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875031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要上市公司之所以通过其财务报告,屡屡操纵盈利,粉饰财务状况,对投资人作不实的报导,有着其自有的行为特征和深层次的原因。本文选出2 0 0 5 年被揭露出有造假行为的三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这三家公司为科龙电器、G 银河、天津磁卡,文中分别对其背景作简短介绍,揭露其使用的舞弊手法,并针对这些手法的特点作了剖析。三家公司在造假手法、行为特征上都有相似之处,其造假最终反映在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上,也就是对利润的操纵;而且三家公司的关联交易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进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三家公司的造假情况在一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造假行为的特色。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上市

2、公司一些贯用的造假手法,接着提出一种有效的财务造假识别方法一分析性程序的应用。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挖掘中国证券市场中财务造假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涉及制度因素、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问题。现今全球都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但制度因素属于中国所特有。文章的最后尝试提出一些参考性的财务造假治理建议。关键词:财务造假信息披露公司治理A B S T R A C T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es c a n d a lo f F i n a n c i a lF r a u d ”h a sb e e nr e p o r t e df r e q u e n t l y I

3、 tc o n c e r n sab u n c ho fh u g ee v e nf a m o u sl i s t e dc o m p a n i e sw h or e l e a s e df r a u d u l e n tf i n a n c i a lr e p o r t st oc h e a to nt h e i ri n v e s t o r sa l la r o u n dt h ew o r l d A sar e s u l t ,t h em a j o r i t yo fi n v e s t o r sl o s tt h e i rt r

4、 u s to nt h e s ec o m p a n i e s 。f i n a n c i a lr e p o r t sa n dt h e i rf a i t hi ni n v e s t m e n t I nC h i n e s ec a p i t a lm a r k e t ,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e x i s t sa l s o ,e s p e c i a n yi nr e s e n ty e a r sT h ef i n a n c i a lf r a u da c t i v i t yo fl i s t e

5、dc o m p a n yi nC h i n e s ec a p i t a lm a r k e th a si t so w ns p e c i a l t i e sa n dr e a s o n s T h i sa r t i c l ei sa l l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a b o u tt h em a i nm e t h o d so ff i n a n c i a lf r a u da sw e l lh o wt od i s c o v e rt h el i s t e dc o m p a n y Sf r a u d

6、u l e n tf i n a n c i a lr e p o r t T h er e l a t e dp r o b l e m sa b o u tt h ea c t i v i t yi nt h el i s t e dc o m p a n yi n c l u d e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f a c t o r s ,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d i s c l o s u r ea n dc o r p o r a t eg o v e r n a n c eT h i sp a p e rs h o w

7、st h a tt h eC h i n e s ec a p i t a lm a r k e tn e e d sm o r ep e r f e c ts y s t e mt op r e v e n tt h e s ef i n a n c i a lf r a u d s A tt h ee n do ft h i sa r t i c l e ,s o m ea d v i c e sa r ep r o v i d e dt oh e l pt h ei n v e s t o r sh o wt ou s et h ea c c o u n t i n gi n f o r

8、 m a t i o nK e yw o r d s :F i n a n c i a lf r a u d ,I n f o r m a t i o nd i s c l o s u r e ,C o r p o r a t eg o v e r n a n c eI l引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在当今全球证券市场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2 1 世纪初期,发生了“安然公司破产案”,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在2 0 0 1 年1 1 月,曝光了安然公司的会计丑闻后又出现了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的会计作假,使纽约股市大跌,造成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破产,又

9、使美国股民甚至全球的投资人都因此缺乏投资的安全感。同样,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也是屡闻不鲜,先是9 0 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 验资) 案件”,随后1 9 9 7 年到1 9 9 8 年又发生了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步入2 1 世纪,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2 0 0 0 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消失,2 0 0 1 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务报告舞弊推到了高潮。自“银广厦”、“蓝田”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屡有财务丑闻曝光,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

10、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因此,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成为证券市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本文是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主要造假手法及识别,进而涉及深层次原因,并尝试提出财务造假治理的几点建议。第一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概述在这一部分,本文将首先阐述涉及到财务造假的一些重要概念及财务造假的特征和危害。在此基础上,为了获得对于此领域相关研究的一个概貌,在第二小节中笔者简单描述了有关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识别及防范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然后以案例分析作

11、为本文的切入点。第一节财务造假概念、特征及危害一、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与财务造假这一概念相关及相似的概念还有盈余管理、会计违规、欺诈性财务报告等,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把这些概念整理如下,并给出本文中所使用的财务造假的解释,与其它概念的不同及其特点。i 相关概念根据“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定义,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 6 号明确划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中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也指出,舞弊意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

12、映的故意行为。2盈余管理是指根据预定目标操纵利润的行为。这一目标可能是管理者设置的,也可能是分析人员的预测或者与更为平滑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利润流相一致的利润数量。盈余管理是为了改变经营业绩给人们的印象而积极地对会计处理结果进行操纵。3 如果管理者能够从一系列会计政策( 如公认会计准则) 4 中进行选择,那么可以很自然地预见到他们将会选择使他们自己的效用最大和( 或) 公司市场价值最高的会计政策,这就称为盈余管理。5 1 9 9 9 年期间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上市公司困滥用盈余管理而导1 转引自鹿小楠,傅浩,(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第4 更2 转引白中国上市公司财务

13、报袭舞弊及审计透视) w w w c d b o o k s h o p o o m c n 3C M u l f o r da n dBC o m i s k e y , F i n a n c i a lW a m H n g s ( N e “vY o r k :J o I mW d e y S o n s ,1 9 9 6 ) , p 3 6 0 4 公认会计准刚( G A A F ) :编写能用财务报丧的一套公共标准和程序,这或者由某个权威会计管理机构,例如财 务会计标准委员会( F A S B ) 制定,或者是由于长期的广泛使用而被普遍接受的准则。5wS c o t t F i n

14、 c i a l A c c o u n t i n g T h e o r y ( E n 西e w o o d C l i f f s ,N J :P I e n t i c e H a l l , 1 9 9 7 ) p 2 9 5 2致的报告问题上。滥用盈余管理涉及使用多种手法扭曲公司真实财务业绩以实现所需要的业绩。6会计违规指的是故意虚报或遗漏金额或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事项,以欺骗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欺诈性财务报告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报或遗漏财务事项或金额以欺骗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由行政、民事或刑事诉讼确定为欺诈行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自身效用最

15、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选择;而财务造假是通过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利润操纵则是企业管理层采取各种手段使企业利润以对自身和企业有利的数字对外披露的行为,这些手段既有会计准则允许内的,也包括违反会计准则的手段。盈余管理属有目的而为,利润操纵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滥用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包括在财务造假中。本文所研究的财务造假行为等同于“财务舞弊”、“财务操纵”、“财务欺诈”等术语,是指公司管理层突破现有会计规范,蓄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或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造成重大、实质性影响的行为,包括财务报表舞弊及其它一些舞弊行为。2 财务造假的几个特征( 1 ) 通常是以管

16、理层为主体的集体舞弊尽管公司财务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如果是普通员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经管理层授意,否则内部控制制度均能有效预防或事后核查:而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滩以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属集体舞弊,往往动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造假,但由于其“战线”过长,破绽相应地也较多,隐蔽性不及个人舞弊和小集团舞弊。( 2 ) 以会计数据作为造假的客体。财务造假活动不论其目的和形式如何,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资产实物等会计信息载体之中。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频繁( 恶意) 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3 ) 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6S e c u r i t i e sa n dE x c h a n g eC o m m i s s i o n ,A n n u a lR e p o t t ( W a s h i n g t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