三个箭头构建的一个框式图,把“差不多先生”最具特征的言行概括在框内,而言行排列的顺序,则通过左边向下的箭头标示出两种依据:时间顺序和危害程度。最下面的一句话“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既是总结

14、,也是结果,因为这最终导致了“差不多先生”的死亡,所以形成从左到右的箭头。右边的箭头从上向下,是一种正反颠倒的讽刺性,即他的死反而获得“圆通大师”的称号,由此概括出“讽刺笔调”和“漫画人物”的两个艺术特点。以“差不多先生”的标题作起点,最终盖棺论定,回到所谓的“圆通大师”,两个称号就处在同列但遥遥相对的位置,留下可断可连的空白,让人遐想。在这里,内容的概括与形式的提炼,凝聚于一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繁式板书的繁复而不杂乱的效果。相比于标题以及关键问题对文章内容阅读的导向,板书设计体现了阅读导向的展开及其完成,并以其直观的包容性,构建起文章理解与学生心灵世界的桥梁。当然,这一桥梁的建构,究竟是否

15、有效,又有多大的效果,还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得到生成。但这种预设的静态设计,也值得参考。总之,在当前阅读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的时候,重新检讨阅读教学的常规路径,将以往的好经验融入到新的教学理念中,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认知图式和技能结构,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附录: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1. 通过揣摩漫画式人物的塑造方法,领会作者写作意图。2. 理解“差不多”这种行为特征给国人带来的危害。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看题目,思考,文章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可以分解成三个层次:差不多;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先生的传写了他的一生 ( “传” ,即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文

16、体)。(二)“差不多”明行为危害1. 什么是“差不多”?它涉及了哪些方面?围绕着“差不多”写了哪些事?根据已有的学习记叙文的经验,每件事请用一句短语来概括。如何概括事件?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本文的具体时间地点比较笼统,意味这里的事件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发生)。2. 这些事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仅仅是按时间顺序吗?)既按时间顺序,又按危害由小到大来排序(身边小事变大事)。3. 以“差不多”为名的先生,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Subject Exploration35学科探索做事态度马虎,敷衍。本质上不负责任,是非不分 (别人指出正确的都不承认, 敷衍对待) 。(三)“中国全国人代表”忧国家命运在本文中,和“差不多先生”有一样特点的还有没有其他人?请从文中找依据。第2、 3、 9 (那家人搞错医生专业) 、 11段。中国全国人代表。(为什么认为“差不多先生”是“代表”?代表:能显示同一类事物共同特征的人或事物。)“差不多先生”可能是每一个中国人,因为有这类人,这类“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